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坝师范学院:促师资队伍建设 谋人才强校战略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20-11-06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阿坝师范学院作为一所地处民族地区的新办本科院校,始终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强校之本,不断克服地理位置、社会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等不利因素,着力在“事业留人、管理留人、情感留人、待遇留人”等方面努力,多措并举推进师资队伍建设,坚定不移实施“人才强校”战略,为把学校建成特色鲜明的应用型本科学院提供了有力支撑。

    强化师德建设

    着力提升思想政治素质

    学校设立了党委教师工作部,在学校党委领导下统筹协调推进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和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加强教师职业道德行为标准宣传教育,制定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和师德师风考核办法,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力度,在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审、职级职务晋升、评优评先等工作中,实行师德师风和思想政治考核“一票否决”制;加强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入职教育、青年教师座谈会、职业培训专题讲座等方式提升思想政治素养,引导青年教师爱党爱国爱校爱生;通过选派教师挂职锻炼、参与精准扶贫、支教和担任班主任等方式,让教师在育人实践中加强师德建设、提高育人水平。

    从细微处着手

    用心用情解决教师困难

    学校地处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高层次人才“培养一个流失一个”是长期以来阻碍学校事业发展的瓶颈。近年来,学校党委坚持从细微之处关心关爱教职工,积极谋划,不断改善办公条件,购置健身器材,开设教职工食堂,为教职工创造宽松的工作环境和舒适的生活条件;开通了往返学校至都江堰的交通车,方便教师出行;为教职工及直系亲属购买重大疾病健康保险、落实教职工生育和育儿补贴政策;协调地方政府和教育部门解决教职工子女上学问题,采取一系列措施并落细、落小、落实到具体的点子上、细节上、行动上,解决教师工作和生活上的困难,让教职工安心工作,无后顾之忧。

    深化分类评价

    激发人才队伍创新活力

    近年来,学校在推进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和落实“放管服”改革要求的过程中,以分配制度和职称评审制度改革为着力点,大力推进人事制度改革,破除束缚人才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积极探索分类评价机制,科学设置人才评价周期,落实教学工作中心地位,突出教师教学工作业绩在专任教师职务晋升、岗位聘任中的重要性;优化科研业绩评价及奖励办法,畅通人才评价渠道,鼓励教师外出开展学术交流,鼓励教师产出高质量研究成果,激励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不断优化以业绩为导向的评价和分配机制,进一步完善“优绩优酬”的激励机制。

    内培外引并举

    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

    学校出台稳定人才奖励办法、高层次人才奖励办法,修订科研奖励办法、教学成果奖励办法等,稳定校内博士、教授等高层次人才。修订教师培训、研修管理办法,与国内外多所高校、研究机构建立合作关系,鼓励教师外出培训进修;加大高层次人才培养经费划拨,为教师攻读博士提供支持,公费推送优秀青年教师赴国外攻读博士学位;成立了少数民族文化艺术研究所、大熊猫学院、乡村学院、藏纸研究中心等科研机构,加强实验室、图书馆的建设,为教师开展科学研究提供平台和保障;建立“博士之家”,为博士与校领导直接沟通、申报项目搭建了快速通道;完善各类人才工程的遴选和申报机制,创造并不断优化有利于教师快速成长的环境;修订了高层次人才引进办法,从人才引进经费、科研启动经费和解决子女就学、家属就业、住房配备等方面着手,提高高层次人才引进政策的优惠力度,开辟高层次人才引进绿色通道,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

    持续发力

    “人才强校”战略显成效

    学校自2015年4月升格为本科院校后,新增四川省突出贡献专家1名、四川省教学名师1名、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1名,享受国家特殊津贴专家1名、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名;共有55名教师攻读博士学位(其中公费推送20名教师赴泰国攻读博士学位),引进博士10名、高级职称教师4名,近年来仅有1名教授和1名博士离职,扭转了高层次人才“培养一个流失一个”的局面;共新进教师225名,硕士研究生占专任教师总数的比例达到93.44%;共培育1个四川省社会科学高水平研究团队(四川藏羌彝走廊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研究团队)、1个四川省省属高校科研创新团队、13个校级非实体研究机构和16个校级研究团队;近年来获得国家级别科研项目立项7项、省部级科研项目33项,科研项目到账经费由40余万元上升到320余万元;共发表学术论文2000余篇,其中被检索论文97篇,核心论文290篇;独立或合作出版著作近50部;获四川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获四川省文华美术奖三等奖1项,获四川省教育部门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获阿坝州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学校教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成果被国家社科基金成果要报采录,学校教师的研究论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建设了6个教学团队、15个名师工作室,获得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1项。一支满足学校教育教学工作需要、师德高尚、素质优良、结构合理、富有活力,与“特色鲜明的应用型大学”目标相适应的师资队伍已经初步建成。

    (查旺斯基)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