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万高校师生云端共上专题微党课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20-09-05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本报北京9月4日讯(记者 焦新)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在高校开学典礼、毕业典礼中充分体现育人导向和办学方向,新学期开学之际,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组织上海交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负责同志,中国农业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师生代表讲授“坚持正确导向,强化典礼育人”专题微党课。9月4日,近200万名高校师生和关心教育的网友同时在线观看,播出期间相关专题网络点击量超过1000万人次。

    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林忠钦以“‘以文化人,以史育人’让高校典礼彰显文化价值与大学精神”为题,介绍了学校将“典礼”作为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思政课,在典礼中彰显赤诚爱国的本色、担当奋斗的底色、以文化人的亮色的思路和举措。在今年的毕业典礼上,通过邀请白衣战士、教师、学生志愿者们讲述自己的抗疫故事,引导广大学生不惧风雨、勇挑重担,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

    北京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军介绍了学校将典礼作为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有机结合,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同学们立鸿鹄志、做奋斗者的经验做法。疫情期间,北京理工大学打造“智云学位授予仪式平台”小程序,给毕业生们带来第一视角的360度全景学位云授予体验,6000余名毕业生“云端”相聚,在家感受“云”拨穗,聆听师长寄语。同时,北京理工大学通过主题发言、摆放校园主题景观等方式,将充满时代性的教育内容和学校“延安根、军工魂”的红色基因融入学生开学和毕业典礼上的“思政大课”。

    每年中国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开学、毕业典礼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康绍忠都会向同学们讲述他和石羊河实验站的故事,号召同学们要秉承“解民生之多艰”的精神,把农大人对国家民生的责任担当镌刻到祖国大地上。中国农大农学院院长金危危说:“疫情当下,越是艰难时刻,仪式教育越不可或缺。”结合疫情防控要求,农学院精心筹备2020年毕业典礼,传承优良的耕读文化,弘扬身体力行精神,引导学生“知农爱农”“强农兴农”,用无悔青春告白祖国,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推动乡村振兴作出更大贡献。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学院党委书记冯绍红全景式地介绍了学院通过典礼引导学生树立“航空报国”理想情怀的经验做法:赵淳生、胡海岩、郭万林等3位中国科学院院士介绍航空学院的光荣历史和优良传统,引导学生真正将“航空报国”的价值追求深植于心、外化于行;93岁高龄的退休教师、“强—5”副主管设计师乔新,在南航自主设计研发的“长空一号”无人机模型前,深情回忆他与同事们在研发“长空一号”时的艰苦历程,勉励学子们努力奋斗,报效祖国。榜样的力量让“航空报国”的价值追求在航空学子中代代相传。2020届本科毕业生孙世杰表示:“作为‘后浪’,我将努力向优秀的校友看齐,带着更加坚定的信念投身祖国的航空事业。”

    观看微党课的师生们普遍认为,这次专题微党课形式新颖,内涵丰富,既有师长的谆谆教诲、朋辈的榜样示范,又有爱国奉献的感人故事,还融入了诸多科技元素,令人印象深刻、备受鼓舞。大家纷纷表示,要更加坚定不移地听党话、跟党走,勇担时代使命,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之中,为党、为祖国、为人民作出更大贡献。

    开学典礼、毕业典礼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重要载体,是加强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生动课堂。据悉,下一步,教育部将加大对各高校的指导力度,充分发挥典礼育人作用,持续宣传推广典型经验和先进做法,传播好马克思主义理论,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更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