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动课堂”催生育人方式深度变革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20-12-0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盐城市田家炳中学美丽的校园 盐城市田家炳中学的学子在探究学习

    江苏省盐城市田家炳中学创建于1958年,前身曾为“盐城师范专科学校附属中学”“盐城市第二中学”,2002年更名为“盐城市田家炳中学”,是江苏省四星级高中,全国新疆内高班承办学校。现有在校学生2600人,其中新疆班学生362人;专任教师296人,特级教师4人。近年来,学校勠力创新、牢记使命、勇于改革、开拓进取,以“诚、朴、勤、毅”治校思想为引领,打造出“三动课堂”育人模式。学校被授予“江苏省文明学校、省依法治校示范学校、省推进素质教育优秀学校”等多项荣誉称号,全面传承了家炳精神,播种了无限希望。

    盐城市田家炳中学创新的“三动课堂”教学主张可概括为:教学设计体现问题驱动、探究活动、交流互动的“三动思想”,教学过程彰显激活心动、促进身动、引发神动的“三动策略”,教学评价坚持学得主动、教得生动、氛围灵动的“三动标准”。进一步激活学生的学习潜能,激发学生的内驱力和主动性,让学习真正成为学生成长成才的原动力。

    近年来,学校秉承“创造更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的办学理念,遵循因材施教、分层推进、分类指导的治学方略,深入推进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十三五”课题“智能时代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教学变革研究”的实践,创新“三动课堂”教学主张,转变育人方式,进一步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先后有33名教师参加全国、江苏省和盐城市教学基本功大赛、优质课竞赛获一、二等奖,学校教学改革实践成果两次获得江苏省教学成果奖,走出了一条特色发展道路——

    教学设计体现问题驱动、探究活动、交流互动的“三动思想”

    为让“三动思想”落地生根,学校充分利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积极探索符合学科特点、时代要求和学生成长规律的教育教学方式,再造教学流程。即“任务驱动的预学反馈→目标引领的问题探究→合作讨论的展示交流→互动生成的释疑提升→巩固深化的总结延展”。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充分体现问题驱动、探究活动和交流互动的“三动思想”,追求高位知识理解上的高层次建构,高级认知能力上的高水平迁移,高阶思维发展上的高品质生成。

    ——问题驱动,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热情与动力。学校认为,问题是思考的源泉,是探究的载体,是学习的动力。在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与目标,基于学生的学习现实,创设合适的情境,把教学目标具体化、问题化、系列化,用富有挑战性、启发性的问题揭示学科本质,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提升学生思维水平和学科核心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意义。

    如在进行高中数学“等比数列前N项的和”的教学设计时,教师通过创设“国际象棋放麦粒”“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细胞分裂”“物质衰变”等问题,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习动机,直达数学本质,收到了事半功倍的学习成果。

    ——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建构知识的意识与能力。探究活动是以学科思想为指导,以学生已有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学科思想方法和基本活动经验为基础,围绕学科内容本质进行的思维活动。强调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对文本知识进行“再发现”“再创造”。教师的引导既让学生探究活动目标明确、思路清晰、任务清楚,又发掘了学生的能动性和创造性。

    教学中,学校将探究活动的设计,聚焦在学生对概念理解、学科本质的疑难点上。教师通过一定方法对学生的思维过程进行跟踪,从而逼近“再创造”的目标,然后,再循环进入高层次的思维活动,引导学生准确理解和把握学习内容的本质。

    ——交流互动,实现师生成长历程的共享与共进。课堂互动不是简单的教学程序,而是通过有意义的互动达成信息的交流、感情的沟通、能力的培养和人格的塑造,这是学校“三动课堂”的主要特征。在课堂互动中,学生是意义的建构者和活动的主体,教师是互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和评价者。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参照教材提供的知识和信息开展一系列的交流活动,厚积知识、提高技能、活跃思维、发展素养。

    总之,学校以“三动思想”为引领,促进了全体师生批判思维、发散思维、创造思维等高阶思维的发生,全面提高了每一个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综合素养。

    教学过程彰显激活心动、促进身动、引发神动的“三动策略”

    教学既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是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辩证统一的过程。学校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坚持激活心动、促进身动和引发神动的“三动策略”,让学习活动真真切切地在课堂发生,使课堂教学效益实现了更大化。

    ——激活心动,启发学生想学肯学。教师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把抽象的学科知识与具体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激发兴趣、引发思考、启迪思维、激活心智,引导学生在用中学、学中思、思中悟,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独立思考、思辨表达,让学生在心理上处于兴奋和抑制的平衡状态,焕发想学要学的主体意识和主动精神,探索、发现、创造学习的新路径。

    ——促进身动,指导学生真学会学。“解放儿童的头脑,使之能思;解放儿童的双手,使之能干;解放儿童的眼睛,使之能看。”学校创新以生为本的课堂,教师精心设计教学方案,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各方面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学生明确目标任务、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引领学生感悟学科思想,自觉地把学生全身心地带入到一种真学、能学、会学的氛围之中。

    在教学中,学生明确需要解决的问题后,教师给学生留出充足的空间和时间,让每个学生自主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方法和策略,让学生的潜能释放出来,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让学生的灵感生发出来,让平淡的课堂变成精彩灵动的课堂,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实践能力。

    ——引发神动,引领学生乐学善学。“教是为了不教”,教师的主要责任在于组织学生进行独立思考、主动探究、质疑问题、解决问题、自我评价,让学生在知识的探究过程中学会合作、拓宽视野、创新思维。

    在此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在小组之间、同学之间、师生之间开展积极有效的反思和评价,既关注学习的“量与质”,又关注“形与神”,最终达到“保质保量、形神兼备”的教学效果。同时,鼓励师生学会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别人,营造一种互帮互学、轻松愉快、乐学善思的学习氛围。

    教学评价坚持学得主动、教得生动、氛围灵动的“三动标准”

    学校创新的“三动课堂”,时时处处体现学得主动、教得生动、氛围灵动的“三动效应”。它为检测课堂教学过程中各项目标的真实达成度,突出学科教学的思维价值与育人功能,提供了决策依据和强有力的支撑。

    ——学得主动,组织学生自主探究。学校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以建构主义的理论丰富学校的内涵。知识的获得更多取决于学习者根据已有经验去建构相关知识,而不是学习者本身的记忆或者教师讲授内容的能力。如何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活力?学校每名教师真正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让他们领略到“跳起来摘到了桃子”的乐趣,激发其浓厚的学习兴趣和高涨的学习热情,实现“要我学”向“我要学”的全面转变。

    ——教得生动,促进课堂精彩生成。学校认为,预设是生成的前提和基础,生成是预设的超越和发展。在盐城市田家炳中学,教师不仅事先要紧扣学习目标、教学重点和学生可能遇到的疑点做好充分的预设,同时,课堂上又要根据学生学习的具体情况适时处理课堂中的动态生成,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方面,学校深入发掘教材,积极引导学生,在教学细节的处理上给学生以充分自由选择的空间,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引发学生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思路。另一方面,教师在课堂上要运筹帷幄、心有目标,捕捉学生在互动过程中产生的有价值的信息,因势利导将其转变为推动教学的资源,让学生显露出闪光点,给课堂注入新的生命力。

    ——追求灵动,营造民主和谐氛围。“三动课堂”教学模式,其本质是教师放下“权威”,弯下腰来与学生一起学习和对话。教师带给学生的不光是权威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营造情感交流的民主氛围,把更多的“情”和“爱”注入到课堂中来。特别是教师要鼓励学生勇于探索、敢于质疑、乐于表达的精神,让学生在富有情感、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实现平等对话。

    “三动课堂”铸品牌,特色发展谱华章。现在,盐城市田家炳中学通过“三动课堂”教学主张引领,使学校实现了又好又快的发展。学生掌握知识与能力显著提高,品质培养与健全人格全面形成,综合能力与核心素养更加丰盈。以生为本、以人为本、以学为本的学习氛围在这里蔚然成风。

    什么是教育创新?什么是“三动课堂”?用学校教师的话说:教学相长的课堂、心灵相通的课堂、对话互动的课堂,唤起了学生内心美丽的梦想。这种高效的课堂,让每一粒种子都破土发芽,每一株幼苗都茁壮成长,每一朵鲜花都尽情绽放,每一个果实都吐露芬芳,这就是学校创新的“三动高效课堂”,它为每一个学子的成长成才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