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涵式发展孕育精英人才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20-10-13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叶诗旗一家收到清华大学录取通知书后,与校长林新明和年级主任但伯合影 广东省三水中学与盐源中学结对帮扶交流 学校网班直播成都七中网课

    进入9月,四川省大凉山已秋意渐浓。可大凉山深处的盐源县,人们正沉浸在火热的喜悦中。在2020年的高考中,盐源县中学校取得了突破性成果,多名学子被清华大学、南开大学、中山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知名大学录取。偏远高寒的山沟里飞出了金凤凰,这不仅让当地人为之兴奋激动,也让大山外的目光聚焦到了这里。

    穿越千里凉山,走进盐源县中学校,祝贺盐中学子考入名校的红色条幅挂满了学校的两幢教学大楼,一所所闪亮耀眼的高等学府,就像承载着收获和希望的暖风,助力贫寒地区学子们如鲲鹏展翼般扶摇直上九万里。

    此刻,盐源中学新学期开学典礼和表彰大会正在热烈召开。校长林新明在致辞中总结着成绩:“2020年上半年,我们在疫情的考验下,洒下了汗水,也收获了喜悦,学校被四川省教育部门评定为四川省二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在2020年高考中我校高2017级学子叶诗旗同学以优异的成绩被清华大学电子信息类专业录取……”而成绩的背后有什么秘诀?用林校长的话来说,靠的就是内涵式发展、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这一简单朴素的核心。

    均衡资源

    让好苗子扎下根露出头

    凤衔金榜出云来,平地一声雷。对于2019年才脱贫的盐源县来说,培养出叶诗旗等全国尖端学府的学子并不容易。不少学生和家长心潮澎湃,盐中学子都表示要以优秀学子为榜样好好学习。当然也有不少人抱着怀疑的心态议论纷纷,“这是不是在成都、绵阳、西昌等地读书学习后回来参加高考的呀?”事实上,叶诗旗出生在盐源县梅雨镇八家村,初中、高中6年都在盐源中学就读,是货真价实的盐源中学自主培养的优秀学生。叶诗旗的金榜题名,也让盐源的学弟学妹们对考上名牌大学信心倍增,更让广大群众对盐源中学的教学质量满意。

    虽然盐源地处少数民族偏远山区,教育软硬件条件都与发达城市的中学有着很大的差距,也难免会出现生源外流的现象,但盐源中学充分利用网络信息平台引进优质名师资源,实现课堂同步,加大学校结对帮扶力度,助推学校内涵式发展,让大山深处的好苗子扎下根、露出头。

    信息化建设,补齐硬件差距。为缩小与发达地区在教育信息化方面的差距,盐源中学积极争取当地政府部门的支持,前瞻性地建设校园网络系统、校园IP广播系统、校园网络云监控系统、网络阅卷系统、管理信息化系统,每个教学班装备85英寸智能触摸交互式一体机,装备微机室、录播教室,购买“东方闻道”“91淘课网”“金太阳教学网”“中华资源库”等网络教育资源。目前,盐源县中学校基本实现了教学和办公信息化,每间教室、功能用房都配备大屏幕平板电脑、电子白板软件、资源库;每间教室都可以连接互联网,可以随时切换到成都七中直播网络;广播系统实现了点对点、点对多点数字广播。校园监控系统实现了管理部门在任何一个终端上查看每间教室的教学活动情况和办公室及整个校园的动态情况;各年级各学科各类考试均可采用网络阅卷;各类示范课、公开课、优质课、学术讲座均可进行同步录制。截至目前,盐源中学已被命名为“四川省实验教学示范学校”“四川省首批教育信息化试点学校”“凉山州青少年科技教育示范学校”。如今的办学硬件设施设备跻身凉山一流学校之列,甚至可以和内地发达地区的部分学校相媲美。

    东西部协作,创新帮扶机制。盐源中学抓住国家精准扶贫机遇,加强与发达地区名校联系。2018年9月在学校高一年级举办佛山班,学科教师由佛山市教育部门选派,这种组团包班的新形式,为盐源中学带来了发达地区更为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模式和手段。在佛山班创立之前,佛山对凉山的支教都是一个县配几名支教教师,并无办班的概念。2018年,两地决定整合师资,选择在当时还是“国定”贫困县的盐源县来办班。“如果用我们最好的生源来做,那说明不了问题,我们就选择中等层次的班来做,这样才能发挥引领示范作用。”校长林新明说,在办佛山班的时候,盐源中学并没有选择生源优秀的重点班,而是选择了一个普通班。两年时间过去了,佛山班成绩取得大幅度提高。盐源县中学校佛山班的建立,加强了盐中与三水中学、罗定邦中学、顺德区实验中学、高明一中等佛山名校的教育教学交流,也进一步推动了盐源中学软件资源的提升。

    辐射引领,促区域均衡发展。盐源中学自2006年创建为凉山州示范性普通高中以来,在抓好托管学校办学条件、办学质量、办学效益提升的基础上,先后与薄弱学校博大九年一贯制学校、沃底九年一贯制学校、泸沽湖中学、梅雨中学、下海中学、盐源县文武学校(民办)结对帮扶。近3年来,派出支教教师22人次,培训薄弱学校教师40人次, 向乡镇学校赠送教学设施设备,以此帮扶薄弱学校,提升薄弱学校的综合办学能力。坚持以教研活动为载体,广泛与乡镇学校开展学术交流,相互总结教学经验,促进乡镇教师的专业化发展;邀请乡镇学校领导与教师参与盐中各种教育教学活动,向他们传递盐中的办学理念、办学特色,通过派下去、请进来等行之有效的帮扶活动,促进受援学校的管理、教育教学质量、办学水平的提高。盐中还多次承担县级班主任培训和班主任论坛活动,承担并组织县级优质课、观摩课等各项赛课活动。这些教学研究活动的开展,充分利用了盐中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彰显了盐中的示范辐射作用,促进了县域教育均衡发展。

    课程改革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内涵式发展,不仅仅是软硬件资源的不断提升,更是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的迭代更新。盐源中学积极推进课程改革,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成为课程和课堂的主人。

    试点选课“走班”,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作为2017年凉山州首批高中新课程改革试点学校,盐源中学制定了“盐源县中学校选课‘走班’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先后派员到上海、浙江、成都等地参观学习课改经验,2017年选择高一年级作为试点,进行了分层“走班”选课的相关试点工作。同年,盐中在凉山州内率先推行了体育与健康模块教学的课改。学校选课“走班”的试点经验,在2018年全州新课改交流工作会上作发言交流,1人获全国课改优秀教师称号。由于盐源中学率先起步高效课堂改革,已产生一定成效,2018年11月,全州第一届11个贫困县高中教育教学研讨会在盐中召开。

    借鉴“1+1主体构建”模式,引领高效课堂建设。在课程改革中,盐源中学以佛山班为契机,借鉴学习佛山罗定邦中学“1+1主体构建”的教学模式和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制定了“盐源县中学校推进课堂改革实施方案”“盐源县中学校导学案编制实施方案”,以高2018级作为试点,推进盐中高效课堂建设。在“1+1主体构建”的教学模式下,盐源中学的课堂改变了以往教师费力灌输、学生死记硬背的局面,反而变得“灵活有趣”。走进高2018级课堂,会看到讲台上教师拿着平板电脑开始讲课;屏幕上,简要清晰的知识点一目了然;讲台下,学生分组围坐听课;讨论时,学生人手一台平板电脑,随时调取信息资源;练习中,学生利用平板电脑及时记录完成学案;课堂后,教师利用大数据统计分析学生学情……这样轻松高效的课堂,已得到师生的一致欢迎。教师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课堂学习自主性得到了有效的提高,教育教学效果提升明显。学校正计划在全校各年级逐步推动高效课堂的建设。

    盐源中学通过课程改革,改变着学生的学习习惯,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动能。这种改革的成效在2020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得到了验证。当全国各省市学生在家里开启“网课”学习模式时,当信息化缩小发达地区和落后地区的教育资源差距时,学生能否自主、自律学习就形成了显著差别。而盐源中学经受住了疫情的考验,2020年中高考成绩均实现显著提升,这和课程改革所培养出的学生学习习惯密不可分。

    盐源中学的叶诗旗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这个文质彬彬的男孩子非常自律,高中3年来没玩过智能手机,每天就是与书本、辅导材料、网课以及文学作品打交道。叶诗旗喜欢读小说,每次考试后,他跟父母要的奖励,也仅仅是多奖励几本小说。在疫情严重的时期,他依然保持着每天严格的学习计划和读书习惯。谈及自己所取得的高考成绩,叶诗旗感谢母校:“在对学业和人生至关重要的初中和高中6年时间里,我很荣幸得到了盐源中学的精心呵护,盐中教给了我扎实的知识,更培养了我良好的学习习惯!”

    背靠大凉山,盐源的山里娃想要走出这层峦叠嶂的山峰,并非易事。当像叶诗旗这样勤奋苦读的偏远地区学子,通过受教育实现人生跨越时,这对偏远山区的孩子是激励,也是希望。在开学典礼上,林校长向叶诗旗送出了殷殷嘱托,希望他能成为当地学子的榜样,在进入大学后,依然带着盐中精神,好好学习、报效祖国。

    现如今,盐源县中学校以内涵式发展为主导,历经78年积淀和一代又一代盐中人勤耕不辍,质量全面提升,办学效益突出。就在这个金秋九月,盐源县中学校二校区一期工程已投入使用,二期工程也将在明年投入使用。依托当地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和上亿元的资金支持,学校环境不断优化,教学规模不断扩大,教学理念不断更新,盐源县中学校将不断超越自我,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为大凉山的孩子铺就追梦、圆梦的知识通途,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输送源源不断的精英人才!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