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扎实开展整校推进工作指路支招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20-05-02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依据《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见》有关整校推进总体要求,教育部出台了《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整校推进实施指南》,为落实整校推进提供了精准的“导游图”和“点子库”,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操作性。

    定站位:“三个新”立足整校推进

    《指南》提出,把整校推进的目标定位在“三个新”上,即通过整校推进,建立适应学校发展需要的新模式、构建以校为本的新机制与实现“三提升一全面”的新目标。由此可见,整校推进之于“工程2.0”举足轻重。它是培训服务功能的“升级点”,是培训机制创新的“突破口”,是“工程2.0”目标达成的“奠基石”。

    保落实:“四把尺”细化主要任务

    落实重在务实,一是建机制,二是强支持,三是提能力,四是实考核,任务聚焦目标,明确具体。从任务结构看,其一,“去哪里”是核心,任务的落点是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四个能力”,包括学情分析、教学设计等,与基础教育教学改革“以学定教”相呼应,与教师日常教学的“难点痛点”相对应。其二,“怎么去”是支撑,任务的落点是一个机制、两支队伍和三项建设。具体而言,建立整校推进机制才能“下得去”,建强分级培训团队才能“导得了”,建设学校信息化管理团队才能“管得好”,建设学习空间、课程资源和教研平台才能“学得了”。其三,“到没有”是效果,任务的落点是“两个考核”:评估整校提升绩效;基于“四个能力”考核教师与教研组应用效果,证明校有所得、教有所改、学有所变。

    建实路:“六步走”优化实施流程

    整校推进如何“推得下”“进得去”?《指南》提出“国家示范、区县负责、学校自主、全员参与”的总体要求,细化和优化对实施流程的指导。一是进行可行性指导。流程设计遵循“先规划后实施、先试点后推开、先指导后研修、先建立机制后运行管理”的行动逻辑,务实可行。二是进行问题解决指导。《指南》针对各地在实施路径上存在的共性问题,对应设计了“六步走”的实施流程,包括省级统筹规划、打造培训团队、分市抓好试点、推广试点经验、区县分批推进与分级监管测评。

    出实招:“四落地”抓实工作重点

    整校推进的重点在哪儿,如何落地?《指南》基于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从学习要素的角度明确了整校推进的4个重点:一是学习指导,强调要“建强两支队伍”,解决谁指导、谁管理的问题。培训团队建设,重在区县团队、进行专项培训、提升“五项素能”;建设学校管理团队,开展专项培训、注重实践提升、制定管理办法、实行奖优罚劣。二是学习活动,强调要“抓好校本研修”,解决如何学、如何用的问题。明确提升“四项能力”学习目标,严格自主管理,落实自主规划,抓实自主研修,强化应用实施,落实“以校为本、基于课堂、应用驱动、注重创新、精准测评”教师信息素养发展新机制。三是学习资源,强调要“加强平台建设”,解决学什么、在哪儿学的问题。四是学习评价,强调要“抓实质量测评”,解决学有得、用有效的问题。要抓严进口,建立学校规划、研修方案备案审核制度;抓实出口,制定整校提升评估指标和校本应用考核细则,开展教师校本应用考核,以评促用。

    重实效:“三自主”用好研修机制

    整校推进的“最后一公里”在哪儿?在校本研修。《指南》遵循教师学习规律,设计有效学习机制,“保证培训实效”。一是保效,设计了学习条件保障机制,“严格自主管理”。发挥学校管理团队统领作用,建立能力提升工作管理制度。二是定效,设计了学习目标定向机制,“落实自主规划”。基于校情,针对需求,制定“可提升、可达成、可检测”的目标任务,形成务实可行的年度实施计划。三是见效,设计了学习活动生成机制,“抓实自主研修,强化应用效果”。立足整校提升,建立“骨干引领、教师选学、团队互助、学校指导”的研修共同体机制,形成“学校指导有研修方案、教研组互助有专题研修计划、教师选学有任务清单”的分层联动研修机制。

    (作者系教育部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专家工作组成员,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专家工作组成员)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