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动”“翻转”润桃李 “立德”“格物”绽百花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20-12-07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萌芽生物社团学生学习接种植物 许文梅老师在创客空间讲授植物的生长过程 学校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室 张静老师的“翻转课堂”上,学生踊跃举手发言

    郑州市第五十一中学构建多元浸润的德育,生动、智慧的课堂教学,异彩纷呈的校本社团,与时俱进的创客活动,育人效果显著。校长白传忠说:“作为一所以育人为目的的学校,我们必须把握住教育事业发展的真谛。”

    郑州市第五十一中学创办于1962年,坐落在钟灵毓秀、礼乐奏响的中原之地。润土泽被,书香芳垂,铸就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泾渭良田、华夏汗青赋予其悠远的校园传承。校长白传忠是河南省中小学“名校长”、河南省学术带头人、河南省文明教师、河南省骨干教师、郑州市首届“名教师”、河南省优秀教育管理人才,他带领班子成员和教职工队伍,勇于创新,乐于贡献,力求全员育人。

    炎火成燎原之势,涓流兆江河之形。学校先后获得北师大版初中数学教材实验基地全国示范校、全国学校无线电测向先进单位、河南省依法治校示范校、河南省卫生工作先进单位、河南省非遗传习基地、郑州市文明单位、郑州市普通中小学教育创新先进单位、郑州市优质教育资源项目学校、教育系统平安建设先进单位等集体奖项。

    德育润心 开发多元模式

    德育无声,却需言传身教、甘滋露哺方见成效。学校大力弘扬以“静、净、敬、竞、精、境”为中心内涵的“六jing”文化,文为人表,春风化雨中,浸润了学生的心灵,使他们的初中生活留下了美好的记忆。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郑州市第五十一中学的德育有着踏踏实实的印记可循。以“六jing”文化对学生的行为作出了全面、具体、有序的要求,树立了明确的德育目标。其中的前五个“jing”是有序列的单项目标,最后的“境”是一个综合目标,同时“五”和“一”与五十一中相呼应,“六jing”文化是“5·1”文化的融合,称之为“六jing”文化。逐步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自我教育”的框架化;分年级的“四三二一一”系列化;形成了“主题系列、形式立体”的课程化:如七年级的建队仪式,八年级入团仪式暨14岁集体生日,九年级的毕业典礼等;实施纪律和卫生三级管理指数的具体操作化,把德育内容融入学生日常生活。

    几年来,在这项德育活动的琢磨下,培养“六jing”毕业生,已成为郑州市第五十一中学的办学特色及发展的方向与目标,成为全校教师的共识,也成为五十一中毕业生的形象标准。

    智育慧心 引领生动课堂

    “坚持把改革作为根本动力,以改革激发教育事业发展的生机活力。”学校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全面深入推进,已从“立柱架梁”进入到“内部装修”阶段。郑州市第五十一中学“生动课堂、翻转课堂”的构建,克服了唯分数、唯升学的顽瘴痼疾,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充分激发了课堂的生机活力。

    近年来,学校探索开展多种形式的“生动课堂”实践活动:“生动课堂人人上”教学大比武活动;分学科、分课型调整“课堂评价量表”;举行教学设计大赛、说课大赛、教研组长论坛,形成校内课题成果集、教案集、学习包等。进行“生动课堂”建设目的有二:一让学生动起来,二让课堂活起来,让课堂成为学生生命律动的课堂、点燃学生生命火炬的课堂。

    在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中,郑州市第五十一中学奋楫争先,借力“互联网+教育”,引入了“翻转课堂”,以更好地引领学生筑梦新征程。借助互联网力量,目前学校已经开设了10个“翻转课堂”实验班,使“生动课堂”教学理念有了更为有效和具体的抓手。学校先后多次组织“翻转课堂”全国观摩展示课活动,受到与会人员的高度评价。如今,“翻转课堂”已经成为学校的教学常态。

    教学副校长和正刚主持的课题“翻转课堂在郑州市第五十一中学的实践研究”获得2020年度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成果二等奖,教师们勇攀教学理论研究高峰,“翻转课堂”的教科研成果与课堂实践相映成辉。正是学校如此改革创新智育,放手让学生增长见识、丰富学识,教师用智慧种桃育李酬春客,才迎来了满园风光、春华秋实并荣的场景。

    特色悦心 校本社团并进

    要深入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体系和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要整合课程资源,紧紧围绕“多元、特色、生动、适宜”,从身心修养、人文艺术、生活技能、社会实践和科学探究五个方面大力开展学校的校本课程建设。

    目前,在“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指导下,学校开设有“足球”“乒乓球”“戏曲”“衍纸”“3D打印”“航模”等近30门校本课程,实现了“人人都上校本课程,每个教室都有校本课程”的目标,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审美活动或劳动操作中增强体质、锤炼意志、享受乐趣、崇尚劳动、健全人格。此外,学校也积极组织各校本课程编写课程读物,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郑州历史上的文人》《品读郑州》等。

    学校课程开发还包括有特色的社团活动。目前,学校共有社团23个。如机器人社团获得2017年全国中小学生电脑制作活动WER项目河南省一等奖、国家三等奖的好成绩;无线电社团获得2018年全国青少年无线电测向锦标赛团体冠军并包揽个人冠亚军,2019年度河南省青少年无线电测向锦标赛团体冠亚军;定向越野社团获得2019年河南省定向越野比赛团体冠军……

    校长白传忠深知,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培养创新型人才是相辅相成的,学校还应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设便利条件。2018年6月,学校占地面积近900平方米的楼顶“格物天地”创客空间综合实验园区正式对学生和教师开放。该综合园区集植物园、无土栽培实验室、校园创客空间、数学多功能教室、地理多功能教室为一体。学校组建创客团队,开发创客类校本课程,在课程中渗透对学生创新能力、合作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自信执着、乐观勇敢、善于发现的创新精神。

    在格物天地中的校本、社团活动,帮助学生树立高远志向,历练敢于担当的责任感,培养不懈奋斗的精神状态,树立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为做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新时代好少年打下了良好基础。

    文化浸心 继往开来创新

    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为更好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信,继古开今,郑州市第五十一中学成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室,师生在雕版古书籍中发现了百年前老郑州八景的图样线索,受到主流媒体的关注。

    学校的中国传统版画工作室以国家非遗项目“开封木版年画”传承人——学校美术教师任涛为依托,以开封年画为切入点,辐射中国雕版技艺、造纸等中华传统技艺,面向全体学生以版画创作、版画教育、艺术研学为内容,开展多层次非遗文化传承教育活动,坚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学习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相结合。“美术馆里的年画课”、“新春大吉”主题创作、“年画中的吉祥如意”鉴赏教育等,给教学和学生创作活动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工作室既高度重视培育学生的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又注重引导学生树立世界眼光,博采众长,自创建以来创作出不少优秀作品。

    不仅如此,学校还先后开展戏曲进校园、非遗太乙拳进校园、古琴进校园、非遗香包制作进校园等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色活动。2018年,学校被确立为“民间瑰宝 记忆郑州——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太乙拳传习基地”和“民间瑰宝 记忆郑州——听爷爷讲故事—非遗援助计划传习基地”。

    徜徉于郑州市第五十一中学校园,满目琳琅的是郑州市教育部门“美好教育”和中原区教育部门“品质教育,成就未来”理念的萌发,形成了学校守先待后、一脉相承的校园文化。学校还突出打造“雨天撑起共面对,晴天收起一条心”的雨伞文化,这是白传忠校长带领的全体师生风雨同舟、共克时艰的真实写照。在此基础上,衍生出“个体重担当”的责任文化、学生“六jing”文化和“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创客文化,无声地教导师生们要沿着先贤的脚步,处在今世,拾得古之精粹,成就自我之强大。

    遵循教育规律、人才成长规律,大力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创新,郑州市第五十一中学正在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高质量发展的教育机制;立于德、践于行,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郑州市第五十一中学在培养新时代创新型人才的道路上砥砺奋进、再展宏图!

    (白传忠 杜 敏)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