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打造线上教学传统文化“金课”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20-06-0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2020年3月,山东省教育部门发布了2019年山东省一流本科课程认定结果,泰山学者特聘专家、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院长成积春教授带领的教学团队推出的“孔子‘和’思想虚拟仿真实验”课程成功获批,为推进优秀传统文化线上教学模式开启了全新思路。

    将信息技术引入专业教学,实现高校教育全面信息化是近年来曲阜师范大学教学改革的重点。自2017年以来,成积春教授带领的教学实验团队,充分发挥曲师大孔子与儒学研究的学术优势,在立足于教学模式革新、教学资源共享、名师团队指导、师生互动交流4个维度的基础上,积极挖掘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潜能,经过多年的理论研究和革新实践,打造了以“孔子与《论语》”在线课程和“孔子‘和’思想虚拟仿真实验”两大“金课”为引领的信息化教学新模式,旨在实现信息技术与线上教学的深度融合,培养学生在信息化条件下的自主学习能力。

    “我们开展线上教学实验的根本性目的就是用生动有趣的场景吸引人,用简单明了的方式教育人,将优秀传统文化中晦涩深奥的概念和抽象复杂的表述生动化、鲜活化,通过运用线上虚拟仿真技术,将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淋漓尽致地展现在学生面前,真正达到吸引学生兴趣、丰富教学方式、提升教学效果的目的。”在谈到这两门线上“金课”的时候,该教学实验团队中从事儒学研究与教学的骨干、泰山学者青年专家宋立林教授如是说。

    “孔子与《论语》”是曲阜师大优秀传统文化通识教育的主干课程,2018年以来,该教学团队积极筹备、推陈出新,推出“孔子与《论语》”在线课程,十余位长期从事传统文化研究与授课的教师精心备课、斟酌教本,对学生开展线上“一对多”交流辅导,使学生不再局限于课堂的口述面授,转而实现了线上师生无障碍交流,汲取多方思想,线上实时研讨,在方便交流学习的同时,提升了实际的教学效果。

    “孔子‘和’思想虚拟仿真实验”则采取虚拟仿真技术,构建出“回到孔子时代、回归孔子故里、回溯孔子生活”的历史情境,实现了“时空穿越”,有效提升了思想文化史的教学效果。实验创制出的涵盖孔子“和”思想主要内容的12个场景,以“具象化”“可视化”的方式表现了孔子“和”思想的抽象内容。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历史理解能力,实现学以致用,有效训练了学生的文化创意思维与创造创新能力,从而深刻领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实现传承发展。

    目前,教学团队与济南大学、临沂大学、潍坊学院、济宁学院等省内多所兄弟高校开展交流合作,获得师生的一致认可与好评。“孔子‘和’思想虚拟仿真实验”已入驻国家教育部门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共享平台,免费向全国所有高校开放使用,目前累计浏览量近万人次,近千人参与并完成实验,实验通过率高达97.9%,总体评分4.8,在历史类项目中名列前茅。同时,该项目还获评“山东省社区教育优秀课程资源”,在省内多地的村镇社区进行了实验推广,让社区居民获得了全新的文化体验;2019年7月,团队与国家汉办孔子学院总部达成了合作意向,将逐步开发英文、法文等多国语言版本,成为“网络孔子学院”的重要教学资源。

    “孔子与《论语》”在线课程自2019年秋冬学期上线至今已开放两个学期,辐射范围涵盖国内百余所高校,累计选课1.54万次,互动问答9.28万次,累计互动23.63万次。积累并形成的近百个经典问题被集中收纳在典型问题资源库中,可方便学生随时查看,所凝练形成的传统文化教育研究大数据库,为今后的优秀传统文化教学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目前,该课程已被确定为重点推广的“山东省在线联盟课程”。

    受疫情影响,各高校纷纷开启线上教学模式,而这两门线上“金课”的推广使用,在这一特殊时期更是发挥出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曲师大2017级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学生许曼说:“大一的时候虽然上过‘孔子与《论语》’课程,但对很多理论知识的认知比较浅显,更多的是死记硬背,而现在通过线上虚拟仿真技术,惊讶地发现这门课程是如此生动有趣,儒家文化中的许多知识和哲理,与我们的生活结合得那么实在、那么近。”于飞,作为一名正在准备考研的2017级国学专业本科生,在谈到运用线上课程复习时说:“专业课的书籍非常晦涩难懂,在复习过程中自己一直都非常头疼,而通过线上课程的学习领会,尤其是借助课程平台与老师进行深度交流,真正帮助自己解决了备考中的很多问题,让备考变得更加自如,自己的自信心也得到很大提升。”

    综合运用虚拟仿真等信息技术,打造线上优秀传统文化教学新模式,是“互联网+教育”的创新举措。这一全新的尝试,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尤其是在后疫情时代的教育教学改革中,无疑具有重大实践意义。今后,曲师大历史教学科研团队将进一步总结经验,凝练做法,不断推出更多更好的线上教学资源,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助推教育教学改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出孔子家乡师范大学的担当与智慧。

    (黄江滔 刘润欣 冯振亮)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