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鼻子”改革的长沙探索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20-11-25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搞教育质量综合评价,不是去找学校问题,而是重在对评价内容和关键性指标分析诊断,呈现学校优势特色和具体问题,帮助学校改进教育、教学、管理。”卢鸿鸣说,最终的落脚点,还是在于引领学生健康成长,引领教师专业发展,引领学校可持续发展,引领社会树立科学的质量观。

    初解学校“唯升学率”顽疾

    “三成以上学校学业成绩呈现正增值,一批低入口正增值学校发展脱颖而出。五成初中生、三成高中生参加文化课外培训班。睡眠时间达到规定标准的学生比例上升,但未超过五成。部分学生存在学习焦虑,四成学生表示希望得到专业的压力疏导……”

    这是2020年7月10日发布的《2019年普通中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报告》中的学业水平部分。其实,不仅是学业水平,品德行为、身心健康、兴趣特长、学业负担、智慧教育、综合素质评价、教育均衡发展等,都有直观的数据呈现。

    “基于大数据的评价报告既是‘成绩单’,也是科学办学‘诊断书’。”缪雅琴说,过去,教育决策可以说是凭经验,现在经过标准化工具研发、信息化施测、数据处理和分析、自动化报告生成,量化与质性经验互证,明晰了学校教育发展的“真状况”,找到“真问题”,让区域决策和学校办学更加科学。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辛涛也认为,长沙评价报告重在对评价内容和关键性指标进行分析诊断,呈现优势特色和具体问题,关注均衡度指标、探究城乡差异,基于数据提出改进建议,从“经验判断”走向“数据举证”,全面、精准诊断区域教育质量状况。形成评价数据驱动教育教学改进、教育决策优化的良性循环圈,发挥大数据评价的引导、诊断、改进、激励等功能,以评价改革撬动区域教育质量不断提升。

    评价报告很快引起了校长们的重视。

    “第一年报告出炉,我们的团队是主动到学校去解读。但第二年开始,学校主动邀请我们去解读。”从开始就参与的长沙市教科院副院长章勇介绍说,学校普遍反映,报告很有说服力,“不仅让大家知道了自己学校的位置,而且知道了为什么在这个位置;不仅让大家知道了学生成绩怎么样,而且让大家知道了学生成绩的‘质量’怎么样,过程怎么样,增值净效应怎样,是靠补课式、填鸭式应试教育得来的,还是靠发展素质教育得来的。”

    同时,该报告提供了改进学校教育教学的“口子”。

    评价改革给区域教育带来了良好的导向作用。不少学校以此为“指挥棒”,将先进的理念落实到了办学实践中,初步解决了“唯升学率”顽疾。

    “长沙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给了各校重新洗牌与定位的机会。”作为一所2002年才建校的年轻学校,南雅中学学生成长、教师发展、学校发展正增值均位于长沙市前列,校长王旭认为,综合评价是促进教师转变教育观念的最好抓手,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重要手段,是学校新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是提升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水平的重要方式,是学校发展瓶颈突破的良机。

    “每一年度的报告,我们都反复进行研读分析。”王旭告诉记者,学校组织各处室、年级组、教研组深度解读评价报告,正视评价结果,透析差异原因。运用评价结果,构建以校为本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突出教师教学技能的培养,提升课程标准的执行力。

    王旭说,学校每年认真对照报告进行剖析,思考学校如何正确运用评价结果,着力推进教育的优质发展,构建体现素质教育要求、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科学多元的课程体系;如何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影响学生成长的环境因素,科学运用评价结果,诊断与改进教育教学;如何尊重教育规律,规范教育教学行为,形成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

    “通过几年的综合评价工作实践,我们可以明显地感受到作为评价主体的学生、教师和学校,发生了很多可喜的变化——学生更加阳光,教师更有智慧,学校更有朝气。”王旭告诉记者。

    “学校这几年教育质量的进一步提高,与长沙市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密切相关。”麓山国际实验学校校长邓智刚同样有深刻感受。他说,学校以教育质量综合评价的要求引领教师形成新的教育质量观,即引领教师对学生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特别关注学生的进步幅度与综合素质的提升,在教书育人中实现师生共同成长。

    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近几年来麓山国际实验学校对学生的评价更趋综合多元。每学期期末,各个班级与年级都会评出学习之星、进步之星、文明之星、艺术之星、体育之星、志愿之星、阅读之星等10多个奖项。这些多元综合的评价与奖项鼓励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数据显示,长沙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正带来正效应。长沙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不断提升:2019年长沙市普通初中、高中学生体质健康合格率分别为97.11%、98.01%,2017年—2019年,初、高中生体质健康总分均逐年提升。2019年长沙市高中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较2018年下降了2.54个百分点。

    学生学业质量良好,均衡度呈现提升态势:2019年全市初中毕业生学业成绩一次性合格率、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一次性合格率较2018年分别提高了0.13个百分点、3.22个百分点;2019年全市初中学业成绩和高中文理科学业成绩差异系数较2018年均有所降低。

    学生综合素质不断提升:70.61%的初中生和72.38%的高中生热爱劳动,六成学生会自主探究课本以外的知识,好奇心求知欲较强,八成以上学生有一项及以上的爱好或特长,会在文学、舞蹈、戏曲等众多方面寻求自身特长发展。

    学生学业负担有所减轻:46.05%的初中生、47.41%的高中生表示感觉自己的学业负担适中,该比例较2018年有所上升,且2019年睡眠时间达到规定标准的初中、高中学生比例分别较2018年提高了17个百分点、12.69个百分点。

    教师专业素养也在不断提升。2019年评价数据显示,八成以上教师主动应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学模式变革,76.6%的初中生和76.24%的高中生认为任课教师知识渊博,教学方法多样,深入浅出、容易听懂,87.66%的初中生、88.76%的高中生对任课教师感到“很满意或较满意”。95.01%的初中教师和96.38%的高中教师对自身从事教师事业有自豪感,感到“很满意或较满意”。

    “体检仪”和“指挥棒”功能用起来

    “改变过去的评价方式,是最艰难的改革,同时也是最有价值的改革。”卢鸿鸣说,时代在发展,评价方式和评价内容都是在不断变化的,教育评价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对于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来说,“尺子”准不准确,数据精不精确,指标先不先进,模型科不科学等等,都是需要不断攻克的问题。

    对于结果运用,长沙将其作为重点问题在攻克。

    除了改变对学校的表彰方式,向社会公布评价报告,长沙市还于2018年设立两个市级监测结果应用实验区,指导区、县开展“结果应用实验校”的工作,试点先行,以点带面,引领示范推进。

    在2020年暑期教育工作会议上,长沙要求进一步加大对评价报告的运用力度,市级层面要加大评价报告宣传和解读,持续引导社会树立正确的教育质量观念,营造全面发展素质教育、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区县层面要举办教育质量评价报告解读会,将教育质量综合评价结果作为完善教育政策措施、加强教育宏观管理的重要参考,着力解决教育热点难点问题;学校层面要组织研讨会,对本校综合评价报告数据进行“二次剖析”,全面梳理学校教育教学的问题清单,提出整改措施,不断提升办学质量。

    不过,目前,长沙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还停留在“自觉”的层面,与各学校办学缺乏有力的“挂钩”举措。

    怎么落地,仍然任重道远。卢鸿鸣说,下一步努力的方向,就是真正发挥好教育评价“体检仪”和“指挥棒”功能。

    “改变人的观念,是最难的,绝非一朝一夕之功。”长沙市教科院教育质量监测与评估中心主任邹良说,多年来,长沙市都在努力扭转不科学评价导向,进行了漫长的探索,目前已有一定成效,但要达到理想效果,还有待政府、学校、社会、家长共同努力。

    对于下一步工作,卢鸿鸣表示,在市级层面,长沙市将依据党的教育方针、相关教育法律法规、新的课程标准等有关规定,对照中考中招改革、高考综合改革,重新构建学业质量评价模型,融合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整合过程性评价数据,完善影响学业质量因素的评价指标体系;区县层面,要求结合本地实际研制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体系,逐步形成各具特色的评价模式;学校层面,要求切实转变教育理念、改革育人方式、创新评价形式,制定具体可操作的教育教学质量评价细则,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学生健康成长、学校特色发展。

    “新方案的出台,为长沙教育评价改革指明了方向,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方案要求,不断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五唯’的顽瘴痼疾,引导教育摒弃‘功利化’,推动评价改革落地生根,取得实质性突破,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卢鸿鸣说。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