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时代脉搏 促成高效课堂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20-03-13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新时代对教育提出新要求,运用创新思维,进行教育改革,实现教育的可能性,才能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为社会、个人创造更大的价值。

    凉水井中学,位于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是一所公办中学。学校地处农村,居于山顶之上,远离城市喧嚣,校园内外树林阴翳,鸣声上下,颇有古代书院意味。

    然而,就是这样一所需要绕过24道弯山路才能到达的偏远乡村学校,曾因升学竞争激烈、生源减少、教师流失、教学资源匮乏等诸多压力,陷入无人问津、即将撤并的窘境。而如今,却吸引了全国多地的校长、教师前来参观取经。这其中蕴含的秘密,就在于凉水井中学十几年如一日坚持课堂改革,把互联网思维深度融入教育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和教师的主体作用,使得学校快速发展。

    信息技术,开拓课改思维

    近年来,互联网大潮席卷世界,教育信息化蓬勃发展。对此,学校展开了思考,认为互联网教育将改造传统课堂,把学生从应试教育束缚中解脱出来,在互联网未来时代里拥有独特创新能力与独立思考能力的教师和学生将成为赢家,互联网教育能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更多的展示平台,同时又会为社会、为个人创造更大的价值。

    因此,学校张开怀抱,主动拥抱互联网。将互联网技术与教育思想深度融合,观念上超前创新、看到未来,同时利用教学行为把技术无缝接入,实现各种教育创新的可能性。

    学校利用互联网,联系了更多的资源,把技术开放和工具推广的人与机构引入学校,创设出与新技术紧密结合的教学流程,并带动学习思维方式、关键枢纽环节变革,丰富的学习场景和课程,打破了学校围墙,让学生开始实现无边界学习,有了更广阔的成长空间。

    在互联网教育上,教师针对学生特点进行个性化教育不再只是一个愿景,而真正成为一个可执行的制度。学校确立了教育改革宗旨,即帮助教师、学生更好地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同时也确立了教师、学生的主体作用,成为进行特色课改的基本方针。

    赋能教师,落实课改规划

    任何课改规划,最终都需要教师来落实。没有教师的全面参与,再美好的构想都是空中楼阁。凉水井中学经过多年探索,得出了结论:只有通过高质量的校本教研,让教师和学校的内在力量持续生长,才能将课改真正落到实处。在此基础上,学校确立了“小、快、灵、新”的校本研修四大法则,并形成了由五个部分组成的校本研修体系。

    第一部分:问题出发,把课改与研修的重心落在解决问题上,激发教师的参与热情,为研修指明方向;

    第二部分:任务驱动,以各种任务持续激发教师,让教师团队始终保持士气,为研修提供动力;

    第三部分:技术加速,用技术为教师赋能,用技术给课堂引入更多资源,以低成本实现全校平板教学,用信息技术让研修成果更显著地呈现;

    第四部分:跨界融合,开展跨学科融合课,如物理与数学的融合课、化学与体育的融合课,让校本研修达到新高度,让研修进一步升华;

    第五部分:组织扁平,淡化行政职能、强化学习与研修功能,让课改这场长跑始终处在正确的赛道上,为研修提供管理保障。

    在整个课堂改革过程中,学校非常注意为教师提供更适合发挥智力的环境和资源,帮助教师完成从传统的外部激励向自我赋能的转化,将自主思维的方式从教学推行到学校的方方面面,让教师用心、主动思考多种教学设计,一切问题都从教育的基本原理出发,而不去迎合所谓的潮流。这样的氛围,让学校始终走在追求突破、追求变革的道路上,并由此形成了许多人性化的规则,极大地激发了教师们的创意潜能,推动了课改的发展。

    学生自主,助推特色课堂

    这些年来,学校的教育创新改革取得了让外界惊讶的成长速度和发展成果。这些成就,与学校的校园文化息息相关:把学生放在课堂自主学习的中心,用文化的浸润式管理帮助教师自我赋能以及引导学生有效自主管理并针对性解决学业问题。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才能让课改落到实处。经过对校情的充分分析,学校确立了独特的课堂模式,充分激发学生的自主性,使课堂焕发出持久的生命力。

    走进学校的课堂,让很多来访者交口称赞: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训练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让学生自主驾驭课堂,化身为“小教师”,而教师则变身为学生课堂学习背后的教练。这样,教师有时间去思考对提升课堂效益更具价值的事,去设计更适合学情的教学流程,组织调动更匹配的教学资源服务于创造教学情境,让智慧课堂有效落实。

    学校通过对课堂结构和教学环境的深度变革,将互联网技术与教育思想深度融合,最终突破了单点课改的局限,实现了系统化的教学变革。真正创生了“学生成长、教师发挥、学校发展、家长满意、社会认可”的多边共赢的教育生态链,打开了乡村教育的美丽新世界。路漫漫其修远兮,凉水井中学的教育变革还在路上。凉“水”深“井”,从量变到质变地使学校内部涌现出创新十足的活水源泉,在创新中迎接更为广阔的未来。

    (吴舸)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