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为了人的发展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20-09-07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以“仁、智、勇”为主题构筑文化空间,充分满足学生之间分享、学习和运动需求;以语言与文字、数学与逻辑等六大主题学科构建起知识体系,让“走班”制教学探索得以推行。每位教师都有个人定制的专业发展规划,参与学校管理的干部也有着明晰的职业生涯成长路径。

    作为一所新兴办的九年一贯制公办学校,建成投用两年来,深圳市宝安区孝德学校创新教育理念,把新的教学形式、管理方式引入校园,为学生、教师、干部打下终身学习的基础。“学校的办学就是为了促进这三类人的同生共长,三者有机结合,互为充分必要条件,共同促进学校发展和人的进步。”校长冯振淮表示。

    坚持扁平化的管理架构搭建,实施各事务的流程化管理,都体现了学校从以“事”为中心,到以“人”为核心的管理理念转变。各个部门围绕学生的学习与活动建立运作机制,明确任务和岗位责任,成为这所新学校改革管理方式提升管理效率、尝试打破传统德育和教学“两张皮”现象的一次有益探索。

    新理念

    从以“事”为中心,到以“人”为核心

    近年来,随着学龄儿童的增长,深圳市学位供给需求巨大,新学校建设正迎来一个新高潮。“增量优质,存量优化”,作为宝安区2017年重点投入建设的学校,孝德学校在成立之初就被寄予厚望。“教育部门明确,新办学校要办一所、成一所,这不是简单的学位扩容,而是真正要以新学校为阵地,提供高质量的教育,我们始终把这当成学校的初心和使命。”冯振淮表示。

    学校为谁而办?学生、教师、干部,共同组成了学校这一主体,都是学校的“主人”,这是冯振淮和同事们经过思考得出的答案。“一所好的学校必须要重视人的需求,这也是教育的本质要求,把学生、教师、干部看成一个有机整体,互为补充,相互成就,同生共长。”

    好干部带来好管理,好教师就是好课程,好学生展现好素质。要办怎样的学校,如何办?理顺了三者的关系,答案也就浮现出来。从服务好三类人这一理念着手,一套创新构建的管理体系在学校成立之初就已被设立,把想法落到蓝图里、融于现实中。

    理念的指引明确了方向,经过两年来的发展,孝德学校根据扁平化管理原则和理念,改革了传统学校内部的机构设置,设立包括校长室和教师发展中心、学生发展中心、课程教学中心、行政事务中心、后勤保障中心在内的“一室五中心”组织机构。完成了从以“事”为中心,到以“人”为核心的管理架构变革。

    这实际上是从传统学校管理模式变革为以人的发展为中心的现代学校管理模式。各机构分别对应学生、教师、干部三类人的发展。而通过目标、内容、评价、途径四大板块的生涯发展规划蓝图,各项任务也进一步被细化。

    按照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目标,《孝德学校章程》及配套规章制度被制定出来,做到事事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进一步推进标准化管理和服务。流程化管理的实施则进一步明确了各个部门和岗位责任,逐步建立起常规工作流程图。

    让“事有标准,人有追求”,通过新的管理架构设置,孝德学校各个部门围绕学生的学习与活动建立运作机制,既提升了学校内部管理效率,又有利于打破过去传统模式下容易出现的德育和教学“两张皮”现象。“总体而言,学校的管理必须要遵循教育规律,坚持以人为本,坚守儿童立场,通过顶层设计有效地摸索出办校教学的方法论,更好地促进学生、教师、干部的成长。”

    新载体

    科技助力精细管理,拓展成长平台空间

    “仁、智、勇”,这是孝德学校为培养学生定下的方向目标。无论是设施设备的硬件建设,还是教学资源和技术手段,都将服务于这一目标任务。

    走进校园,校门口小小的陶瓷博物馆、架空层里精致的阅读空间、科技感十足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宽敞的运动场地,都让人印象深刻。学校以“仁、智、勇”为主题构筑文化空间,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都有了平台载体。

    具体来看,分享空间旨在创设引导学生积极有效参与的育人环境,实现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真实交往互动、平等对话,共享学习的快乐与心得;学习空间则着重于创造让学生随时随地、利用任何终端进行学习的教育环境,实现更有效的学生中心教育;运动空间基于校内建立的开放式公共活动空间,扩大体育活动圈,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 

    环顾校园,浓厚的人文气息弥漫各个角落。学校开展文化标识创意设计活动,师生们围绕学校办学理念设计学校校徽、校旗、校歌和公众吉祥物,以此布置校园环境,打造学校标识文化,各类特色活动的举办已成为学校的保留节目。如每学年举行一次全校性的传统文化节、体育节、科技节、艺术节等活动,优化校园育人文化氛围。

    现代学校的兴办离不开科技手段的运用,网络化、数字化建设已经成为“必修课”,不断向着效率更高、资源更广、更加精准和智能的方向发展。孝德学校也正通过建设一体化的管理、教学、服务平台,结合高效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提高学校运营效益,提升办学绩效。

    互联网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从建校伊始就已稳步推进。其中,智慧校园的打造以日程、流程为两轴,在管理、教学、教研、校园生活等活动中主动采集数据,并通过可视化的方式进行分析。这让各项事务流程更加顺畅,实现管理上的透明化、可视化和界限化,可做到有效预防、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推进行政管理智能化。

    数字化教育资源被引进后,孝德学校在信息技术与学科的课程资源、课程结构及课程实施等方面得到有效融合。有了应用移动终端学习系统和新型测试分析工具的辅助,加之具有校本特色的微课程资源开发,让学生自主、便捷、高效、个性化的学习需要成为可能。

    新实践

    创新氛围落实细节,走好探索转型之路

    “恒则成”,这是挂在校长办公室里的大幅书法作品,也是这所新学校的办学理念。恒,代表着一如既往的实践,用实践去探索、去检验。

    遵循教育规律,从学生终身发展的角度出发,认真探索九年一贯制教学改革,正成为这所新学校的重要使命。其中,实施学科教学中心、小班“走课”制、“双导师”制的教学模式等均已成为学校的特色。

    主题式学科教学的模式,主要包含了语言与文字、数学与逻辑、体育与健康、艺术与审美、科学与技术、品德与社会等六大主题学科教学中心。根据主题式教学的要求,学校重新设计了教室功能,为学生整合、重组、再现日常知识经验创设特定的场景,展示学科学习的知识体系。

    为配合主题学科教学中心建设,小班化的探索也在推进,每25人编成一个班组,设一名导师和一名辅导员,对学生进行个性化学习分析与跟踪指导。孝德学校更是把“走班”制带到了中小学校园,探索实施分层“走班”制教学,合理配备各层任课教师,明确各层次的教学目标。

    进入信息化时代,教育的大环境在变化,学校管理的模式也在转型。“过去的教育管理大体处于奖优罚劣的基本逻辑下,同时也会带来思维的机械化,简单地把工作成绩进行量化,人也变得斤斤计较起来,不利于创新氛围的形成。”冯振淮表示。

    为此,学校从淡化奖罚的角度出发,引导教师立足岗位,用实际行动践行学校办学理念,增强对职业的敬畏感和责任感。同时,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方面,充分尊重教师的合理需求和精神追求,大力营造“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良好发展生态。

    围绕“恒仁、恒智、恒勇”三大主题,学校特色课程体系已经形成。从情境创设、知识点呈现、组织教学、练习应用、评价改革等方面落实课程实施要求。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和潜能特点,学校还开发了以礼仪、感恩、行孝等为主题的国学系列校本课程,让学生在优秀传统文化的润泽下提升人文底蕴。

    如今,“晨诵,午书,暮省”的“三省”课程已成为学生的日常,诵经典悟道,写汉字立人,晚习行立德。如在暮省环节,每天花10分钟反思自己学到了什么、人际交往是否存在过失、有何可取之处,片刻的思索受益良多。

    实践探索也体现在更多的细节上。“站直了没有,声音是否洪亮,有没有做到表达流利”,这些都是学生发言评价的标准,课堂的黑板上还开辟了专门的“表扬专区”,促进学生从细节入手,建立信心,积极参与课堂互动。

    “凡是在实践中反馈良好的我们坚持,凡是需要改变的我们积极探索,以人的发展为核心,坚持‘恒则成’的理念,走好现代学校治理转型之路。”冯振淮表示。

    (吴娟 鲍晓旋)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