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内功借外力督导方能出实效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20-03-0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去年6月,教育部印发《幼儿园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提出各地要于2019年底前实现本行政区域内所有经审批注册的幼儿园(含民办)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全覆盖。这对引导幼儿园规范办园行为、提高保教质量意义重大。但在具体落实中,有一些问题要引起重视。

    能力欠缺与支持力量不够影响督导实效

    问题一,“督”得多“导”得少。不可否认,责任督学都是经过层层筛选、严格把关的。他们多是一线幼儿园管理者,对学前教育政策法规比较熟悉,一线工作经验也较丰富。进入幼儿园,他们能很快发现问题。但对于挖掘出深层次原因,进而帮园所制定发展策略时,责任督学却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究其原因,除了责任督学的引导意识不强外,也有自身专业素质不高的因素。比如,一位去年刚担任幼儿园责任督学的园长说:“以前经常到其他园交叉检查工作,但主要是对照上级下发的标准逐项打分,程序性和操作性很强。而现在变成了督导,不但要发现问题,还要引导解决问题,总觉能力、方法有限。”这位督学的顾虑和担忧比较普遍。

    问题二,幼儿园对责任督学进园督导态度不一。笔者对不同地区、不同性质的近50所幼儿园做了调查,大家对责任督学的态度大致分三种:第一种是积极接受,占被调查幼儿园的63%。这类幼儿园往往是公办园或规模较大的民办园,园长思想比较开明,他们认为,责任督学进驻可以帮幼儿园查漏补缺,进而推动园所健康发展。因此,他们对责任督学非常欢迎,甚至主动请责任督学参与重要事项商讨。

    第二种是不以为然,占被调查幼儿园的16%。这部分幼儿园多是贵族园或农村园。在举办者的潜意识中,幼儿园是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自己有能力管理好,责任督学进驻是“添乱”,甚至是“侵权”。因此,他们对责任督学并不买账。

    第三种持中立态度,占被调查幼儿园的21%。他们认为向幼儿园派驻责任督学是上级政策,对此不反对、不排斥,但对于责任督学的意见,他们会礼貌性接受、选择性采纳。

    问题三,对责任督学的支持力度还不够大。责任督学到幼儿园挂牌督导,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按理说,应该得到足够的支持,但在具体落实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

    责任督学专业性较强,需要足够熟悉教育法律法规、幼儿园保教常规等,而有的地方选拔责任督学随意性较大,而且上岗前缺少专业培训,这样的责任督学能起多大作用,要打一个问号。另外,关于责任督学的业务培训,也存在层次不够高、时间不够长、范围不够广等问题。

    在工作开展上,有的地方过分强调集中领导、统一组织,责任督学自主权发挥不够。挂牌督导一般有综合督导、专项督导、随机督导三种,其中随机督导本身就赋予责任督学一定的自主权,根据片区内幼儿园实际情况,开展有针对性的督导,但现在的问题是“统一行动多,自主行动少”。

    在考核评价上,很多地方没有一套完善科学的考核体系。一位责任督学说道:“我自己平时还带班,还要到片区内其他园督导,本来两个人的工作,我外出时就落到另外一名老师身上。年底考核时,我的督导工作又不算在内,所以绩效考核不占优势。”

    为督导工作提供有力支撑

    《办法》的颁布实施,为各地开展责任督学挂牌督导提供了方向,如何让好政策取得好成效,这个问题值得研究。

    第一,责任督学自身要做能督善导的多面手。责任督学的综合素质决定督导质量,因此要主动提升综合素质,为开展督导工作打好基础。

    笔者了解到,为加强责任督学队伍建设,有地区对外联合大中院校、科研机构等,采取业务学习、经验介绍、实地观摩等方式,提高督学专业化水平;对内通过每月一次集中汇报、每周一次片区交流等方式,引导责任督学取长补短、共同提高。这些措施使责任督学专业能力确实有了很大提高。但笔者认为,要提责任高督学专业水平,还应做好人才长期培养工作,比如组建责任督学专家库、后备人才资源库。

    第二,幼儿园要从“被督导”向“主动接受督导”转变。幼儿园是被督导对象,也是督导工作的受益者。

    随着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工作的深入开展,越来越多的幼儿园切实体会到了这项工作的意义,态度也逐渐改变。当责任督学到园时,会主动暴露问题、商讨对策。但还有部分幼儿园对此不理解、不配合。笔者认为,要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引导幼儿园举办者正确认识督导工作的重要性,督导不是给幼儿园找麻烦,而是解决问题,最终受益的还是幼儿园自身。要从感情上尊重责任督学,把责任督学当作办园治园的“智多星”,养成有问题找督学商量的习惯。另外,还要从工作上配合责任督学,为责任督学进驻幼儿园开展工作提供便利。

    第三,教育部门是责任督学的管理者、使用者,要发挥好牵头作用,实现责任督学价值最大化。

    据笔者了解,各地都为责任督学开展工作提供了经费、办公场所和设备等保障,但在精细化管理、解决后顾之忧等方面还需加强。教育部门要根据实际情况,科学制定督学章程,明确督学权利义务,同时完善责任督学工作标准细则,让督学开展工作有抓手。要建立督学进退动态机制,对于责任心不强、水平不高的责任督学,要及时清退。同时,要协调督学所在单位,把督导工作成绩列入考核内容,提高责任督学的使命感与成就感。

    (作者单位:山东省莱州市教育和体育局)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