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力新媒体 助推高校爱国主义教育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20-04-3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爱国主义作为我国的优良传统,一直是推动全国人民万众一心、团结一致的重要力量,时时刻刻都在激励着中华儿女为中国梦坚持不懈地奋斗。高校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发展的中坚力量,对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高校思政课程开展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对大学生在思想、道德、价值观等方面的教育关乎着我国未来的兴衰。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新媒体渗透到了人们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大学生利用新媒体获取各种信息也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因此利用新媒体技术改变高校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是顺应时代发展的重要主题。去年,正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哈尔滨师范大学(以下简称“哈师大”)高度重视新媒体与爱国主义教育相结合,从新媒体的特性即交互性、即时性以及个性化入手,对爱国主义教育教育方法、教育内容和教育目的进行丰富和完善,从而加强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这种教育方式对于各大高校学生的未来成长而言非常具有价值,同时也更利于国家未来的稳步发展。

    借助新媒体的交互性,丰富高校爱国主义的教育方法

    在传统的社会发展中,媒体的作用主要是单向传递,人们在使用媒体时并不能互相交流。新媒体的出现有效改变了这种局面,不但可以实现信息的双向传递,还可以让人们在选择信息时具有更高的主动权和控制权,这种变化对于丰富高校爱国主义教育方法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哈师大在推广新媒体的发展中抓住了这一特点,将传统的通过思政课教师提升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单一教育方法,逐渐转变为通过“微”软件进行线上学习、布置线上线下作业的多途径教育方法。同时,部分哈师大教师在开展课程之前,都会先从学生的习惯入手,比如在原本枯燥的理论知识中添加一些动画、图片,或者让学生在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题材的手机APP中完成知识问答。这种作业形式不但更容易被学生接受,还能够实现学生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的转化。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教、学生学是一种普遍现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要倾向于被动接受,通过课程的方式也往往是背诵考点,这种固有的教育方式并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鉴于此,哈师大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交互性,在丰富课堂形式、变换教育方法的基础上推动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培养。

    借助新媒体的即时性,完善高校爱国主义的教育内容

    哈师大在传统教育过程中高度依托课本开展教学,但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发展,逐渐意识到,这种教育手段很容易在信息更新速度不断加快的过程中让学生的思想处于滞后状态,这也是多数专业教师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时逐渐与新媒体相结合的主要原因。比如,法学专业为了更好地将专业知识和爱国主义情怀密切结合,经常性地开展案例教学,包括经典案例以及新近发生的法律事件,使学生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在讨论的过程中得到潜移默化且与时俱进的培养。

    新媒体在传播信息时,不受时间、空间限制,因此高校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对哈师大的教育模式进行创新。比如为了丰富教育内容,高校可以让学生在课下观看新上映的爱国主义题材影片,然后在课堂中引导学生共同探讨电影中的内容,教师从精彩片段入手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从而在丰富教育内容的基础上实现强化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教育目的。

    借助新媒体的个性化,实现高校爱国主义的教育目的

    个性化是新媒体的一大重要特征,即能够在不同人群使用新媒体的过程中开展个性化交流。哈师大在对大学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时就很好地做到了这一点,能够从学生的不同需求出发,尊重学生的偏好,然后在此基础上制定出不同的教育方案,这样的教育模式能够在保证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爱国主义教育。比如,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师让学生自由选题,然后在自身理解的基础上与爱国主义教育的相关内容相结合,提出自己的观点。这样的教育形式对于加深学生印象而言具有重要意义,价值远远高于单纯背诵考点。未来,学校在建设重点专业的过程中,会将此形式发挥得更好,以期培养出更多的综合型人才。

    (哈尔滨师范大学讲师 李滨娜)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