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四千公里的“云旅行”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20-04-0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现在,我们经过的是甘肃定西。这里的景象,和深圳是不是有很大差别?在这里,主要的气象灾害有干旱、暴雨、洪灾、沙尘暴等。在深圳,我们会遇到台风,在西北,我们会遇到台风吗?”

    3月1日,如果你在乌鲁木齐开往深圳的Z232火车硬卧04车厢里,你可能会遇到一位特别的“主播”:斜扎一根麻花辫,戴着耳机,一边用手机录窗外景色,一边做解说……这位“流动的主播”是深圳市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龙岗学校教师刘司阳。作为一年级班主任,她正在准备一期特别的“火车上的班会”。

    因为航班接连取消,刘司阳登上了这列跨越7省21个城市、总里程4657公里、总运行时长49小时的火车。解决了出行,她却并不轻松。“3月2日是星期一,按照学校的安排,在网上升旗仪式后,各班班主任要开展15分钟的晨会。但是那个时间点,我还在火车上。”刘司阳说。

    刘司阳决定就地取材,透过车窗记录下所经过的城市,配上图片和解说,与学生来一场“云旅行”。

    “同学们,我们现在驶过了乌鲁木齐,这是世界上距离海洋最远的大城市。你们知道乌鲁木齐是什么意思吗?在蒙古语中,意为优美的牧场。”

    “现在我们行驶在关中平原上,是不是和之前经过的甘肃有很大的区别?这里的地势非常平坦,基本看不到山脉。”

    “班上的学生年龄都还小,很多出生成长在深圳,没有去过北方。我希望让学生和家长,能对西北有一次新的认识和感受,让他们了解到西北是历史厚重的,也是非常美丽的。”刘司阳说。

    在这场“云旅行”里,刘司阳把眼前的一切当成了素材。教数学的她,也当起了地理和历史教师,介绍当地的地理位置、景观气候、人文历史等。拍摄中,火车突然驶入了隧道,画面虽然变得漆黑一片,刘司阳的声音却没有中断,她告诉孩子们,因为气压变化,在隧道中耳朵会感到闷闷的,可以捏住鼻子鼓气缓解。

    “一份美味的碎肉抓饭,用碎肉、胡萝卜、新疆特有的黄萝卜和大米制作而成。一口抓饭进入口中,浓郁、层次丰富,却没有一丝油腻的感觉,香味瞬间充满整个口腔。喝上两口酸奶,丝绸般的酸奶流动在角角落落,还能感受到白砂糖的细小颗粒……哎呀不能再讲了,刘老师口水都要流下来啦!”在视频里,新疆的手抓饭、羊肉串、烤馕,陕西的臊子面、凉皮、羊肉泡馍……刘司阳还化身为美食推荐官,为学生细数着沿路特色美食。

    3月1日晚上8点,拍完灯火闪亮的西安,刘司阳开始了匆忙的剪辑工作,手机操作不便、画面噪音大、上传时网络信号差……当她终于成功把视频上传到钉钉班群时,时间已经是清晨5点。

    3月2日早上8:35,升旗仪式结束后,家长们点开了班会视频。伴随着火车行驶的声音,50个孩子跟着刘司阳“走过”了大半个中国。“看完视频,孩子们都说要坐火车去新疆,吃手抓饭”“我家孩子说,脑袋里都是羊肉串和大雪”“我想等孩子们长成风华少年,一定不会忘记这场特殊时期里和刘老师一起完成的特别旅行”……班群里,家长们分享道。

    “这些书本和课堂外的内容,也是德育的重要素材。作为班主任,我希望能够自然、顺畅地引导学生了解祖国、热爱祖国。”因为班会时长限制,这段漫长旅程中的很多素材,刘司阳没能放到视频里。接下来,她打算继续整理材料,和学生相约下一次“云旅行”。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