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系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重要讲话精神座谈会代表发言摘登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20-09-22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在全社会大力弘扬伟大抗疫精神

    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复旦大学附属医院感染科主任 张文宏

    9月8日上午,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大会对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先进集体、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进行了表彰。我作为复旦大学教师与附属医院医生荣获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和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的称号。习近平总书记的接见,是对我们前一个阶段工作的认可、鼓励和总结。虽然这是一场新中国历史上从未经历过的蔓延速度最快、涉及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新发传染病,但是我们的医疗体系经受住了考验,广大医务人员和社会各界一起,在最短的时间内控制住了疫情,交出了圆满的答卷。

    在这场疫情中,中国的年轻一代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习近平总书记表扬年轻的“后浪”们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在国家蒙受重大挑战的时候,他们成为挺身而出的英雄。他们在疫情中表现出不怕苦、不畏难、不惧牺牲的精神,反映了我们国家的年轻一代能够用臂膀扛起如山的责任,展现出了中华民族的希望。

    在这场同严重疫情的殊死较量中,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以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大无畏气概,铸就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

    伟大抗疫精神,同中华民族长期形成的特质禀赋和文化基因一脉相承,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的传承和发展,我们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伟大抗疫精神,使之转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力量。

    抗疫精神,是我们下一阶段教育工作中需要予以大力宣扬的重要精神。只有在我们的教育中始终继承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社会主义精神以及伟大抗疫精神,国家才会有好的未来,教育才会始终把握正确的方向前进。

用抗疫精神上好“人生成长大课”

湖北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 陶宏

    作为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取得决定性成果的亲历者、见证者和参与者,我感受最深的有三点,一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湖北的巨大鼓励,二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教育战线的高度肯定,三是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的热情点赞。学习好、宣传好、落实好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精神,是我们当前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我们将按照教育部和我省统一部署,重点抓好5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学习宣讲“分众化”。将大会精神列入全省教育系统各级党组织学习重要内容,在学校开展抗疫巡回宣讲,组织好湖北教育抗疫故事展览,动员广大理论工作者跟进理论研究和宣传阐释,以多种形式在学生中大力弘扬伟大抗疫精神,持续上好“人生成长大课”。

    第二,校园防控“常态化”。完善常态化联防联控机制,细化疫情防控技术方案和应急处置预案,坚持“日报告”“零报告”、晨午晚检、缺勤缺课登记追踪、公共场所卫生消毒和个人卫生习惯制度等基本制度,确保防控科学有效、教学安全有序。

    第三,重点任务“清单化”。继续做好2020届、提前谋划2021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全面完成教育脱贫攻坚任务,编制好湖北教育发展“十四五”规划及专项规划,高质量抓好3项“党中央重大教育决策部署”以及1项厅长“突破项目”、4项厅局长“挂号项目”的落实。

    第四,疫后重振“项目化”。抢抓中央对湖北“搭把手、拉一把”和疫后重振机遇,在教育领域建设一批重大集成攻关科技平台,谋划一批重大教育发展项目,推进一批重点领域改革,补齐一批学校应急处置短板,不断开创湖北教育发展新局面。

    第五,安全维护“机制化”。贯彻落实《湖北省学校安全条例》,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深入开展校园安全等专项整治行动,加快推进高校“七防工程”建设,巩固提升中小学“三个百分之百”成果,有效防范和化解各种风险。

毫不放松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

华中科技大学党委书记 邵新宇

    身处疫情中心武汉,华中科技大学举全校之力抗击疫情,守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改革发展,以实际行动践行伟大抗疫精神。

    一是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疫情暴发后,学校克服困难,迅即行动,统筹兼顾医疗救治和校园防控两个战场,坚决捍卫生命安全。11家附属医院全部上阵发挥中流砥柱作用,是全国投入最多床位(1.5万)和医护人员(3.4万)的高校。校园社区严防死守,确保师生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校内无一名学生感染。校领导带队无死角巡查学校每一个角落,为校园安全筑牢铜墙铁壁。当前,学校教学科研秩序全面恢复,我们将继续毫不放松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守住这来之不易的胜利成果。

    二是坚守立德树人初心,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始终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在国家发展中实现自身发展。开展“云教学”,迅速组织在线教学如期开课,保证线上学习与传统教学实质等效,同时有力推进学校信息化教学改革。开展“云思政”,抗疫故事成为鲜活素材。搭建“云招聘”平台,组织“云答辩”,确保“顺利毕业,尽早就业”。周密部署复学复工,毕业生和科研复工研究生从6月开始分批回到校园,本科新生迎新工作正在进行。

    三是坚定党的领导是我们从容应对各种困难危机,不断取得事业胜利的坚强保证。学校各级党组织发挥战斗堡垒作用,书记院长、教授、党员干部为近两万名校内居民当起“快递小哥”。青年师生在祖国各地的家中,响应号召,广泛投身抗疫行动。全球校友累计捐赠价值5.5亿元抗疫物资,共克时艰。下一步,学校将牢牢坚持党的领导,凝聚发展合力,做好“十四五”规划。

落实“停课不停学”守住教育阵地

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上海市中小学在线教育工作团队负责人、上海市教委原主任 陆靖

    疫情期间,上海组建了中小学在线教育工作团队,面向全市140余万中小学生落实“停课不停学”要求,守住了教育阵地,为整体疫情防控和社会稳定贡献教育力量。下面,我结合实际工作,汇报三点认识。

    第一,坚持系统思维,突出统筹谋划。全市中小学在线教育工作团队于1月底迅速投入工作,在疫情发生初期对新学期无法按原计划开学的情况作了充分的科学预判,为在线教育准备赢得了时间。全市出台中小学在线教学工作方案,明确“同一学段、同一课表、同一授课教师”原则,集聚了全市1000多名优秀骨干教师、70余位审核专家,组成了100多个教学团队,统一录制5000余节优质在线教育视频课。多部门合力,新设12个电视频道专供中小学播放课程,三大运营商提供高速网络专用通道,发动一批IT企业,提供公益性资源支撑。

    第二,坚持精准思维,提升社会满意度。使足“绣花功夫”,确保疫情期间在线教育学生“一个都不少”,从“稳人心”走向“暖人心”,不断提升师生、家长以及全社会的满意度。比如,注重分类施策,确保每一名学生都能通过合适的途径,运用适当的工具,接受在线教学。又如,注重问题导向,以试播演练分析师生实际需求和体验,排除风险隐患、完善技术实现、理顺业务流程。

    第三,坚持辩证思维,探索在线教育新发展。此次中小学大规模在线教育,既是对上海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检验,更是未来人工智能时代在线教育新模式的预演。对此,我们正加快探索线上线下教育融合发展,打通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实施的关键环节,建立在线教育优质资源建设长效机制,以此作为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和教育现代化的积极实践。

为建设现代化国家提供科技支撑

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厦门大学国家传染病诊断试剂与疫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夏宁邵

    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我们团队获评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深感荣幸,也备受鼓舞。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作为传染病领域的国家队实验室,我们团队1月15日正式启动了新冠科研攻关,承担了新冠检测试剂和疫苗的国家应急攻关任务。

    疫情之初,理解感染后机体抗体应答规律、提供可靠的血清学辅助诊断方法和策略是当务之急。针对疫情防控不同场景下的检测需求,我们基于化学发光、酶联免疫、胶体金三种技术平台研制出总抗体、IgM抗体、IgG抗体共9种抗体检测试剂,基于荧光层析平台研制出1种抗原检测试剂,基于RT-PCR平台研制出1种核酸检测试剂,做出了全系列的新冠检测试剂。相关试剂盒和研究成果在国内外得到广泛应用,在国内疫情应急防控和“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等各个阶段发挥了重要科技支撑作用。

    在新冠检测试剂攻关的同时,我们的疫苗战线工作也在紧密推进。与香港大学、万泰生物等单位承担了全国新冠肺炎疫苗应急攻关五条技术路线中第四条技术路线的攻关任务。经过艰苦的努力和教育部科技司的全力协调,我们研制的鼻喷流感病毒载体新冠肺炎疫苗顺利通过了国家药监局应急审批,目前正在开展I期临床试验。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的讲话中总结了伟大抗疫精神,其中一点是“尊重科学”,同时面向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提出了加大药品和疫苗科研攻关力度、强化科技支撑的要求。这是党和国家对科技工作者的谆谆嘱托和殷切期盼。我们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大力弘扬伟大抗疫精神,奋勇争先,做出成果,为实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提供科技支撑,贡献高校智慧。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