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城而立 以美育人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20-10-2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迎着清晨的光辉,新城小学的美诵盛宴在师生对诗式问候中拉开了帷幕。广州市从化区街口街新城小学地处从化中心城区,2016年学校凭借“竞秀教育”被评为广州市义务教育特色学校。学校确立了以“诗书竞秀,四艺明德”为核心的办学理念,旨在培育出“仁义双修、智勇双全、礼乐双馨”的百艺美少年。

    环境“竞秀”,润物无声

    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这对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可见“美育”对于教育发展的重要性。在广州,新城小学凭己之力诠释着这所将近而立之年的学校对“美育”的理解。

    优雅的校园能够促进学校成为师生群体的诗意栖居地。新城小学立足“诗情”,突出“画意”,注重体验性、生活化、场景化的原则,从环境建设入手,利用校道、连廊、小广场、露台等空间,建设一系列的生活化场景、立体化雕塑、信息化设备,形成浓厚的“诗礼”立体环境文化,使一草一木、一景一角都融入“诗礼”的元素,起到教育人、启迪人的作用。生动有趣的生活化场景吸引着每一个学生,厚重的文化氛围,时刻浸润、启迪着学生的心灵和思想。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除了校园环境的用心打造外,新城小学由过去生硬的“管制”到目前人性化的“文化渗透”,由过去一味强调成绩到注重人的综合发展。具体行动上,确定管理核心理念——学生是校园里活的灵魂;建立“朵朵竞秀”的管理格局,在实施能级管理的同时,实施项目管理——抓好常规能级管理工作;突出重点项目负责工作;优化组合,合理调配、整合资源。培育积极的动力文化;在教师队伍建设中,注重教师的培训,始终把教师培训作为学校优先和有价值投入的工作,引领教师把自己的工作价值与生命价值融为一体。

    “美诵育人”,硕果累累

    为解决粤方言山区的学生朗读和口头表达普遍存在“学生腔”、学生缺乏精气神等问题,新城小学开展了基于粤方言山区“美诵育人”的实践研究。学校成立项目组,通过对前期调研数据、文献资料、学校现状与优势的深入研讨与把握,明确了“美诵育人”目标等七大核心要素,根据核心要素策划每个要素的行动策略;从美声练习、美态练习、美诵四读、美诵立品、美诵兴家等维度,整体设计课程的结构;建立学校、科组、班级、家庭、个人五级联动,就技术策略等实践开展研究,从设立专项资金等方面制定了支撑“美诵育人”有效运行的政策和制度;通过“美诵兴家”平台对美诵学习进行记录、反馈,用数据来印证实践能力的发展。

    此外,新城小学邀请专家每年对项目开展年检,对学生的专业成长做出实质性的评估与反馈。基于前期实践,利用真实的数据支撑,再进行本土概念提取、分析和信度检验,新城小学逐步创生了基于粤方言山区开展“美诵育人”的新理论。

    在“美诵育人”的实践中,新城小学通过“四正”的目标体系、“五美”的内容体系、“三化”的环境体系、“九大元素”的技术策略、“五化”的行动策略以及“三化”的评价体系,促进“美诵育人”可持续发展。此外,为了更好地开展“美诵育人”实践,学校充分利用校道旁的“天天小舞台”LED显示屏、朗读街的信息化朗读亭以及“全民K诗”“小领读”“为你诵诗”等新媒体APP资源,建构了一系列动态的美诵电子化背景。以其素材多样化、使用自主便捷、传播迅速、影响广泛、情感强烈、便于储存评价等优势,营造声色画兼具的立体“美诵环境”,带给学生全身心的浸透感染。在这样丰富多彩的环境中,学生的审美欲望和美诵冲动呼之欲出,激发起丰沛的审美情感,而这样的“美诵育人”自然更具吸引力、普及力、辐射力、生长力。

    如今,新城小学的“美诵课程”颇见成效。学生的创新素养、实践能力、表演水平获得普遍提升,课堂洋溢着生机与活力,同时,得到了社会的极大关注。其中,新城小学校长邝卫华《论利用视听新媒体开展“美诵育人”》等20多篇论文在《广东教育》等省级刊物发表,出版专著《美诵》和教材《激情美诵》;在全国“清玄杯”朗读大赛、小金钟主持人全国总决赛等活动中,新城学子屡获佳绩。学校承办了广州市智慧阅读现场会、从化区首届阅读文化节、从化区书信节、千人诵等节目为与会者带来心灵的震撼。新冠疫情防控期间,学校还创作了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之“抖音传爱”的语言艺术作品,获得好评。

    新城小学的“美诵课程”成果示范辐射效果显著,在贵州省毕节市第二实验小学、增城挂绿小学、从化联星小学等学校实践,惠及千余名学生。目前,新城小学计划推出全科全脑立体式玩乐课程,已搭建好“玩科技、玩阅读、玩书画、玩音乐、玩生活”的主体架构。即将迎来而立之年的新城小学在“竞秀教育”的持续发展中,正焕发着令人耳目一新的勃勃生机。

    (邝卫华)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