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力书写教育发展的时代答卷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20-10-2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近日,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市仁多玛小学学生在进行课间体育运动。本报记者 单艺伟 摄

    看到村里小学建起有阳光房、浴室的新校舍,西藏民族大学学生格桑美宗十分感慨。

    “我上小学的时候,家乡失学的孩子比较多,在很长一段时间,老师的工作就是劝学。如今,随着西藏自治区教育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学校的办学条件越来越好,群众的教育观念也转变了,越来越多的藏族孩子走出了大山,用知识改变个人甚至家庭的命运。”格桑美宗说,党的教育政策越来越好,西藏农牧民子女也享受到15年免费教育。如今,她的妹妹在内地西藏班读书,弟弟在拉萨中学就读。

    格桑美宗切身感受到教育的巨变。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十三五”期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开启了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历史新征程,教育各项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人民群众享有更好更公平教育的获得感明显增强,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显著提升。

    立德树人为新时代教育打好鲜亮的精神底色

    “老师,你胸前那个光亮的东西是什么?怎么总是戴着这个?”

    “这是党徽,它可以时刻提醒老师,不忘把你们教育好。”

    在江西省抚州市金溪县,全县中小学党员教师,每天必须佩戴党徽入校园、进课堂,亮明党员身份。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定海神针”。“十三五”时期,教育系统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加强教育系统党的建设,坚定不移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向基层延伸,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和育人环境。

    这5年,党领导教育工作的体制机制更加健全,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成立党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各级党委把教育改革发展纳入议事日程。

    各项工作的开展,关键靠过硬的队伍,靠基层党组织建设。从中组部、教育部党组联合出台的《关于加强中小学校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再到教育部党组出台《关于加强新形势下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的意见》;从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再到高校党组织“对标争先”建设计划……5年来,一系列措施加快推进了中小学校党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补齐高校党建工作制度短板。各级各类学校党建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水平不断提高。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这5年,思想政治工作成了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

    2016年12月,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

    两个月后,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一时间,全国教育系统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改革浪潮。

    “我是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护士长张素真,我身后就是武汉同济医院光谷院区的重症病房,里面工作的护士跟同学们年纪差不多。”这不是记者报道的现场,而是厦门大学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线上思政课堂上的情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厦门大学通过连线抗疫一线等方式,以鲜活的事例和生动的教学,给学生带来一场场思想上的洗礼。

    这5年,全国教育系统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这一根本遵循渗透在各级各类学校的教材中、课堂上,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打好人生底色,补好精神之钙。

    教材建设是育人育才的重要依托,建设什么样的教材体系,核心教材传授什么内容、倡导什么价值,体现国家意志,是国家事权。2019年,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统编教材实现所有年级“全覆盖”。统编教材的一大亮点,就是注重落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语文教材所选古诗文数量有所增加、体裁多样。

    2019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明确“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大中小各学段,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各地各校不断完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广泛开展劳动教育实践,历练青年学生的艰苦奋斗精神和本领。

    “踩球、拉球、拨球、跨球、运球……”重庆市南岸区珊瑚鲁能小学学生每天都在不一样的足球与其他体育活动中参加体育锻炼,并在活动中增强了体质,提高了技能,还在户外活动中学会了保护眼睛预防近视的方法。

    今天,“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已深入人心。聚焦破解“小胖墩”“小眼镜”问题,教育部等相关部门创新举措,以足球和眼球两个“球”作为撬动学生体质健康的支点。截至2019年,我国每周都有2000多万名在校生上1节足球课,近3万所学校组织开展经常性的课余训练和校内联赛,这也让扩大足球人口的理想照进现实。

    为扭转学生近视率居高不下的局面,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建立了全国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工作联席会议机制,与31个省份签订近视防控工作责任书,健全工作责任制。

    “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教育”交出满意答卷

    “到了学校就安心读书,有什么事可以和我们沟通!”在广西桂平市油麻镇安平村第一书记卢广和挂村干部徐谨斯的陪同下,2019年秋季开学时,辍学打工的小姚和小安重新回到校园。

    “义务教育有保障”,是脱贫攻坚的重要任务,也是“两不愁三保障”的底线目标之一。“十三五”时期,全国各地齐心协力密织控辍保学网,持续提高义务教育普及和巩固水平。

    为压实责任,教育部与13个省份签订《打赢教育脱贫攻坚战合作备忘录》,全国95%的县“一县一案”出台了控辍保学工作方案。为摸清辍学学生底数,教育部进一步完善了中小学生学籍系统与国家人口基础信息库等相关数据库的比对机制,建立了控辍保学工作台账在线管理平台,实时更新和销号管理,保证“一网打尽”。

    一组数字浓缩着教育系统接力攻坚的艰辛历程:截至2020年9月15日,全国义务教育阶段辍学学生由去年的约60万人降至2419人,建档立卡贫困家庭辍学学生完成清零,义务教育有保障的目标基本实现。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十三五”期间,全国教育系统不断促进教育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以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雷波县地处四川省凉山州最东边,是国家级贫困县,今年2月刚脱贫摘帽。今年高考,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雷波县彝族少年阿杜拉林通过国家专项计划,考进西南石油大学。阿杜拉林也因此成了坪头乡第一位考上重点大学的学生。

    越来越多的农村娃通过国家专项计划,圆了大学梦。数据显示,5年来,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专项计划累计招生近52万人。

    更好的教育,就是兜牢民生底线的优质教育。这5年,教育事业发展始终聚焦困难群体、薄弱环节,瞄准农村、山区和贫困地区,强弱项、补短板。

    这5年,我国全面改造贫困地区义务教育阶段薄弱学校,使全国99.8%的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达到“20条底线”要求,全国95.3%的县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

    数据的背后,折射了党中央、国务院推进教育公平、发展人民满意教育的意志与决心。

    这5年,教育公平的阳光洒向每一个孩子。85%的义务教育阶段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就读或享受政府购买学位服务,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93%。

    在中国大地上,“不能让一个孩子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已成为党和国家对人民的一份庄严承诺。

    今天,一套覆盖从学前教育至研究生教育的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已经建立起来,实现所有学段、所有学校、所有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全覆盖。5年来,资助各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3.9亿人次,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惠及4000万名农村学生。

    从“上得了学”到“上好学”,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成为所有家长的期盼。而要实现这样的梦想,关键是要千方百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5年来,国家安排“特岗计划”教师42.8万人,95%的特岗教师在乡镇及以下学校任教,其中30%在村小和教学点,这极大缓解了乡村教师短缺问题。为了解决乡村教师“留不下”的现实问题,国家实行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惠及中西部8万多所乡村学校近130万名教师。推动城镇优秀教师、校长向乡村学校流动,农村教师队伍素质整体改善。

    经过不懈努力,“十三五”期间,我国教育普及水平实现历史性跨越,各级各类教育全面提质增效,有力推动了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

    一组组数据无声地讲述着过去这5年不平凡的发展历程——

 要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