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麻醉医生的摇篮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20-08-2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人才培养 社会肯定

    “别人摆摊挣钱,他摆摊救命!”“最有爱心的地摊”“他的东西,路人纷纷点赞”……近期,潍坊市人民广场这个特殊的“摊位”在微博、朋友圈火了,潍坊医学院麻醉医生张军桥“摆摊”教心肺复苏的事迹被《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等各大媒体报道,并被网友们广泛点赞评论。张军桥说:“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是医务人员奋斗的初心和使命,麻醉医生是生命的守护神,心肺复苏和气管内插管都是麻醉医生的基本技能,也是我们麻醉学专业学生大学期间就熟练掌握的技能。”

    张军桥本科和研究生均毕业于潍坊医学院麻醉学专业。该专业于1990年设置,30年来立足山东,面向全国,遵循高等医学教育发展规律,坚持立德树人,特色发展,为国家输送麻醉学本科生3598人、研究生425人,遍布全国32个省区市。前期调研表明:山东省73家二级以上医院,本专业本科毕业生占麻醉科本科以上人员的平均比例为48.5%,其中前两届学生担任科室主任、副主任职务或市级以上学会委员者占此两届毕业生总数的45%,用人单位对本专业毕业生的总体满意度为97.3%。培养的人才有效改善了山东省麻醉学专业人员队伍的学历层次结构,为全省乃至全国麻醉事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为培养具有良好职业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麻醉医学人才,潍坊医学院麻醉学院坚持围绕应用型麻醉医学人才培养目标,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在学院打造“师风清廉、教风清正、学风清新”的“清风工程”,学生党支部创新案例“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助力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荣获山东高校基层党组织创新案例三等奖。学院还全力打造出“潍医先锋”党建品牌特色群以及一系列具有麻醉特色的教育品牌,利用中国麻醉周、中国镇痛周等开展医德培育活动,引领学生成长成才。“三下乡”社会实践中,“醉青春”志愿服务队开展乡医培训、医学知识宣讲、义务支教,累计志愿服务时长约3600小时,“醉青春”心系松园志愿服务队获评2019年全国“七彩假期”志愿服务项目示范团队。疫情防控期间,学生党员更是利用所学医学知识,担任了社区的义务“宣传员”和“守门员”,风雨无阻在卡点值班,为社区群众服务。近年来,麻醉学子获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科技创新大赛山东省一等奖一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两项;涌现出被誉为“雪域高原的健康使者”“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干部”的援藏校友刘琳,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张广蒙、张传朋,车上救人医生王丽、李刚,还有自费到贵州山区义务支教的史宛瑞等优秀学子。

    2019年11月,第五届“全国高等医学院校麻醉学基础知识竞赛”决赛现场惊心动魄的决胜时刻,潍坊医学院麻醉学院代表队果断抢答,荣获全国冠军。作为主力之一的巴艳哲同学不仅是校十佳大学生,也是国家奖学金获得者,他总结说:“成功并非一蹴而就,麻醉学院的精神是‘志存高远、勇往直前’,正是这种精神引领我们勤奋加固专业素养,在面对实战时我们不怵、不慌,在争夺冠军时我们敢拼、敢闯。”

    面向国家需求,麻醉学专业依据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结合专业特点,动态修订麻醉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突出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严谨的临床思维能力和良好的岗位胜任能力是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中肯评价。校友吴明毅、刘冰在抗击非典的战斗中展现了麻醉医生的风采和实力。校友李绪言获评“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校友陈绍洋从医30余年,完成各种复杂手术麻醉7万多例,麻醉手术无一失误,创造了多项全国麻醉界的纪录;在生命的最后14个月,他经历了肝脏移植和股骨头置换两个重大手术后,依然每天坚持救治病人、指导科研达10余个小时……2020年疫情防控期间,在湖北武汉的重症病区,被当地媒体称之为与死神赛跑的“插管敢死队”医疗队伍中,有6位麻醉医生是来自潍坊医学院麻醉学专业的校友。当地群众评价他们“以娴熟精湛的麻醉及止痛技术、以细致入微的人文关怀、以甘于奉献的实际行动共同诠释了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的医者大爱”。

    潍坊医学院院长管英俊说:“6位校友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的优秀表现,是麻醉学专业实战化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体现,是学校主动服务区域医疗卫生需求、‘重医德、厚基础、强能力’人才培养特色的重要体现,是‘自强不息、锐意进取’潍医精神的重要体现。”

    专业建设 特色鲜明

    “外科医生治病,麻醉医生保命”这句俗语形象描述了麻醉医生在外科手术中的重要作用。据统计,中国目前的麻醉科医生在10万人左右,年增速在6%左右,而麻醉量每年增加的比例在10%左右,麻醉医生的缺口很大。

    潍坊医学院麻醉学院院长张蕊介绍说:“我校麻醉学专业是山东省内较早设立的,是全国第6家,目前是国家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山东省特色专业、山东省一流本科专业。麻醉学专业始终坚持以本为本、能力导向、特色发展、服务社会,主动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致力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培养适应我国卫生健康事业需要的应用型卓越麻醉医师,逐步形成了以本科教育为主体、研究生和留学生教育为提升、继续医学教育为补充的麻醉医学教育体系。”

    临床实践能力不足是影响医学人才培养的瓶颈。潍坊医学院麻醉学院创新能力本位教育培训理念,将基于岗位胜任力核心要素设计的“项目化”临床能力培养体系,嵌入麻醉学专业“平台+模块”课程体系;运用戴明环质量管理完善培养体系,形成了以培养应用型卓越麻醉医师为目标、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贯穿全学程的实战化“1323”麻醉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1323”培养模式以“应用型卓越麻醉医师”为目标,明确培训项目、考核标准、准入管理要求3类标准,构建了全程性临床能力培训模式,探索以结果为导向、准入管理制度为保障、阶段性综合考试为主体、全程性反馈提升为目的的考核评价模式,打造了适应全程性临床能力培养需要的管理制度、“双师”团队和实训平台三大保障。

    在实践教学中,麻醉学专业始终贯穿“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的理念,学生在第一学期就进入临床实践基地、麻醉学技能中心等实践基地进行见习和志愿服务,早期感受医生、感受病人、感受医院、感受社区,培养学生职业素质与社会责任感。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开设“麻醉技能学”,自第二学期开始,让学生由简单到综合,熟练掌握医学基本技能。以国家虚拟仿真实验实训中心为平台,建立麻醉学特色模块,在模拟ICU、模拟手术室、可视化气道管理模拟训练室、可视化椎管内麻醉模拟训练室、可视化神经阻滞模拟训练室等进行训练、实验,通过3D巨幕提供的临床或急救现场模拟情境,更具实战性。

    以服务求支持,以开放求发展,是麻醉学院一直以来的孜孜追求。麻醉学院依托国家特色专业等优势平台,充分发挥高等学校服务社会的职能,建立首个“全国麻醉学基础理论培训基地”,有效推动麻醉学科建设和发展,得到了时任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主任委员于布为教授的高度赞扬和肯定。此外,麻醉学院建立了山东省麻醉科主任培训基地,对山东省二级医院麻醉科主任进行同质化培训;定期举办国家、省级继续教育项目,共培训各类从业人员2000余人次;接收基层医院麻醉急救人员来校专项技能培训,利用暑期“三下乡”活动送知识和技能到乡医和村医,提升基层急救水平……多元化的继续医学教育,知识的交流和临床技能的培训,提升了山东乃至全国麻醉及相关从业人才综合素质。      

    昌邑市人民医院的一名麻醉科医务人员参加培训后表示收获很大:“机械通气、困难气道是麻醉科、重症医学科和急诊科常见的难题,我们在潍坊医学院接受的这些专业的呼吸管理知识培训,可以在临床实践中有效运用,以更好地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办学条件 厚积薄发

    在全国麻醉学专业本科教育排行榜中,潍坊医学院麻醉学专业一路攀升,2017年度位列全国第3位。麻醉学院不断选派师生到美国、瑞典、加拿大等国家进行临床访问或开展科研合作,拓展了师生的国际视野。学院通过外引内培,打造了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其中博士学位教师达学校编制专任教师的50%以上,承担着本科生、研究生、留学生和继续医学教育等多层次的人才培养任务。

    学院高标准动态遴选实践教学基地,现有潍坊医学院4所直属附属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山东省立医院等高层次医院,保障了临床实战的高质量、高水平,实现了技能培训与临床实战零距离。

    学院建成了开放共享,集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于一体的科技创新转化平台。科研平台占地面积约480平方米,共有资产约300台(套),总价值近千万元;依托山东省医药卫生重点实验室,设有分子生物学、形态学、膜片钳、细胞培养、行为学、动物饲养6个功能性平台,已形成麻醉与脑功能研究、脏器损伤与保护机制研究及疼痛与镇痛分子机制研究3个稳定的研究方向。

    随着潍坊医学院的三方签约共建,麻醉学专业的高质量发展又被注入了新动能。“麻醉学专业CBET临床能力培养和考核评估体系的构建”获山东省第八届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主编“十三五”规划教材配套教材《麻醉技能学》;“麻醉学临床技能思维训练综合实验”获批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金课);“麻醉技能学”课程获评山东省一流本科课程,并获山东省推荐申报国家级别一流本科课程;“临床麻醉学”“危重病医学”等8门专业课程均为山东省级精品课程……麻醉学专业正乘着学校高水平医科大学建设的东风,站在新起点,汇聚新力量,开启新征程。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