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每一个孩子在校园里幸福成长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20-06-17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苏联著名教育思想家和实践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理想的教育是培养真正的人,让每一个从自己手里培养出来的人都能幸福地度过一生,这是教育应该追求的恒久性、终极性价值。追求幸福是人的天性,更是一种素养、一种能力,与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只有幸福的教育才可以培养出幸福的人,让人感受到教育的幸福。实践证明,苏霍姆林斯基的幸福教育观,对于21世纪的人才培养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广东省惠州市南坛小学实验学校创办于2005年9月,学校坐落在惠州市美丽的金山河畔,交通便利、布局雅致、风景如画。校内各类设备齐全,设施先进,拥有多功能学术报告厅、多媒体阶梯教室、室内体育馆、室外游泳池、科学实验室、计算机教室、图书室、阅览室、心理辅导室、音乐教室、美术教室、书法教室等高规格的功能室25间,先进的多媒体教学平台46个,办公及教学电脑280台。学校师资队伍实力雄厚,现有专任教师88人,其中本科学历83人,占总人数的94%;中小学高级职称2人,中小学中级职称28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广东省优秀教师2人,惠州市优秀教师5人,惠城区德威明星班主任1人,惠城区名教师1人。

    开办以来,学校以“倡导人文精神,创办理想学校”为目标,坚持“让每一个孩子在校园里幸福地成长”的办学理念,致力于打造优质的教育品牌,全面实施生命化教育,不断优化办学环境,提升办学品质。近年来,学校办学效益不断提高,赢得了较高的社会声誉。

让教师幸福地工作

    教育是塑造人的事业,学校肩负着塑造学生美好人生的重任。只有用幸福才能塑造幸福,用美好才能塑造美好。一位教师不幸福,他就很难塑造出幸福的学生,就很难迸发出教育的激情,就很难有教育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对于一所学校来说,只要重视教师,把教师的整体状态调整到极佳时,才能向学生和社会提供更优质的教育。基于这样的认识,南坛小学实验学校始终坚持把教师放在首位,尊重教师、关心教师、发展教师,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并始终将这一管理理念贯穿到学校工作的每个细节中。

    一、营造一个让教师倍感温馨的幸福家园

    (一)尊重关怀,让每位教师“舒心”

    校长朱文辉说:“一所名校,靠的不是大楼,而是大师,只有让教师感受到幸福,才能将幸福传递给学生。”南坛小学实验学校以人为本,理解关心每一位教师:教师生日,送上一束鲜花;教师生病,给予慰问;教职工家中有事,雪中送炭;子女升学,表示祝贺……其实教师的要求并不高,对关怀的需要也不在事大或事小,一个信任的眼神,一句温暖的话语,一次适当的评价,哪怕是一次善意的批评,都会让教师倍感幸福,真切感受到集体的关怀与温暖,获得职业的幸福感。此外,学校十分注重倾听教师的心声,积极采纳教师合理化的建议,让教师真正成为学校的主人。如今,学校精简会议,实现无纸化办公,每学期组织教师春(秋)游,定期为教师办公室购买纸巾、绿色植物等,而这些管理措施均来源于教师建议。学校人性化的管理,为教师创设了和谐的工作氛围,有效减轻了教师的精神压力,使教师们倍感舒心而敬业。

    (二)优越待遇,让每位教师“安心”

    教师作为鲜活的生命个体,其基本需求就是生存和发展。物质上的价值实现是教师幸福的前提条件和根本保障。只有满足了教师基本层次的需求,教师才能向更高层次的需要扩展。办学15年来,学校从实际出发,采取多项有效措施,来稳定教师队伍,发展优秀教育人才。

    首先,学校依法公平地与教师签订聘用合同并严格履行合同;教师每月工资及津贴按时发放(教师寒、暑假期带薪休假);按照国家政策为每一位教师购买“五险一金”,让教师充分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

    其次,近年来随着社会物价水平的持续上涨以及公办学校教师福利待遇的不断提高,南坛小学实验学校每年按工资的8%来提高教师的福利待遇,以此提升教师的工作幸福指数,调动了全体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再其次,每年教师节,学校均会隆重表彰年度“十佳班主任”“十佳教师”,并分别按照每人2000元的标准给予奖励;每学期,学校教导处按照《南坛小学实验学校教育教学成果奖励办法》,对获奖以及取得优异教学成果的教师给予奖励。公平公正的奖励办法,使教师的劳动成果得到了充分肯定。

    优厚的工资补贴以及持续增长的福利待遇,为教师提供了良好的生活保障,让学校的每一位教师在奉献教育的同时,也获得了物质上的满足,学校教师队伍稳定而乐业。

    (三)促进发展,让每位教师“开心”

    众所周知,一个教不好书、不被学生和家长认可的教师,在学校里无论如何是不会幸福的。因此,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服务,为教师学习与研究创造良好的环境,是学校不可推卸的基本责任。

    办学15年来,南坛小学实验学校不断创造条件,为教师搭建展示自我价值的平台,通过定期开展教育教学研讨会、骨干教师观摩课、“新老”教师结对子等形式,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同时,学校还拿出专项资金支持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和对外学习活动,让教师到北京、上海、郑州、杭州、香港等地参加全国大型学术会议及各类培训,以此来开阔教师的眼界,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多样化的学习培训活动,促使许多教师迅速成长起来,成为令人瞩目的教坛新秀及学科骨干。此外,学校还大力支持教师参与教学竞赛与教学科研,让教师在竞赛和科研中不断成长,以此作为提升教师专业水平的重要策略。每学期,学校借助全国、省、市各级各类教学竞赛以及各学科教学科研活动的契机,动员教师积极参与,鼓励冒尖,让教师在竞赛和科研中各显其能,各展风采,充分感受实现自我价值的成就感和从教的幸福感。

    二、争做一位学生特别喜欢的好老师

    让学生喜欢,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幸福。一所学校,如果学生喜欢他们的老师,那这个学校的一切工作都“活”了起来;如果学生喜欢老师,教学质量就上去了;如果学生喜欢老师,这个学校的办学效益也就上去了;如果学生喜欢老师,这个学校的社会声誉就上去了。学生是歌,需要聆听;学生是舞,需要欣赏;学生是花,需要浇灌;学生是树,需要培育——简而言之,学生的成长需要细心的呵护和人文的关怀。校园里的每一位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优点和长处,不断强化,逐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优势和特长,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抬头、挺胸、微笑,在校园里快乐地学习、茁壮地成长!

    (一)让学校办学理念成为全体教师共同的价值追求

    “上下同欲则胜、同舟共济则兴”。学校办学理念不仅仅是挂在墙上的口号,而应成为全体师生的共同愿景、价值追求和行动指南。学校办学理念产生于学校自身发展,并随着学校的发展而日益强化,最终演绎为每个人生活、工作甚至生命的一部分。走进南坛小学实验学校,能看到神采奕奕、微笑相迎的教师,能听到书声琅琅、稚趣童声,能闻到馥郁花香、翰墨飘远……南实的校园有记录学生成长的文化展板,有表彰先进的“星光大道”,有展示个性的绚丽舞台……学校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师生的一颦一笑无不践行着“让每一个孩子在校园里幸福地成长”的办学理念。

    (二)让教育充满爱

    爱不等于教育,但没有爱,便没有真正的教育。“老师”应该是一个温暖的字眼,老师应具有亲和力。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类的爱是教育的强大力量”“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老师只有爱学生,才能赢得学生,才能感动学生,才能让学生敬佩,才能让学生喜欢。学生喜欢老师,才能喜欢这个学科,才能喜欢课堂,才能喜欢学校。让孩子喜欢,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幸福。朱文辉校长常对老师们说:“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有血有肉鲜活的生命,他们有自己的思想和灵魂,爱是教育的至高境界,一句真诚的鼓励,一道信任的目光,一个会心的微笑,一个亲切的抚摸,一声关爱的嘱咐,都会化作一份爱传递到孩子们的心灵深处。”

    (三)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每一个生命都是精彩的,每一个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课堂应闪耀人性的光辉。在教育教学中,教师要学会尊重、信任、理解、赏识学生,要发现学生的潜能,开发学生的潜能。

    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地方,课堂的主要目的就在于去点燃学生们渴望知识的火花。课堂不应该是一潭死水,而应该充满生命的活力,学生在其中可以充分地展现自己的个性,施展自己的才华。

    课堂是知识汇集、思维碰撞、情感交融的地方。教师应以民主的精神、开放的态度、合作的方式、宽松的环境进行教育,使课堂真正成为激发学生生命活力、促进学生发展的地方。小学生具有旺盛的生命活力,具有多方面发展的需要和发展的可能。他们是学习活动中不可替代的主体,课堂教学中应有积极的师生互动。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不仅在用智慧,还在用整个心灵来感知周围的世界。当学生带着一种高涨和激动的情绪学习时,他们会在学习中感受到真理的伟大、智慧的迷人,体验到发现的喜悦、创造的快乐。这种情绪激荡着学生的惊奇、陶醉、骄傲、自豪的情感世界,让学生从课堂中找到了自信,焕发了热情,激起了勇气,寻得了力量,课堂成为学生喜爱、依恋、温暖的家园。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安徽少儿出版社     下一篇:肩扛使命立潮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