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发力 开创党建工作新局面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20-06-15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近年来,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着力加强党对学校的全面领导,教育引导师生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将党建工作优势转化为学校发展优势。学校也由此成功入选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单位,步入了内涵式发展的“快车道”。

    高举旗帜,坚持党的领导,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抓住“一个根本”。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作为党的根本性建设始终摆在首位,把政治标准和政治要求贯彻到学校党建工作的方方面面,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建立“第一议题”学习制度,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每次党委会“第一议题”,通过精神宣“讲”、课堂学“讲”、实践研“讲”构建起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体系。

    贯穿“三根线条”。贯穿全面从严治党“主线”,坚持每半年专门听取一次班子成员落实分管责任和“一岗双责”情况汇报,每年对内设单位科级以上干部全覆盖开展政治生态体检和履职情况约谈。坚守意识形态“红线”,建立意识形态工作通报和定期分析制度,每月、每季度专题研判意识形态工作。架设党风廉政“底线”,建立部门廉政风险档案和内部监督机制,完善党员领导干部廉政档案信息,形成三级监督网络体系。

    建立“五大机制”。建立决策机制,修订完善党委会议事规则、校长办公会议事规则、“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形成《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工作手册》。建立运行机制,为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有效运行提供制度保障。建立报告机制,要求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在民主生活会、述职评议、年度工作总结中报告个人执行情况。建立监督机制,坚持每年将年度重点任务分解到领导班子成员和相关部门,明确完成时限并向全校公布自觉接受师生监督。建立激励机制,出台《校属单位目标责任考核工作实施方案(试行)》等制度,提高师生推动学校改革发展的积极性。

    固本强基,坚持把抓好党建工作作为学校办学治校的基本功

    实施党建“标准化”建设,种好“责任田”。破难题压责任,较早地把直属党支部建在职能处室、二级党支部建在教研室,实现党建与业务、学习等工作深度融合。立标准建清单,分别围绕党的建设的5个维度构建了目标标准、执行标准、评议考核标准等50多个标准,并分类建好党建“帮扶清单”“督查清单”“目标清单”,细化联系、指导、帮扶师生党支部工作内容。强指导提质量,制定“三位一体”的《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手册》,实现了基层党组织活动的标准化、过程化、常态化管控。

    实施党建“平台化”建设,当好“带头人”。搭建学习平台,通过内请外送、内动外联等多种方式开展校内业务知识和综合能力提升培训30余期;在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建立干训基地全覆盖培训各级党组织书记500余人次。搭建研究平台,每年划拨专项经费开展党建理论及基础应用研究,构建了从校级到国家级别的党建课题申报及研究体系。搭建信息平台,利用“互联网+党建”新理念搭建党支部活动“纪实系统”,把党建工作由“虚”做“实”。

    实施党建“精细化”建设,做好“育林员”。“一个指南”强化入党启蒙教育,编印《重工学子入党指南》,对大学新生思想上早吸引、理论上早普及、行动上早培养。“一大基地”提升党员教育实效,每年选派学生党员分赴白公馆、渣滓洞、红岩魂陈列馆等基地担任志愿者、讲解员,用党的光辉历程、优良传统坚定学生党员理想信念。“一种模式”端正入党动机,探索实践“播种”教育、“催芽”培养、“育苗”考核“三阶九步法”入党模式,严把大学生入党关口。

    立德树人,坚持把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

    以体系建设为重点,聚集思政教育合力。组织领导到位,建立学校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工作委员会和各二级学院工作小组三级领导机制。顶层设计到位,构建全员思政教育“岗位”体系,形成全校师生共同参与的以立德树人为中心的“三圈三联动三融合十育人”三全育人新格局。激励机制到位,建立辅导员绩效考核岗位“五级十三档”制度,实现了辅导员职务、职级和职称“三线”晋升、分级管理。

    以改革创新为抓手,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深化思政课程改革,通过翻转课堂、名师在线推荐等方式,开展“学生说学”“学生上讲台教师变听众”等活动与时俱进创新教学方法、提升课堂吸引力。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将思政教育内容融入各专业课堂、实践实训,稳步推进“课程思政”全面落实落地。搭建网络思政平台,整合“两微一端”、大屏幕、校刊校报等媒体,建立学校融媒体中心,实现思政教育多维度全覆盖。

    以文化育人为特色,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树立“踏实为人、用心为事、积极为业”的“三为”育人理念,构建了“三阶递进、四位一体”文化育人模式。建立校企“双导师”制,实施校内外协同育人,实施学生“海外交换生”项目推动境内外协同育人。成立我国教育系统首家全国职业院校劳动教育研究院,开设重工幸福课堂,创建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文化育人建设成果先后获得国家级别成果二等奖、市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秦传江 谢伟峰)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