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奋力推进青海教育现代化建设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20-02-2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深入各级各类学校考察并同师生座谈,多次主持会议审议教育重大议题,就教育改革发展作出一系列重要讲话、指示批示和贺信回信,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已经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对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习近平总书记对青海教育特别关心、格外关注。2016年视察青海时,他提出“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指示青海:“教育要弱鸟先飞,奋起直追。”青海省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指示要求,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作为“拔穷根”的根本之策,举全省之力发展教育事业。特别是省委、省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以“教育书记”“教育省长”的情怀,要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配置优先满足教育需求,开创了一条民族地区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新路径。

    一是始终把党的领导作为根本保证。坚定不移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加速推进教育现代化。工作成绩突出。学前教育毛入园率、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阶段毛入学率等主要指标提前实现“十三五”规划目标,教育公平程度和教育质量大幅提升,正努力实现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转变,人民群众获得感明显增强。育人成效明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活动深入开展,以热爱领袖、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青海,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主题的“四爱三有”教育深入人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持续深化,全省各族师生做到“两个维护”的自觉性、坚定性不断增强。制度成果丰硕。成立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坚持和完善高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强化市(州)、县(区)教育工委建设,加强和改进学校党的建设,党的组织和工作在全省学校实现全覆盖,学校党组织的组织力、领导力显著提升。

    二是始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这个教育的首要问题开展工作。守牢主阵地。出台《加强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若干措施》等多项政策文件,高位推动工作。省委、省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带头深入学校调研座谈,上百名厅局级以上领导干部进校园辅导讲课,形成了重视支持学校思政工作的浓厚氛围。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列入省校两级重点学科和专业,在高校建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强化专业建设和理论研究支撑。把意识形态工作纳入教育部门和学校考核指标体系,开展校园文化创建达标活动。用好主渠道。坚持把思政课建设作为推进教育现代化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关键课程。实施思政课创新体系建设计划,构建“三全育人”大格局。严格规范学校举办的讲座论坛报告会,严格审批把关思政课程及教材的设置和使用。充分挖掘“原子城”“西路军纪念馆”等红色教育资源,为学生讲好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打造生力军。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百人计划”、思政课教师“领航计划”和辅导员“十百人才”建设计划,选拔培养了一批领军人物和专家骨干。建立全省学校思政课教师培训基地,每年培训思政课教师、班主任、辅导员等近千人。在全国率先实施高校思政课特聘教授讲学制度,选聘百余名党政干部、专家学者到高校开展专题讲座,受到师生一致好评。

    三是始终把深化改革作为根本动力。立足省情实际,加快推进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创新,走出了一条教育高质量发展之路。推进基础教育优先发展。深入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通过政府购买服务设置学前教育保教岗位5.17万个,“广覆盖、保基本”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网络基本形成。扎实开展控辍保学,累计帮助2.77万名失辍学学生重返校园学习,工作成效得到国务院和教育部的肯定。积极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省93.47%的县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评估认定。大力推进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2019年全省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0%。加快普及特殊教育,基本实现“一州一特校”和30万人以上县均建有特校的目标。推进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内涵发展。建成13所中高职国家改革发展示范学校,成立11个职业教育集团,开展“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试点,集中力量建设引领改革、支撑发展、特色明显的高职院校和专业群,职业教育成效显著,受到国务院通报嘉奖。围绕我省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完善本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理工类等应用型本科专业占比逐年提高。高校“团队式”对口支援工作实现全覆盖,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工业大学等高校对口帮扶省内大学成为全国样板。推进民族教育创新发展。创新教师编制管理制度,统筹安排500名支教周转编制,组织省内东部地区对口支援青南地区教育工作。逐步扩大藏区异地办班规模,2019年在省外异地就读的藏区高中阶段学生达5500余名。在省内东部地区建设3所异地中学,为藏区孩子创造良好学习环境。设立“生态”“扶贫”“藏区”三个专项招生计划,让藏区农牧民子女享受更多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

    四是始终把队伍建设作为根本基础。认真对标新时代“四有好老师”标准,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制定出台青海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负面清单及处理办法,建立违反师德处理情况定期报告制度,健全完善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将思想政治和师德教育作为教师培训的必修内容。推动教师专业发展。制定出台《青海省教师三年培训规划(2019—2021年)》,坚持示范引领和强基固本并举,分别实施昆仑领航计划、骨干成长计划和能力提升计划,组织全省教师分类、分层、分岗培训,促进教师和校长专业发展。深化中等职业学校、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下放本科高校职称评审权,严格、规范教师职称评审工作,调动广大教师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优化教师资源配置。建立城镇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校长教师轮岗交流机制,做好省内公费师范生培养,为农村牧区培养理科、小学全科和紧缺学科骨干教师,努力打造“走不掉的教师队伍”。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建立乡村教师生活补助和荣誉制度。妥善解决了中小学原民办教师和代课教师历史遗留问题。

    五是始终把教育优先作为根本导向。坚持“小财政办大民生”,教育保障水平明显提升,广大人民群众对教育的获得感明显增强。资金投入持续加大。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逐年提高,高于国家不低于4%的要求。按照普及学前教育、保障义务教育、发展职业教育、改革高等教育、支持特殊教育的工作思路,不断提升标准、加强建设、优化布局,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资源配置更加均衡。实施学前教育行动计划、中小学标准化、“全面改薄”等一批教育民生工程,启动了消除大班额专项规划,新建、改扩建3700多所大中小学校和幼儿园,基本消除了D级危房和大通铺。新建3所高职院校,投入20多亿元建成青海师范大学新校区,启动4所高职院校改迁建和西宁大学筹建工作。拨款制度不断完善。建立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生均拨款、生均公用经费补助制度,全省实现了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只增不减。兜底保障更加有力。面向六州藏区全体学生和西宁海东贫困家庭学生实施15年教育资助政策,构建了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贫困家庭学生资助政策体系,保障范围不断扩大,全省近80%的学生享受到了不同程度的资助,确保每一名学生不因家庭贫困而失学。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青海将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顺应青海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着力补短板、强弱项、促公平、提质量,确保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在青海落地落实,不断加快青海教育高质量发展。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