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实践教学形式探索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20-09-03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是大学生获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主渠道,是高等学校思政课教师开展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要途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实践教学形式的探索是纯理论式教学方式的拓展延伸和必要补充,通过实践教学的深入开展,可全方位调动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积极性,提高大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有效促进大学生将马克思主义理论转化应用于社会生产实践,促进大学生的长足发展。哈尔滨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以下简称“学院”)作为黑龙江省首批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之一,依托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研究,利用参观红色遗址、开展主题研学活动、举办高端学术讲座、组织学生品读红色经典等实践教学形式,发挥积极导学作用,助力马克思主义理论扎根于大学生内心,不断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对学生群体的感召力和影响力。

    参观红色遗址

    体验沧桑兴替

    红色遗址是历史教育题材的聚集地,参观红色遗址有利于学生直观体验时代沧桑变迁,体会以史为鉴知兴替的人类智慧。学院高度重视课外参观实践活动,深入挖掘国内教育基地等资源,精心策划、合理安排,组织开展“追寻青春足迹 红色筑梦之旅”和“踏上黑土地 重温红色情”等主题社会实践活动,感受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实践的强大生命力。例如,学院师生分为4支实践团队奔赴延安、沈阳与井冈山。“身临其境的红色教育,让学生们更坚定了理想信念。”感受在党的领导下中国波澜壮阔的光辉历程和历史时期革命先烈为推动时代发展所作出的卓越贡献。这一实践教学形式增强了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文化认同,激励了学生牢记青春使命、书写壮丽诗篇的理想。在纪念五四爱国运动100周年之际,组织学生参观哈尔滨青年运动史纪念馆,由讲解员讲述在党的领导下哈尔滨青年运动波澜壮阔的光辉历程,以及五四运动各个历史时期哈尔滨青年为推动时代发展所作出的卓越贡献,以此促进学生体会自身重担在肩,未来应当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争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年,圆梦“两个一百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主题研学活动

    养成爱国主义信念

    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主题的研学活动,是大学生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掌握运用程度和思辨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高校教师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实践教学的又一尝试。学院借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风采、思想交流的广阔舞台。例如,学院积极贯彻落实《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精神要求,举办“迎接新中国成立70周年诵读新思想”系列主题研学活动,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组织青年思政课教师领学,并总结、分享此次研学活动的心得体会。再如,举办“品读红色经典,青春筑梦中华”读书分享交流会、“缅怀革命先烈·追梦时代情怀”主题班会等活动,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讲述英烈的光辉事迹等,使学生夯实了理论素养、树立了牢固的爱国主义信念。

    高端学术讲座

    锤炼科学研究品格

    学院为改变高端学术讲座的参与互动者多为教师、忽略了学生对学术交流的需求这一现状,将学生群体纳入到马克思主义理论学术讲座交流之中,这也为学生接收最新理论、优秀研究成果提供了可能。例如,学院成立马克思主义理论名家讲坛,定期邀请马克思主义理论大家进行学术讲座。专家们对领域内的相关知识及前沿问题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使所有与会人员进一步坚定了马克思主义信仰。定期开展高端学术讲座这一教学形式既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也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落到了实处。

    品读红色经典

    夯实理论基础

    在品读红色经典系列活动中,思政课教师组织学生阅读“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相关书籍及参考文献,并在此基础上举办读书交流会等分享类主题活动。品读红色经典活动不受时间、场地限制,学生可自主选择符合自身阅读习惯和阅读需求的相关书籍,在阅读中深入思考。学院为营造人人爱读书、处处飘书香的良好氛围,每年定期组织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全员参与“品读红色经典,青春筑梦中华”读书分享交流会,以班级为单位分层次交流关于《马克思恩格斯选集》《马克思恩格斯文集》《共产党宣言》《资本论》《论无产阶级政党》等经典书籍,以书为精神食粮,成就学生青春梦想,筑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

    (哈尔滨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 程赫男)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