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五金铸品牌 特色发展创新路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20-09-0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永康市职业技术学校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获奖

    浙江省永康市职业技术学校(永康高级技工学校)坐落在享誉海内外的“中国五金之都”“中国五金工匠之乡”——浙江永康。

    这里,是全国五金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中国制造2025”浙江行动试点示范市、全国首个县级质量强市示范市、全国质量魅力城市;这里,生产领域涉及工具五金、日用五金、建筑五金等七大类2万余种,有1200多种产品远销世界各地。

    学校打造以南宋永康学派陈亮“事功学说”为传统基础的现代五金工匠文化,以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经济环境和文化环境,为职业教育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氛围。学校每年培养的近2000名“永康技工”传承“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推动、引领着浙中从传统五金向现代五金的升级转型。

    长期以来,学校植根于永康这片热土,实现了更好更快的发展。学校先后获得“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先进制造业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示范基地”“全国职工教育培训示范点”“全国创建绿色学校活动先进学校”“全国中职学校重点专业教育示范基地”“全国首批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实验校”等多项荣誉称号,成为浙江省职业教育发展的先锋。

    发展篇

    “品牌战略”为“三名工程”发展保驾护航

    学校创建于1983年,中职教育、技工教育齐头并进。2015年成功创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2019年政府部门投资23.7亿元,一座占地581亩的“永康五金技师学院”新校园破土动工,一所培养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的技工院校,为学校的创新发展和高质量人才培养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为此,多家媒体对学校进行相关报道,对学校高质量的人才培养给予充分肯定。

    2017年,为实现创新发展,学校确立了“三名工程”的发展新思路,即以名校建设为引领,以品牌专业、特色优势专业、名师工作室为支撑,全面打造永康职业教育特色品牌的发展思路。学校专门制定了《“三名工程”校长联系、定期汇报制度》《“三名工程”项目建设考核奖励办法》,校级领导作为第一责任人,形成了“千斤重担人人挑,人人肩上有指标”的发展格局,努力打造“立足浙中、领先浙江、饮誉全国”的职业教育名校。

    历经3年的浙江省首批中职名校项目建设期,学校在7个方面产生了一批重大成果,为“三名工程”建设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即:创新办学特色,突出人才培养;创新专业建设,实现精准发展;创新高效团队,提升四大能力;创新教学改革,构建课程体系;创新体制机制,引进尖端人才;创新服务能力,做强做大教育;创新招生就业,培养优质人才。

    学校全面打造“校企合作、知能并重、学训交替、实境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职业教育的创新发展。做“强”传统制造类专业,做“实”现代服务类专业,做“精”新兴产业类专业,做“优”浙江省示范专业、品牌专业和特色专业,达成职业教育为社会提供优化服务的办学宗旨。

    为做强做大职业教育,学校以教学、生产、培训、技术服务、技能鉴定“五位一体”的社会大服务为目标,发挥“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的引领作用,承担多个专业省级技能大赛,开展省际中职名校国赛技能培训,打造了社会培训、技术服务和科研服务的社会服务品牌。形成了质量好→就业好→生源好的良性循环发展格局,为人才培养和毕业生就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2018年,学校技能、精品课程、教科研成果、创新创业和专利等成果达到211项,省级有72项、国家级别有8项。连续4年荣获浙江省技能大比武金华地区总分之冠;连续6届荣获“金华市职业学校技能教学突出贡献奖”。学生累计有400多人次在国家省市各类职业能力大赛中获奖。

    对此,校长王钟宝欣慰地说,学校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本,培养了“西瓜男孩”李恩慧,全国最美中职生施彦登、胡剑、华杜刚等一大批优秀学生,他们都是全国中职生的榜样。李恩慧同学还获评中华慈孝年度人物,中央电视台多次报道“西瓜男孩”的事迹。2020年5月《人民日报》点赞学校荣获国家奖学金的优秀学子杨航杰。

    改革篇

    “模式创新”让“三名工程”品牌更具特色

    “唯有改革才有发展,唯有发展才有创新,唯有创新才有提高。”

    学校常务副校长夏其明介绍,“三名工程”指导思想是:以服务为宗旨,促进就业为导向;以“校企合作,双元育人”为核心,探索课程计划共定、教学过程共管、师资队伍共育、教育资源共享等高技能人才培养新模式,实现了“四大创新”发展。 

    学校打造了校企合作的新成果。一方面,学校根据永康当地的产业特点与企业人才需求,调整专业设置。学校接轨当地五金主导产业,学校与步阳集团、哈尔斯、中坚科技、飞剑科技、飞哲工贸等十余家规上企业开展深度产教融合,在学习与实践中,不断深化双元育人,创新产学研育人模式,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为学生未来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技能基础。另一方面,学校建立就业创业信息平台,强化就业创业管理,完善就业服务体系,落实就业学生的跟踪和回访,积极为毕业生提供后续管理服务和技术支撑。

    学校开发了优质的数字新资源。以学校教师团队开发的中职模具专业国家规划教材《模具认知》为例,配套了48个教学资源,学生只需扫描教材的二维码,即可学习微视频、动画等媒体资源,突出了“做中学、做中教”的职业教育特色。其立体数字化教材,有183个教学资源,有77个三维交互资源、73个仿真动画和33个视频,每个三维交互资源里均有三视图、拆分视图、VR展示、动画播放等强大的功能,堪称“全国教材经典”。

    学校构建校企深度融合新模式。学校与宁波、永康、义乌、温州、黄岩和萧山等地十余家有代表性的企业进行深度合作,采用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新知识等优质资源,创新出的模具教学模式,解决了职业教育专业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提高了中职教育模具专业的教学质量。

    学校提高了社会产业的新能力。学校全面推进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通过校企合作课程开发和微课建设,提高职业教育服务社会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成就篇

    “示范引领”为人才培养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什么是职业教育创新?什么又是“三名工程”特色品牌?永康职教人给出的答案是:“三名工程”特色品牌是一次具有原创性、前瞻性、先进性的教育改革创新,是永康职业教育核心力、创新力、发展力、影响力、辐射力的具体体现,铸就了“五个维度”的永康品牌。

    ——提升了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适应度。学校构建了“企业+人培—企业+课程”的衔接摸式,将企业在人才、技术等方面的需求“转换”成教学资源,实现了校企无缝衔接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通过校企共建“走进模具”MOOC资源,挖掘学校所在区域模具产业优势,学校为省内外提供了机械类职业认知与体验类教学的新经验,同时开发了20个MOOC视频、PPT、微练习和学习任务单等“走进模具”MOOC资源。这些资源大多成为省级精品微课程,2019年“走进模具”在中国大学MOOC网上开课。

    ——提升了对优秀人才培养的保障度。为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学校投入8760万元,新建两幢教学大楼、两幢学生宿舍楼、一幢多功能餐厅和塑胶操场,建成国家级别数字校园实验校,浙江省知名的“五金制造开放实训中心”。学校打造出了教学、生产、科研三位一体的技能培训基地。2019年,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比武中荣获数控综合加工、液压与气动系统装调与维护等项目的3块金牌;获浙江省创新大赛4项一等奖,申请了9项国家专利……

    ——提升了优质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度。学校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始终秉持“成才先成人”的教育理念,让每个学生学有所成。近两年来,学校收集500多个实用项目、80余种经典实用模具产品,提炼出6项核心技能,开发了校本教材41本;学校联合省内10多所中职学校共建“省中职模具专业学科基地校”,配套开发教学资源10TB,实现了“浙江省微课网”共享。

    与此同时,学校为学生搭建了高职考、五年一贯制的中高职一体化培养新机制。学校开办与澳大利亚、加拿大合作中澳中加国际班、双元育人现代学徒制试点班、企业冠名班、高级技能班等多路径人才培养“立交桥”,为学子成长成才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提升了学生家长和社会的满意度。学校始终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建设了一支高效务实专兼职的教师队伍。目前,全校在任教师272人、在校生4242人。学校有全国职教名师、省特级教师、省级名师、金华市名师等一批领军名师。学校还成立了省名师工作室、金华市名师工作室、永康市名师工作室等10个,共完成技术创新、精品课程、课题研究等成果200余项。

    ——提升了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学校“三名工程”品牌,为其他地区和学校起到了示范辐射作用。学校完成3项结对帮扶项目,招录云南梁河县和四川理县的学生到校就读。学校20多次承办省市级现场教育、科研、技能比赛活动,发挥了浙江中职名校的辐射带头作用。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