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学精神点亮学生智慧之光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20-12-09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智能机床是国家智能工业4.0计划实施的基础,是国家创新创造的发展方向。学校兴趣小组的学生正在学习小型智能机床的钻孔操作。秦军 摄

    以“弘扬科学精神,倡导科学方法,提升科学素养,塑造科学文化”作为办学指导思想,安徽省马鞍山市第七中学实施“课堂为本、活动延伸、兴趣引导、分层推进”的实践策略,以期在中学这个学生身心发育的黄金时期激发与培育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动力。

    科普课堂“四引进”,环境熏陶

    科普课程引进课堂。作为一项重要的校本课程,科普课程进入七年级课堂和学校总课程表,七年级每周开设一节科普课,做到教学时间、内容、教师和课程四落实。

    科普馆室引进课堂。争取到各方面的支持,学校科普中心每年定时间、定班级、定人员,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到校园科技馆、天象馆、昆虫馆、健康教育园地、小气象站、实验室,到市气象局、安徽工业大学的气象科技馆、一流的数理实验室等,进行现场教学。

    科学专家引进课堂。每年至少两次邀请专家来校,进行创新素养、知识产权等讲座,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学科课堂引进科普。结合有关学科教学,我校实施特色带动、整体推动,有针对性地将学科课堂融入科普教育。比如物理、化学融入科技制作与创新思维活动,生物融入科学观察力方法教育,美术教学融入科普想象力的科幻画教育,体育教学融入训练思维速度和科学精神教育等等。

    科普活动“四延伸”,实践锤炼

    形式由单一种类向多元化活动延伸。每学期,学校倡导学生积极加入科普教育“八个一活动”,即阅读一本科普书、观看一部科普教育片、参加一次科普知识竞赛、听一次科普讲座、写一篇科普小论文、看一次科普展览、制作一件科技作品、申请一件专利。

    校内活动向校外基地延伸。我校开辟了众多校外科普实践基地,包括安徽工业大学、马鞍山市实践基地、马鞍山市健康中心、马鞍山市气象局、马鞍山市环保局等等。学生们亲身参与、体验身边的科学,使科技教育活动的实效性大大增强。

    科普活动延伸到社区与家庭。学校精心设计、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活动,学生们通过调查社区、家庭,获取身边应用科学的案例进行自我教育

    延伸到日常生活。学校长年开展学生“每日一观察,每周一设想”活动,加强各班级科普教育的工作交流,每日观察,写出设想,形成创意,申请专利。

    科普表彰“四激励”,文化感染

    通过科技节专题会表彰激励。学校每年召开一次科技文体节和科普表彰大会,校长对专利、科技创新大赛、机器人竞赛等的获奖者通报表彰;对在科普活动中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各种方式的表扬,同时通过班主任和任课老师在班级中鼓励有科学创新思考的学生,并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形成氛围。

    通过校园文化宣传表彰激励。学校科普楼梯上学生自主创作的科幻画、科技馆里的魔幻画、昆虫馆内的蝴蝶画、创客教室的专利墙等,图文并茂地展示着学生们自己营造的科普环境。

    通过专题竞赛活动表彰激励。抓住每年的知识产权日、科普日、科技活动周、校园科技文体节等重大节点,在每年的科技创新大赛、机器人竞赛之后,学校都利用电子屏、宣传橱窗等展示学生们在活动中获奖的图片及专题介绍。

    通过评选优秀教师表彰激励。每年年终评选优秀科普教师,考核中对科普教学与辅导成绩突出的班主任和辅导教师评优评先给予倾斜,职称评定时给予加分,每年为评出的优秀科普班主任和优秀科普教师颁发证书和奖品。

    学校科普实践的三点认识

    “一把手”抓科普,“五手指”齐联动。因为中考因素,在初中推进科普教育肯定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阻力与困难。所以,首先必须有“一把手”校长重视,才能切实拉动“五手指”一起动,科普校本课程效益才能真正发挥出来。为此,学校成立了新的职能部门——科普中心,纳入教学管理与考核体系;将科普校本课程纳入七年级的每周课表,做到教材、教师、时间、地点四落实;大力培育科普辅导员队伍,把对科普教育感兴趣、有潜质的学科教师培训转化为专职科普老师,鼓励一些物理、化学教师兼任科普辅导员,并特聘高校、大型企业的技术骨干为校外科普辅导员;借力省市课题研究的成果,陆续开发出十几种科普校本教材;在市区教育局、市区科协的大力支持下,先后建成校园科技馆、创客实验室、3D打印室、天象馆、机器人活动室等科普馆室。

    分三层推进,注重素养提升。在七年级,我们重在激发兴趣,让刚进入中学的学生产生求知的欲望,培养科学认知、细心观察、分析思考、创新思维等习惯。

    到八年级,重在训练技能,通过科普课教学与少年宫活动,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及至九年级,重在提升素养,培养学生初步掌握科学的学习、思维方法,在促进学习成绩提高的同时,善于观察,善于思考,有所发明,有所创造。

    以兴趣引导,启迪思维创新。通过读科学简史、做有趣的实验、讲名人因兴趣而成功的故事等方式,激励学生热爱科学;通过身边的科学现象,让学生结合家庭和社会上所听、所见、所感兴趣的事件和现象,有效运用所学方法发现问题,经过学校筛选提炼生成切合学生实际的问题并引导他们自主探寻,再匹配相关的科技小组活动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通过动手实践,尝试成功,对在科普活动中表现优秀的学生每年表彰总结,在校园内形成学科学、爱创新的文化。

    系列科普教育活动不仅使学生有效地掌握并运用观察、收集数据、提出假说等科学的方法,越来越多的交互性教学系统也为学生提供了必要的反馈,帮助和鼓励学生对有关概念、方法进行选择和决策。不仅没有影响学生文化课的学习,反而优化了学生的思维方法与创新意识,更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研究与动手操作的能力。近年来,我校学生在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国际发明创新展览会、中学生水科技发明比赛、学生机器人比赛、电脑制作活动、气象科普知识大赛等市级以上竞赛中获得各类奖项1500多人次。系列科普教育点亮了学生智慧之光。

    (作者系安徽省马鞍山市第七中学校长)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