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鄞州 放大优质资源 实现同频共振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20-12-0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鄞州区第二实验小学教育集团不同校区的学生共享图书资源。 学校供图

    近日,宁波市鄞州区举行首批基础教育集团扩容暨第二批基础教育集团挂牌仪式,扩容8个教育集团,新增14个小学教育集团、18幼儿园教育集团。至此,鄞州区已形成59个教育集团,构建了“名校+新校”“名校+一般校”“城区校+农村校”“中心校+农村校”等多种模式,义务教育优质品牌集团化覆盖率超过50%。

    扩大优质资源,解决群众的入学需求

    2017年,鄞州区确立“抱团发展”的办学理念,组建6个初中教育集团、9个小学教育集团、12个学前教育集团。

    为深化集团化办学成效,鄞州区委常委会、区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集团化办学工作,区人大专题调研,将“集团化办学”列入常委会议题。

    鄞州区教育局专门出台了《关于推进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实施意见》,在教师编制、岗位设置、专项资金等方面给予倾斜。每年至少安排480万元,主要用于集团化的运作管理、教育科研、文化重构和特色打造等,推动内涵发展。

    鄞州区第二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是该区首批组建的小学教育集团之一,原幸福苑实验学校成为鄞州第二实验小学的幸福校区。在教育集团成立之前,鄞州实验二小连续几年生源爆棚,每年都有200多名学生面临分流;而幸福苑实验学校曾经历过国有民办与公办学校的办学体制转变,面临着学区老化、生源锐减发展活力下降等多个学校发展的痛点。

    该教育集团成立后,搭建起资源共享平台、教师交流平台、学生互通平台,实现七大融合;建立教师岗位动态流动机制,开创集团“联合授课制”,使优质教师能量最大化;在校区间实行学科教研联动,建立“边界模糊型”科研团队。

    在为期三年集团化办学模式的带动下,三校区不同程度获得增值,尤其是幸福校区,撬动了发展内核。一位幸福校区的家长在给校长的信中写道:“起初我怀着忐忑的心情来到这里,经过一年的学习,孩子进步非常大,我所有的担心都释怀了。”

    借助集团化办学,该集团的生源也实现了内部各校区调剂,分流人数大幅降低,切实解决了群众的入学需求。

    盘活教师资源,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2017年10月,宁波市第七中学与鄞州区横溪镇中心初级中学组建成宁波市第七中学教育集团。2019年8月,该教育集团又吸收宁波市四眼碶中学为北校区。至此,该集团形成了以宁波七中为核心的“一核双翼”紧密型教育共同体。

    优秀的师资是一所学校的灵魂。宁波七中教育实行新教师“名校代培,按需分配”,横溪校区部分新教师来到南校区或北校区顶岗实习,同时南校区和北校区也派遣相应比例的骨干教师到横溪校区交流任教。南校区宁波市学科骨干教师沈海明、宁波市教坛新秀一等奖获得者王霄迪等一批骨干教师先后来到横溪校区交流三年,为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同时,宁波七中教育集团在三校区中选拔优秀的骨干教师和骨干班主任为学科导师和班主任导师,成立导师工作室,通过带徒的方式帮助中青年教师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宁波第七中学教育集团总校长崔景刚说,七中教育集团以教师的发展为依托,积极促进各个学校之间的资源互换,实现了集团内部各个校区之间的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加速了一大批优秀教师的诞生。

    “东西贯通、幸福走动”是鄞州区第二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师资流动的行动纲领。教师张卫平是第一批从幸福校区流动到东校区任教的老师,她加入了学校的名优班主任工作室,还参加了三校区年级组备课,在班主任管理和教育教学上都有质的提升。“正是这样‘团构’的力量,引领我不断成长。”张卫平深有感触。两年来,共计有50余名教师在校区间进行交流,盘活了优质师资。

    开展教育帮扶,在更大范围内实现“同频共振”

    为了推动集团化办学工作落地生根,鄞州区建立健全对名校集团和教育共同体“捆绑式”管理成效的考核评价体系,加强对名校教育集团、教育共同体的年度考核评比工作。

    宁波市曙光中学教育集团由一所城区学校(曙光中学)、一所农村学校(云龙镇中学)和一所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校(朝晖实验学校)组成。其中,朝晖实验学校教育教学水平相对比较薄弱。

    在考核评价体系的倒逼下,该集团积极“填谷造峰”。曙光中学与朝晖实验学校采取“支援协作”的教学融合模式,由曙光中学接管朝晖实验学校初中的教学工作,派遣优秀教师完善朝晖实验学校的课程体系,建立教学常态化管理,开展动态化课堂分享,实现教育资源持续性共享。

    “两所学校还达成创新性共识:品学兼优的朝晖实验学校初中部学子,可到曙光中学‘留学’。”曙光中学校长周建立表示,这一举措意味着集团间进一步开放课堂、开放教育资源,两校学生融合迈入实质性阶段。

    在集团化办学的助推下,各集团校区间积极开展“互联网+义务教育”工作。宁波七中三校区各自建立了同步课堂专用教室,南校区与横溪校区启动了同步课堂,借助名师骨干同步授课,从数学一门学科逐步发展到数学、语文、英语三门学科,实现资源共享。

    除了集团内校际间的帮扶,鄞州区还积极推动优质教育资源走出去。今年8月,宁波李惠利幼儿园教育集团接到了一个新任务,将于2021年9月新承办一所4000多公里外的新园区——对新疆库车市应麟幼儿园以托管模式进行援助办学,链接李惠利幼儿园教育集团成熟的课程经验和特色活动。

    近年来,鄞州区以“互联网+”模式结对浙江省内衢江、宁海等地学校,还与吉林省延边州和龙、延吉等地的学校开展结对帮扶,在承担教育扶贫使命的同时,积极实现集团化办学模式在更大范围内的“同频共振”。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