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高效课堂 提升办学品质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20-10-12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学校(以下简称“工业学校”)建于1985年7月,是一所国家级别重点中等职业学校、江苏省四星级中等职业学校和江苏省高水平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

    多年来,工业学校以服务需求、就业导向为基本原则,打造职教资源共享平台,创新校企合作教学模式,进一步激发办学活力,拓展办学空间,提升办学能力,彰显办学特色,逐步把学校建设成了徐州经开区企业的新员工孵化园和就业力加速器。

践行“一三六”教学模式

深化教学改革

    在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语境下,全国各地掀起了课堂教学变革的浪潮,这其中就有徐州经开区工业学校的身影。同时,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省教科院《“五课”教研和“两课”评比活动》和市教育部门“高效课堂”相关文件精神,积极推进学校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学校在陈尊雷校长的带领下,提出了“实施有效教学,构建高效课堂”的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总体思路,打造“一三六”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把发展空间留给学生,使学生“学有兴趣”“学有乐趣”“学有成效”。大刀阔斧的教学改革,促进了教学质量的进一步腾飞,更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高效的课堂一定是学生喜欢的课堂。因此,徐州经开区工业学校始终将“高效课堂”的落脚点放在学生的“学”上,通过六大环节,促进学生学习内驱力的提升。

    一是引导自学。引导学生以教材和导学案为载体,根据导学案中的学习目标、导学问题、学习方法等,尝试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充分利用家庭、伙伴、互联网、图书室等学习资源自主展开独立学习、独立思考,掌握基础知识、构建知识网络,并记下学习中的疑难问题。

    二是反馈交流。每节课的开始,教师要对学生导学案做的情况进行反馈,表扬完成质量较高的小组及个人;指出导学案完成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意见。同时,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引导学生解析学习目标,突出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学校还有一个课堂特色环节,那就是组内讨论环节,所有学生站立交流,讨论预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将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呈现在小组展示区域。

    三是合作探究。在这个环节,教师要注重学法指导,即指导学生如何思考问题、提出问题、合作讨论、探究交流等,并进行适时评价。

    四是拓展提升。引导学生总结学习方法,发现知识的内在规律。教师可进一步对知识进行拓展延伸,训练发散思维,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对口单招班要紧扣考纲、考点,结合高考试题设计学习内容。

    五是当堂检测。这一环节,学校要求试题设计要基于基础知识、基本概念的理解、把握和运用;试题要精选,具有典型性,不宜太多,题型要结合学科特点;要求学生要当堂学当堂会,做到堂堂清。

    六是反思收获。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梳理知识,反思课堂的学习方法、学习效果,整理好导学案。

    徐州经开区工业学校的教师们通过对以上六个环节的践行,努力打造高效课堂,取得了优秀的成绩。

以学生为主体

实施小组合作学习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是实现自我管理的前提和基础,自我管理则是高水平的自我教育的成就和标志。”如何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自我管理能动性,挖掘学生内在潜力以更好地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一条比较切实可行的管理途径,即“班级学习小组管理模式”。这种学习小组模式,在构建高效课堂中亦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工业学校的学习小组根据学生学习基础合理搭配,同时兼顾性别、特长等,保证各小组有各学科优秀学生。学习小组通常由5或6名学生组成,做到不同能力的整合。每一个小组挑选出一名学习成绩好、组织能力强、性格外向、在同学中威望较高的学生担任组长,然后按照学习成绩和能力水平,每一组配备一位负责纪律的副组长,一课一考评,一天一统计,一周一评比,负责统计小组成员一天参与小组合作学习及展示的成绩情况。考评共涉及“课堂发言、课堂展示、组内讨论、完成任务、违纪”五项,通过严格细致的考评制度维护小组内的秩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力。

    改革是课堂教学永恒的主题,也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孜孜以求的创新手段。从“学案导学”到“小组合作”,这些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已经成为徐州经开区工业学校课堂教学的主旋律。“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这句话也成了工业学校每个人全面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座右铭。相信在全体工业学校人的共同努力下,学校将向着更美好、更高质量的未来扬帆启航……

    (陈尊雷 张 敏)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