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思政教育网络语境优化探索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20-05-07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强调:“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湖北大学努力应对网络信息技术带来的挑战,探索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铸魂育人,对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语境优化理论探索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网络空间已经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主要的言语场域。如何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健康良性发展,需要我们对其网络语境展开优化。湖北大学基于网络语境特点,探索话语优化理论,保障语境优化效果。

    1.话语多元彰显时代性

    新媒体时代,话语时空、话语媒介等都发生了变化,思想政治教育话语需回应大学生的时代诉求。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湖北大学教师转变观念应对新媒介语境,充分利用学校信息分享平台、QQ、微信、微博与学生即时互动,研习网络文化和发声规律,帮助学生分析辨别网络话语优劣,分析学生喜好,每周推送文章并开展线上主题班会,分享学习心得,陶冶学生情操,升华其思想。

    2.话语内容增强引领性

    在网络语境中,高校中每个人都是话语主体,融合了商业媒体、自媒体、网络意见领袖和普通大学生的发声,教师在这一纷繁的场域中失去了传统语境中的“主体”地位。湖北大学教师和管理人员努力研究学习网络流行语言,努力实现不同场域之间话语的转换和转译,将网络健康话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养分、生活话语融于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吸引力和凝聚力,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价值引领。

    3.话语方式体现主体性

    在网络语境下,教师与大学生不再是一种“主体—客体”关系,大学生不再是话语被动接受者,教师在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转译过程中,既要确保话语内容精准,又需要尊重大学生的能动性,充分发挥其主体性,促进其与教师的认知交流。湖北大学教师在与学生进行话语交往过程中,非常关注大学生认知特征,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话语方式,促进双方之间认知互应。

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语境优化路径

    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语境优化,是指完善网络场域中影响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因素以促成话语主体之间认知语境上重叠,促进受教育者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化与外行。湖北大学教师、大学生及管理部门形成三方联动机制,积极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网络语境优化路径。

    1.提升教师素养,守牢网络话语权

    教师话语引领力是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语境优化效果的首要因素,湖北大学着力提升教师素养,从而推动网络语境优化。

    一是提升教师理论素养、政治素养、道德素养及专业素养。湖北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利用学习强国平台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每周三例会重温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方法解读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真正做到了“启人入道,让人悟道”。学校召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研讨会,及时学习中央文件精神,邀请校外专家进行学术讲座,鼓励教师参加国内外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研讨会和研修班,全面提升其政治素养、厚植科学文化知识。使其在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实践中坚定维护党的权威,绝不允许出现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背道而驰的话语行为。教师培养自律意识,养成自律习惯,高标准、严要求,将修身落实到话语行为之中,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以高尚的人格赢得大学生的信任,唤醒其高尚品德和情操。

    二是提升教育者媒体素养。教育者运用新媒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实践,湖北大学引进“智慧中心”网络平台,实现全校一张网,将“雨课堂”平台融入日常教学,QQ、微信全渗透。教师熟练掌握新媒体技术,录制微课、剪辑视频,实践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研究微话语产生和微媒介传播话语的规律,让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在微媒介上“火起来”,将话语寓于大学生喜闻乐见价值观的表达之中,实现对大学生价值观传递,并启发他们的价值认同。

    三是提升教育者网络话语能力。为适应新时代发展,湖北大学教师不断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吐故纳新,把握话语交往时机和大学生成长时序规律,拓展话语生活场域,运用新媒体,创新多模态话语方式,建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底气、地气和生气。湖北大学教师在网络语境下树立起自身的良好形象,真正做到理论上可靠、话语上创新、方法上科学、技术上过硬,守牢网络话语权。

    2.加强媒介监管,净化网络风气

    高校媒介监管为话语主体认知重叠提供了保障。“两微一端”等载体建设要求“加强校园网络安全管理,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优化网络语境,除了国家法律保障外,高校管理对建立规范、引导大学生话语自觉、共同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担当责任。湖北大学维护信息共享平台,在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传播时间效度内,利用学校微信公众号推送文章,紧扣党和国家时政主题,围绕校园话题,引导正向舆论。切实加强对学校网站、网页、微信公众号、微信群、QQ群等网络平台的管理,约束和规范大学生的话语行为,对网络中不良话语的管理形成长效、高压态势。净化网络风气,营造绿色、健康、文明的网络语境。

    3.规范话语行为,促进话语自觉

    规范在新媒体场域中的话语行为,内因是关键,湖北大学要求学生形成话语自觉,具备网络守法意识,确保自己在网络场域中的话语行为不触碰法律底线。从道德上规范自己的话语行为,不发不道德之声。对网络场域中传播信息保持清醒认识,能够准确辨别,维护健康网络语境。端正话语态度,尊重教师话语权,与师者真诚交流,形成一定话语间的契合度,将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真正彰显湖北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实效性。

    (湖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武昌理工学院教师 邓娟 湖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杨业华)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