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国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寄语精神座谈会发言摘登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20-09-1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打造新时代河南高素质教师队伍

河南省教育厅厅长 郑邦山

    河南是全国第一教育大省,也是教师大省,全省教职工176.45万人。近年来,我们切实加强党对教师工作的领导,优先谋划教师工作,优先满足教师队伍建设需要,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以教师队伍建设高质量推动教育事业发展高质量。

    一是在“德”上铸魂,打造立德树人河南品牌。我们始终坚持师德师风“第一标准”,实行师德失范“一票否决”,涌现出“时代楷模”张玉滚、英雄教师李芳等一大批先进典型。疫情期间,广大教师坚守教学一线,停课不停教,全省网上教学覆盖率达99.9%,线上教学扎实开展。广大教师用心用情培育贫困家庭孩子成长成才,14931名符合劝返条件的学生全部复学,不让一个孩子因贫掉队。

    二是在“惠”上强基,增强广大教师获得感。实施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提标扩面”、调整班主任津贴标准、设立地方教龄津贴等“一补两贴”政策,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年平均增长1万元以上,乡村教学点教师增长1.5万元以上。将各级各类学校高级职称比例在原有基础上增加5%至8%,且符合条件的农村教师可不受比例限制直接评聘。出台农村教师周转宿舍、住房建设实施方案,力争在3至5年内基本满足农村教师住房需求。

    三是在“扩”上挖潜,盘活存量扩大增量。加大跨地区、跨层级、跨行业事业编制调剂力度,统筹用于教师队伍建设,全省调整回收机动编制4000名补充到缺口较大的中小学。持续推进“特岗计划”、地方公费师范生培养计划等省级统筹的师资补充专项计划,引领各地建立持续稳定的乡村教师补充机制。

    四是在“改”上创新,激发教师队伍活力。重点推进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中小学校长职级制和高等学校员额制等多项改革,近期还将召开全省基础教育改革大会,进一步推动改革向纵深推进。

    站位新时代,对标新要求,接下来我们将在以下几个方面继续发力。

    一是以德为先,抓强师德师风。实施师德师风建设工程,建立宣传、教育、考核、奖惩、监督“五位一体”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实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示范校“十百千”工程,把师德师风建设作为重要内容。

    二是引育并重,打造教育铁军。着力提高师范生生源质量,把师范专业生均拨款标准提高30%,3年内达到普通专业的1.5倍;全面深化教师培训体系改革,加大教师培训经费投入,从今年起省级每年增加1亿元,建立名师、名校定向支持乡村教师、学校发展机制,带动提升整体培训质量。

    三是尊师重教,营造良好环境。加强督导,督促各地严格落实“一补两贴”,确保今年底实现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加大教师评优表彰力度,大力宣传教师中的“时代楷模”“最美教师”等先进典型,提高教师地位和社会声望。尊重教师主业,出台中小学教师减负清单,努力让广大教师安心从教。

传承北大优良传统 思想铸魂奋进担当

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 安钰峰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高校教师队伍与师德师风建设,两次同北大师生座谈时都做出了重要论述。这些重要论述不仅深刻阐明了教师肩负的光荣使命,也为我们加强和改进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下面我结合北京大学的工作实际,汇报一下学习体会:

    一是加强党的领导,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北京大学党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将教师队伍与师德师风建设纳入全面从严治党、从严治校工作体系。通过滚动开展教师思想政治培训、学习“四史”、“国情研修”等活动,做到三年内入职教师全覆盖,将思想政治与师德师风教育贯穿教师发展全过程,增进广大教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

    二是夯实制度基础,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北京大学十三次党代会提出,要坚持把政治标准和师德师风放在教师队伍建设首位。学校党委通过健全统筹机制,构建齐抓共管的创新工作格局,持续推动党政领导班子抓师德师风建设机制常态化,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规章制度,确保师德建设落地见效。

    三是加强师德教育,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北京大学党委积极抓好优秀师德典型的宣传工作,通过多方面、多层次、多渠道,倡导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师德师风和优良教风,传承北大人始终与时代同步伐、与国家共命运的优良传统。

    今年疫情发生的危难时刻,454位北大人第一时间驰援武汉,奋战72个日夜,向全国人民展现了北大人的担当。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共有16位北大人、3支北大医疗队获得表彰,这些英雄的北大教师代表为我们树立了崇高的师德榜样。

    四是推动学科交叉,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在刚刚结束的十三届党委五次全会上审议通过了学校新工科建设与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规划,这一举措充分体现了北大党委对办学治校的领导,也是党委发挥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等重要作用的具体体现。多年来,学校党委始终将不断推进学科交叉作为服务国家战略、应对激烈国际竞争的重要抓手,通过主动布局人才培养,建设了一支高水平拔尖创新人才队伍,这是解决“卡脖子”难题的根本路径,是新时代北大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的必然要求,是整个“双一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党和人民对北大最迫切的期待。

    北京大学党委将始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继续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学校各项事业发展的重中之重,以持续深化人事综合改革为抓手,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完善教师分系列管理,推动专职科研队伍建设,推进学校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让每一位教师能有适合的发展通道,激发教师的创造力和积极性,努力建设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新时代教师教育要绵绵发力久久为功

东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 杨晓慧

    在第36个教师节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使我深受鼓舞、倍感振奋。

    自2018年1月以来,受教育部党组委托,我与全国15位专家共同完成了《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义》的编写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主要集中体现为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提出的“九个坚持”,贯穿其中的问题线索是“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在《讲义》编写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通过解决“为谁培养人”的问题,突出强调要确保教育发展方向和价值立场的正确性,办“对的教育”;通过解决“培养什么人”的问题,突出强调要做有德的教育、全面发展的教育、符合时代需要的教育,办“好的教育”;通过解决“怎样培养人”的问题,突出强调要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强的教育”。以此落实教育的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兴国必先强师,育人必先育师。东北师范大学作为教育部直属的师范大学,始终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瞄准世界一流师范大学建设目标,形成了“服务基础教育”的办学特色和“强师报国,求实创造”的东师精神,塑造了广大师生“信念坚实、学识扎实、为人踏实、作风朴实”的优良品格,涌现出了一代又一代优秀教师典型。其中,2018年,学校郑德荣老师被追授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优秀教师”,入选改革开放40周年全国百名“改革先锋”人物,被习近平总书记评价为“紧跟时代、奉献时代的优秀代表”。

    师德师风是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师范院校要始终坚持思政引领育师德,构建“大思政”格局,推动全员全程全方位师德养成,探索构建“一体化领导、专业化运行、协同化育人”的思想政治工作体制机制,以课程思政、日常思政为主体,以文化思政、网络思政为浸润,以学科思政为支撑,推进教师思政、学生思政协同共育,两代师表一起抓。

    新时代教师教育任重道远,需要绵绵发力、久久为功。最根本的就是要用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我们在做好《讲义》学习、宣传及课程建设等工作的同时,也要将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的研究阐释做实做深,聚焦“九个坚持”形成一系列高质量学术成果,引领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学习宣传和课堂教学走向深入。

展现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的担当作为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校长 刘欣

    习近平总书记的寄语内涵丰富,让我们倍感温暖、倍受鼓舞。下面我结合学校实际,分3个方面汇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的体会。

    一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断提高育人水平。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学校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全面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领导,实施思想政治工作创优攻坚行动,获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天津市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实效奖”。

    二是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为强大动力,服务西部打赢脱贫攻坚战。第一,率先开展公费中职师范生教育,积极为西部培养职教师资。近10年,学校为西部输送了2590名职教师资,其中公费师范生1043人,占公费师范生总数的78%,涵盖31个少数民族,为西部职业教育发展作出了贡献。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