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创新中提升课程思政育人价值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20-04-2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灵魂,广泛蕴含在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之中。如何通过课程思政助力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是每一所高校应当思考、面对和解决的现实课题。在多年的实践中,陕西学前师范学院成功探索出一条以示范专业为龙头、示范课程为支撑、第二课堂为辅助、教师队伍为关键、育人平台为依托的“五位一体”课程思政育人之路,取得了良好的育人效果。

    打造课程思政示范专业

    专业建设是人才培养的龙头,决定着人才培养的质量。为发挥专业思政在人才培养中的决定性作用,学校全力抓好专业建设的四个环节。在制定专业建设规划时,立体化打造蕴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课程体系,将课程思政贯穿于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始终,贯穿于学生日常生活始终,努力在价值塑造中凝聚知识底蕴,在知识传播中突出价值引领。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设定上,学校强调对学生的“五育”教育,注重对学生职业道德、个人品德、社会公德的养成教育。在师范类专业建设中,根据专业和职业特点,开全、开足、开好教师教育类课程,通过“师范生宣誓”等形式的教育,锻造学生师德修养和职业素养。在建设“一流专业”过程中,注重课程思政的顶层设计,坚持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同向同行,同步发挥“一流专业”在全校思政工作中的引领示范作用。

    建设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课程是人才培养的基本单元,在人才培养中具有基础性作用。为充分发挥课程的思政育人功能,学校着力打造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按照新版人才培养方案重新修订课程教学大纲,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课程考核等课程建设的各个环节渗透思政教学元素,形成全校思想上重视课程思政、行动上落实课程思政、效果上凸显课程思政的局面。建设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引领全校课程思政建设。马克思主义学院开设的“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导读”,注重引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理论成果;文学院开设的“唐诗宋词鉴赏”“优秀传统文化经典导读”,着力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开设的“陕西地方史”,全面挖掘地方文化资源。自然科学类专业课程突出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探索意识和人文情怀,艺术类专业课程突出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审美情趣和生活态度,体育类专业课程则突出培养学生的运动技能、运动习惯,引导学生弘扬体育精神,形成健全人格。

    创新课程思政第二课堂

    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的延伸和必要补充,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阵地。学校注重课程思政与第二课堂的有机融合,发挥课程思政润物无声的育人作用。完善第二课堂顶层设计,构建以“思想道德素质”为统领,涵盖“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等八个方面的第二课堂体系。注重第二课堂管理实效,建立以教务处为主体,学工、团委等部门相互配合、分工负责的学分认定管理体系;建立“学生申请、学院认定、公示公告、学校审核”的学分认定程序;细化第二课堂的学分认定标准,确保学分认定精准。创新第二课堂形式,开展形式多样的第二课堂活动,通过开办红色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论坛、“校园之春”艺术节、“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等多种形式,加强对学生的红色文化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专业素养教育和人文科学素养教育

    建设课程思政教师队伍

    “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教师课程思政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着课程思政效果的好坏。学校重视教师队伍建设,通过两个维度、六个层面,全面打造“全员提升、骨干引领”的课程思政队伍。学校定期举办“教育思想大讨论”,革新教师课程思政理念;将课程育人纳入师德考核、教育教学业绩考核范围,引导教师重视课程思政;将课程思政教学研讨作为基层教学组织的“规定动作”,形成全校教师参与课程思政的局面。学校支持教师外出研修、考察、访学以及实践锻炼,有步骤、有层次、有重点地推进课程思政骨干队伍建设;精心组织省校两级“思政大练兵”,以学促教、以赛促学,着力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组织教学观摩活动,充分发挥省级教学标兵、教学骨干的示范引领作用。

    打造课程思政育人平台

    课程思政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加强课程思政教育,必须厚植课程思政育人沃土。学校注重运用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核心价值观培育与红色文化基因传承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的科研新成果,不断调整和充实课程思政教学内容。积极构建科研支持教学、反哺教学机制,发挥科学研究在课程思政中的引导、引领、引擎作用。建立智慧教室,运用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等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增强课程思政的时代感和吸引力,提高课程思政的教学质量和育人效果。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高校作为意识形态教育和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必须持续抓好课程思政建设,勇于创新课程思政育人模式。只有这样,高校才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整个社会才能实现“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 崔 锐 陈永福)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