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初心 担使命 在战疫中彰显青春力量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20-03-3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把回信精神转化为育人强大动力

北京大学党委书记 邱水平

    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关键时刻,习近平总书记先后给在北京大学首钢医院实习的西藏大学医学院学生和北大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回信,对新时代中国青年寄予深情赞誉和殷切嘱托,为高校培养堪当大任的时代新人提供了重要遵循。北京大学党委第一时间组织学习贯彻,切实把回信精神转化成培养堪当大任时代新人的强大动力。

    讲好抗疫一线故事,推动回信精神入耳入脑入心。将鲜活的抗疫故事作为生动教材,让青年学生与北大援鄂医疗队成员、在基层抗疫的北大选调生“云端”交流,用身边榜样不畏艰险、冲锋在前的先进事迹感染青年、凝聚青年。创作一批新媒体作品,引导北大学子进一步增强爱党爱国情怀,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自信。

    发挥带头示范效应,与全国各界青年分享学习收获。举行“同升国旗,共学回信”主题升旗仪式,通过视频连线,分享北大人不负韶华、扎根基层的先进事迹。举办“青春绽放”主题班会,与全国大中小学生共学回信,自觉把回信精神化为奋进动力。

    融入思政课程体系,推进学习贯彻常态化长效化。将回信精神纳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课程体系,编写宣讲文本、课程教参,引导学生持续学习、学深悟透。建设好思政实践课程,科学筹划、定好方案,配优教师、建好基地,引导学生读“国情”书、“基层”书、“群众”书,厚植家国情怀,树立远大理想。

    扎实做好就业服务,引导毕业生践行初心使命。推出“支援边疆建设、投身国防军工”系列就业指导服务,举办“我在祖国基层”线上报告会,由选调生校友分享奋斗故事,引导毕业生自觉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把个人的“小我”融入到祖国和人民的“大我”之中,做新时代的“追梦人”“圆梦人”。

在实践中贯彻总书记回信精神

北京市委常委、市委教育工委书记 王宁

    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重要回信,充分体现了总书记对抗疫一线青年的高度肯定和深情关爱,充分体现了总书记对当代青年的信任和殷殷重托,充分体现了总书记对首都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北京市把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作为当前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持续掀起学习宣传贯彻的热潮。

    一是推动回信精神转化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坚决守住校园净土的强大动力。始终把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毫不放松,抓实抓细防控措施,精准精细、从严从实织密防控网络。坚定决战决胜信心,抓好在线教学,加强心理疏导,创新网络思政工作,用疫情防控斗争的生动实践铸魂育人。

    二是推动回信精神转化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在京华大地的生动实践。深入开展“使命在肩、奋斗有我”主题教育活动,引导青年投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进程。充分发挥北京“四个中心”的特殊育人优势,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抓好思政课改革创新十大工程,构建首都“育人大格局”。

    三是推动回信精神转化为做好青年工作的使命担当。坚持重视青年、关怀青年、信任青年、支持青年。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宣传思想工作、意识形态管理和就业创业支持,用好高精尖创新中心等平台,鼓励青年创新创造,引领青年在抗疫一线、脱贫攻坚一线等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展现青春风采。

    四是推动回信精神转化为打造过硬党员队伍的有力举措。加强高校党的政治建设,选树宣传一批先进典型,深入实施“双带头人”培育工程、红色“1+1”、学生党员先锋工程,在推进首都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征程中践行初心使命、争当时代先锋。

着力培养堪当大任时代新人

清华大学党委书记 陈旭

    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回信,体现了总书记对新时代青年及高校师生的亲切关怀和殷切期望,我们深受鼓舞,也感到重任在肩。清华大学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精心构建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着力培养堪当大任的时代新人。

    筑牢思想政治工作“生命线”,引导青年坚定理想信念。学校党委部署基层党组织、辅导员等扎实做好疫情期间学生思想工作,组织形式多样的“同上一堂课”活动,指导在鄂学生党员成立11个临时党支部、博士生讲师团开展176场防疫宣讲,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学生加强制度自信。

    严把教书育人“质量关”,帮助青年练就过硬本领。抗疫期间,学校成功实施有史以来最大规模、最高质量的在线教育,按课表有序推进3923门课程,为兄弟高校开设147个“克隆班”,向社会免费开放1966门慕课,组织在线学术交流、论文答辩,通过“空中招聘”等举措加强就业工作。全校师生自发掀起了创新热潮。

    搭建服务国家和人民的“大舞台”,促进青年强化担当精神。学校注重引导学生在急难险重任务中磨炼意志、笃定前行。清华110名驰援武汉和北京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中,有52名“90后”。89名研究生经特批返京开展应急科研攻关,1200多名学生积极参加防疫宣传,为医务工作者子女提供线上辅导等志愿服务。他们以实际行动彰显了青春的昂扬风采和蓬勃力量。

    3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到清华考察疫情防控科研攻关工作,对学校发展进一步指明了前进方向,提出了明确要求。清华大学将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回信精神,认真做好疫情防控和联学工作,努力培养更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年。

以行动践行青年的担当与使命

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队员 吴超

    北大人,始终与国家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

    疫情发生以来,大批北大医护人员请战出征战疫,406人在武汉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全力救治危重症患者,奔赴前线的白衣战士中有171名党员,28人在武汉前线火线入党……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回信里所说,“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是好样的,是堪当大任的”。

    3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武汉考察疫情防控工作并发表重要讲话,肯定了医务人员作出的重大贡献,让我们备受鼓舞。我们就想把新时代北大青年在这场抗疫斗争中获得的成长、所感所悟、所表现出的“不怕吃苦、不怕牺牲”的精气神以及我们战斗到底的决心向总书记汇报。3月11日,34名战斗在抗疫一线的北大医疗队“90后”党员一起给总书记写了一封信。

    还记得2月8日元宵节那天,也是抵达武汉的第二天,我们首次进入收治重症病人的隔离区,冲在最前面的是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乔杰院长、沈宁副院长和葛庆岗队长。看着他们的背影,那一刻我十分感动。跟在他们身后,我也有幸作为第一批医生进入隔离病房。自驰援武汉以来,我看到了属于我们青年一代的担当与使命。

    一直以来,学校党委多次嘘寒问暖,为我们加油鼓劲儿,特别是在最初物资紧张时,学校联合湖北省北大校友会全力筹措物资,全力支援前线战疫。3月1号,北大三家附属医院医疗队的党员代表聚在一起,举起右拳庄严地重温入党誓词,并聆听来自北大党委的来信《致敬,最可敬可爱的北大医学人》,感受来自母校最亲切的问候。

    一代青年有一代青年的历史际遇,抗疫战场上的北大青年们收获了成长。我们年轻人一定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继续努力,绝不松懈,坚决服从国家安排,不获全胜决不收兵!

做思想文化战线抗疫“逆行者”

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辅导员 李明

    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的回信,不仅让战斗在抗疫一线的北大学子备受鼓舞,更是对全国青年的肯定、期许和感召。不论在抗疫一线,还是在家中进行线上学习,我们都应立足本地、本校、本岗位,为这场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贡献力量。

    作为一名高校辅导员,疫情使我的工作方式发生了改变。在家办公,公事和家事的界限变得模糊,晚上睡觉都想着明天要提醒毕业生勤看网上的招聘信息。虽然“屏对屏”取代了往日的“面对面”,但只要秉持“心连心”的理念,关爱就能直达学生的内心,这样我才能安心。2月19日,我们收到了教育部思政司党支部《致全国高校辅导员的一封信》,“娘家人”的纸短情长,让我倍感温暖。

    作为青年教师,我和学生们决定用专业特长为一线战疫尽一份力,努力成为思想文化战线的“逆行者”。学生们寒假在家手边画材不充分,就用各种能用的材料记录这场“大考、大战”。创作的作品有海报、表情包、油画、雕塑、书法、篆刻、漫画等多种形式。除了医护人员,学生们的笔下还展现了军人、警察、志愿者、建筑工人、清洁工等群体在本岗位的担当。武汉樱花开了,他们就拍简笔画视频,教更多人“我手写我心”。

    学生们创作的艺术战疫优秀作品先后被《人民日报》、新华网、“微言教育”等采用,这样他们很有成就感。在我看来,这种创新的实践形式是很有效的思政育人载体。

    对央美师生来说,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的回信,与学习总书记给中央美术学院老教授的回信,在精神内核上是贯通的,即掌握“大美之艺”,绘出“传世之作”,成为可堪大任的新时代青年,交出一代人的合格答卷。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