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好的教育成就美的青春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20-08-19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吉林市第一中学创建于公元1907年(清光绪三十三年),始名吉林中学堂。100多年来,学校经历数次变革,校名几经更迭,最终于1959年定为现名。作为百年历史名校,吉林一中在办学实践中积淀了丰厚的学府文化,秉承着“敦品励行、热心向学”的百年校训,凝聚了“品质·卓越”的学校精神,形成了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培养出了一代又一代的优秀人才,邓颖超同志更曾亲笔为学校题词:“承前启后,继往开来”。

    循着历史发展脉络,我们可以看到坚韧和奋进早已深深地刻入每一代一中学子的心中。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新世纪以来,学校确立了“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在“德才兼备、文理通融、家国情怀、国际视野”的育人目标指引下,实施“幸福教育工程”,开展“实效德育”,落实“高效教学”,率先进行新课程改革,形成了德育、美育和心育并进,突出校本课程的办学特色,在助推学校取得新发展的同时,也把吉林一中进一步打造成了一所辐射全省的优秀学校。

    打造精品心育课程 成就学校品牌特色

    吉林一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早在1984年就已经萌芽,经过30余年的探索与实践,学校通过健全机制、开发课程、注重预防、科研引路、丰富载体,构建了系统化、多元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使其成为吉林一中教育的一大亮点。

    1.学科建设夯实基础

    科学合理的课程规划是学科教育顺利开展的基础。心育作为吉林一中的品牌学科,其体系构建已趋于完善,为师生营造了绝佳的心理健康教学基础。

    根据各个年级学生特点,学校在必修课程中开设了具有针对性的新生适应教育、生涯规划辅导、青春期性教育、学习潜能开发、复习应试指导五大模块,并配套“走近心理学,开启幸福门”“我的生涯我做主”“‘性’之随想”“我的未来不是梦”“美丽心情,畅享高三”等校本课程,聚焦学生成长,引导学生畅享青春。迄今为止,学校一共开设了4门心理选修课,分别是“团体心理训练”“心理画外音”“校园心理剧”“生活中的心理效应”。对于选修课,学校更注重学生在参与中感悟、在合作中成长。

    团体心理辅导是吉林一中心育的一大特色,它是对课堂教学及个别心理咨询的有力补充。团体心理辅导根据不同阶段学生普遍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形式多样的统一辅导,通过提前介入,帮助学生正视问题,进而规避、克服青春期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

    吉林一中的心理教育不仅针对在校学生,也面对家长和教师。家长的心育课程主要以学校定期开展面对全体家长的讲座式培训和面对部分家长的体验式培训实现,通过课程学习,帮助家长及时更新教育理念,与学校形成合力,促进学生健康、顺利地成长。教师的心育则是通过对全体教师进行针对性强、实用性高的主题培训得到落实,这些不同主题的培训使教师在自身获得成长的同时,专业素养得到提升,更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能够更敏锐地识别学生的心理问题,工作中更讲求方式方法,创设了大心育的校园氛围。

    通过长期的高效执行,吉林一中心育课程推进扎实,学生对心理教师喜欢并且信任,心育中心年咨询量达1600人次。教师在及时、有效地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人际、情感考试心态等方面问题的同时也为家长及教师提供咨询服务,被亲切地称为“心灵驿站”。

    2.培训落地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心理健康教育因其超强的专业性及对于青春期学生成长的重要性对教师的专业水平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只有专业过硬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健康向上的学生。所以不断提升心理教师的专业素养,创造机会让教师不断提升自我是吉林一中教师培训的工作重点。

    2002年至今,学校先后派出几位教师到上海七宝中学、扬州中学、锡山高级中学等先进校加强学习,派往参加北京、青岛、上海等地培训学习87次。学校不仅重视外出学习对团队提升的重要作用,更注重加强教师校本培训。在长期的研究总结中,学校心理组开发了“学—备—践—思”螺旋提升式的集体备课模式:“学”即指定一人查阅与本课主题相关的资料,下发给各成员进行系统学习;“备”即结合个人学习材料的体会进行共同研讨交流,集思广益,整体备课,形成具体方案;“践”即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首先由备课组长执教上先行课,之后进行首次研讨,对“一上”的教案进行修改形成新的教案,之后全组教师逐一进行“二上”“二改”“三上”“三改”,最终形成更佳方案;“思”即每位成员一周授课结束后进行反思,肯定优点,找出不足,促进今后教学。这一模式充分发挥了集体智慧和潜能,在备课过程中渐次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集体建设和教师个人成长,最终提升整体教学效果。

    目前,吉林一中90个教学班,都开设心理课。高一、高二隔周上课,高三阶段性授课。心理课作为特色鲜明的校本课程,不仅深受学生喜爱及家长认同,更赢得了专家的肯定与同行的认可,获得了国家、省、市、校各级各类荣誉22项,曾做国家级别观摩课3次,省级公开课9次,市级展示课51次,被收入各级各类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辅书籍中的教学设计56篇。

    解读美育核心内涵 拓展课程实践新路径

    我国著名教育家蔡元培曾经说过,美育的目的在于陶养人的感情,认识美丑,培养高尚的兴趣、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而这一观点正与教育的内在目标相契合。因此,如何通过美育实现教育理想成为许多教育者开始思考的问题。

    1994年,吉林一中参加西南师大赵伶俐教授主持的国家美育课题研究实验,并以此为契机正式开启了对高中美育课程的研究与建设,制定了“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立美养德,德美双馨;以美启智,智美和鸣;美健双塑,身心兼修”的美育目标。

    艺术类课程的开设是美育实施的一个重要渠道。目前,吉林一中在高一年级的两个学期,均开设了美术和音乐课程。通过基础艺术学科的教育和普及,引导学生建立基本的审美素养。在高一年级开设基础艺术课程的基础上,学校还积极开设公共艺术选修课。选修课的形式多样,艺术特色明显,教师根据自身特长,开设了书法、剪纸、声乐、舞蹈、摄影、动画等各类课程,在帮助学生提高鉴赏能力的同时,更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加深对自己兴趣特长的了解,对自己未来能有更清晰的规划。

    除了常规的艺术课程,10个学科的高中学科美育课程是吉林一中美育的一大特色和持续闪光点。为了提高学生的美育教学成果,利用美育工作多面性的特点,吉林一中把美育工作渗透到各科的教学工作中去,开发了校本“学科美育”课程。“学科美育”紧密结合各学科知识内容,探究学科内在的科学美和逻辑美,培养学生形成学科审美能力。遵循对学科体系审美形象的感知、理解、联想、创新,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充满自由创造的教学活动,对学生进行学科审美陶冶和育化,通过10个学科(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信息)美育课的共育,全面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在课程研究的过程中,学校同步编撰了《高中学科美育教程》,这是我国首套各高中学科在科学逻辑、审美动力、知识体系梳理、学科思维能力培养等方面有机结合后的学科美育课学生用教材,对学科美育的推广及应用有着重要的意义。

    构建“一体六面”生涯教育模式 促进学生终身发展

    随着新高考改革在很多省市渐次落地,“生涯教育”已经提升为教育热词。高中阶段是一个人从青涩走向成熟的重要阶段,这一阶段的许多选择会影响人的一生发展。在这样的情况下,吉林一中开始了生涯教育的探索实践,并形成了“一体六面”的教育模式。

    所谓“一体”,即学生是主体;所谓“六面”,即学生需要发展的6个方面或者说是教师需要给予学生指导的6个方面,包括理想、心理、学习、生活、生涯规划和特长。要想把学生培养成发展的主体、和谐的整体,就需要给予学生针对性、丰富性、全面性的指导,促进学生综合发展。为了尽早帮助学生认识到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学校在高一阶段就开设了生涯规划辅导课程。针对高一学生普遍缺乏长远规划,影响其目前学习状态及未来职业发展的情况,学校推出了“我的生涯我做主”“气质探索”“职业性格探索”“职业兴趣探索”“职业价值观探索”“了解职业”“有效的决策行动”“规划生涯之旅”等系列课程,使学生进一步全面、深入地了解了自己和职业,明确了将来的目标和近期努力的方向,为其将来选对科、入对行、从对职,拥有成功、幸福的一生奠定了基础。

    除了及时的课程教学指导,学校还积极挖掘各方资源,让学生在实践中挖掘自身潜能,发现未来的无限可能。多样的社团活动为学生搭建起发挥特长、实现个人特长发展的广阔平台,帮助学生认知自我,探索社会;邀请高校教授进校开展科普讲座、专业解读讲座,丰富了学生科学素养和对高校及专业的认知;高校营训活动让学生有机会深入体验高校学术氛围、了解专业发展;优秀校友、家长走进校园,分享他们在人生阅历、职业经历中积累起来的人生智慧,进一步开拓学生视野,加深其对职业的认知;与优秀企业合作,利用单位及其链接资源设立研学基地,让学生在不同的职业体验中发现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

    通过短短4年的实践与探索,吉林一中的生涯教育已初见成果,通过理论结合实践的课程体验,基本实现了为每名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目标。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