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艺术特色 助力多彩童年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20-12-19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艺术教育的目标是使人在创造的过程中,变得更有创造力,而不管这种创造力将施于何处。”美国当代教育家、心理学家罗恩菲德如是说。艺术教育在一个人的发展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成都市温江区东大街第二小学早在2001年就被评为四川省艺术特色学校,近20年的时间里,学校一直紧跟时代发展潮流,深耕艺术教育特色,在尊重学生发展规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形成了别具一格的艺术类“走班”制教学形式。尤其令人惊叹的是,学校正以每年400以上人次获美术类等级奖、500以上人次获音乐类等级奖的卓越成绩,真正实现让艺术走进学生心灵的目标,为构建每个学生的多彩童年,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艺术“走班”“13课”,艺术课程“2+N”

    作为学校校本课程的一个分支,艺术“走班”课程在全面提升学生艺术素养、艺术情趣、审美观和审美理想的基础上,创设出围绕音乐、美术、非遗三大类,共计13种艺术课程,分别包括:音乐类——少儿合唱、口风琴、木笛、中国舞、街舞、拉丁舞;美术类——中国画、少儿线描、油棒水彩画、创意手工、少儿泥塑、少儿书法;非遗类——糖画。

    少儿合唱,通过声乐、乐理、视唱练耳、乐曲的系统教学,培养学生独立识谱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演唱水平和演唱技巧,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音乐记忆力和音乐表现力,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口风琴和木笛,通过训练学生木笛的基本吹奏技巧和口风琴的弹奏技巧,提升学生独奏和合奏乐器的水平,持续激发学生对乐器的兴趣,发展学生对音乐的审美体验,开发学生音乐的创造性潜质,培养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中国舞、少儿街舞、拉丁舞,通过训练肢体的灵活性和柔韧性,磨炼学生的意志,提升团队协作的能力,塑造优美体态,提升学生对音乐的多元理解与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舞蹈文化修养和艺术创造力,陶冶情操。

    中国画、少儿线描、油棒水彩画,通过临摹、写生、创作的训练,提高学生用笔、用墨、构图、线条、肌理及油棒与水彩相互渗透的表现力,熟练掌握国画颜料的特性、染色技巧以及“油水分离”和“色彩渗透”的表现技巧,提升学生的审美体验和美术素养。

    创意手工,顺应中低段学生的“智力就在手指尖上”的心理生理特点,以手工制作为切入点,通过撕、粘、捏、折、剪、刻、拼、拓、扎、贴等操作训练,提高学生的造型能力和对美的观察力、理解力、感知力、鉴别力。

    少儿泥塑,通过捏、挖、搓、挤、压等泥塑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造型与表现”能力,发展学生的感知力、观察力和创造力,提升学生泥塑创作的艺术素养。

    少儿书法,通过对横、竖、撇、捺、点、提、竖钩、竖弯钩、卧钩、斜钩、折等笔画的学习,训练学生书写楷书的技巧,通过对执笔、运笔、点画、结构、布局、章法的系统训练,掌握汉字的书写方法和规律,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修养。

    糖画,通过抖、提、顿、放、收等基本技法的系统训练,培养学生精细的动手操作能力,通过对花鸟鱼虫等糖画的练习与创作,提升学生实践创造能力与艺术鉴赏能力,陶冶情操,弘扬民间艺术,推动糖画技艺的不断发展。

    学校经过4年反复实践与教研,组织艺术教师编写印制的针对13门艺术课程的校本教材投入使用,提高了艺术“走班”课程的传播力,也进一步促进了艺术“走班”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

    学生在两门国家艺术课程(音乐课、美术课)的基础上,可从13门“走班”课程中选择自己喜爱并适合自己个性发展需求的多门课程进行学习,满足了学生对艺术发展的多元化需求,促进了学生艺术个性的差异化发展。

    网上选课靠“抢”,“四位一体”监测

    13门课程已经在温江区东大街第二小学三年级实施了5轮、四年级实施了4轮。每学期伊始,学校都会在网上“走班”选课平台上列出课程清单。学生家长可在规定时间内线上选课,按照时间优先、满额为止的原则选课。有些“热门”课程,比如泥塑、街舞、少儿创意手工等,“一秒报满”。

    “网上限时选课,线下统筹调剂”,对因各种原因未选课及未选到满意课程的学生,学校会统一时间进行线下统筹调剂,按照缺额原则,学生在未达到班额上限的学科内,进行现场选课。学校还会为“走班”初期(4周内)不满意的学生提供一次统筹微调机会。

    在选课全部结束后,网上选课平台会按13门艺术“走班”课程和行政班自动生成艺术“走班”学科学生选课清单和行政班学生选课清单。清单会第一时间被反馈到“走班”执教教师和行政班班主任处,从而迅速完成“走班”学生的分班建制。

    “走班”教学课程依靠“教导处、班主任、任课教师、‘走班’课代表”四位一体监测模式,严防“真空漏洞”:

    一是实行“定座实名制”,严格考勤制度。教学班任课教师排定座位后,每个学生将自己的班级和姓名贴在课桌前侧,上课时对号入座,不得变更,讲桌上贴“走班”座次表,方便考勤和管理。

    二是明确行政班班主任和“走班”执教教师职责。利用“两表”——行政班班主任的“‘走班’学生情况一览表”和“走班”执教教师用的“学生艺术课程‘走班’学习情况评价表”,对“走班”教学进行及时监控。“走班”执教教师每次教学结束后,需将学习情况评价表拍照上传到“走班”教学工作群。各班班主任及时查看、下载,并依据“走班”执教教师的相关反馈,完善本班学生艺术课程“走班”学习情况一览表,第一时间将当周本班学生艺术课程“走班”学习情况一览表上传到教导处。

    三是设立13名艺术“走班”总课代表。总课代表即“走班”教学班班长,协作“走班”任课教师落实各项工作,各行政班设立最多13名课代表,负责行政班分科学习考勤工作。

    四是教导处量化班级考核指标,每周通报。每周班级“走班”学习总分为100分,出勤分10分,学习纪律分60分,学习效果分30分(学习工具与材料准备分为20分,抽测成绩分为10分)。教导处每周收集13名总课代表的考勤数据和任课教师的评价数据,算出每班的得分,每周公布考核数据,教导处将考核数据作为班主任个人量化的一部分,也作为班级量化的一部分。

    量化课程评价机制,学生、教师“两手抓”

    2013年,学校在梳理多年办学经验时,明确提出教师要“敬人、敬事、敬规则”,校本课程的开发思路为“国学浸濡谦谦君子,艺术熏陶阳光少年”。为了推进艺术“走班”课程的切实实施和真正落地,学校探索形成了艺术“走班”课程评价方法——“积分评价”和“等级评价”,分别评价学生学习效能和教师执教效能。

    每学期期末,学校会综合“过程性评价和能力测评”对学生学习效能进行积分评价,明确学生下学期的选课权。

    学生艺术“走班”课程综合分(100分)=出勤分(18分)+学习表现分(12分)+作业分(10分)+学期综合测试认定(60分)。学生“走班”学习成绩分4档:60分以下为不合格、60—69分为合格,70—84分为良好,85分以上为优秀。

    综合分不合格的学生没有其他学科的选课权限,不能“出”,下学期需要继续选择该课进行学习,直到合格为止;综合分合格和良好的学生取得下一学期选课权,可以选择其他课程,也可以选择留在该班继续学习;综合分优秀的学生下一学期必须选择其他课程学习,即必须“出”(师生双选留下的除外)。学校会综合学生两年的积分情况,对学生的艺术素质进行阶段性评价,并进行表彰。

    与此同时,学校把艺术“走班”课程的执教效能评价权重的60%放给班主任和学生,教导处根据平时抽查执教艺术教师撰写的课程纲要、教学计划、备课及上课情况,对“走班”课程的实施进行综合打分,组织班主任和“走班”学生对艺术课程进行综合评价,按“433”的权重计入考核总分。

    对于综合得分在90分以上的艺术课程授予学校重点课程称号,对于综合得分在80—89分的艺术课程授予特色课程称号,予以表彰奖励并保留;对综合得分在70—79分的艺术课程,不授予任何称号,并敦促执教教师予以完善,并在该期期末进行课程完善的论证和评估;对综合得分在69分以下的艺术课程敦促整改,连续两年综合得分在69分以下的课程给予注销,另行申报其他模块的课程。

    有人说:“艺术教育对于唤醒与塑造儿童的美感,具有重要的意义。每个儿童内心深处都有一种审美的潜能,只是它取决于是否能够被唤醒。”成都市温江区东大街第二小学在多年的艺术“走班”课程实践中,一次又一次将学生们带向更多更大的舞台:2017年7月,学校合唱团在成都电视台与5支国外少儿合唱团同台演出;应邀参加“2017中澳校际文化艺术交流”演出活动;2017年10月学校少儿合唱团获全区合唱比赛冠军;2017年,学校校园剧获成都市二等奖;2019年,在第八届温江区学生综合运动会上,学校街舞社团在规定街舞套路和自编街舞套路比赛中均获全区冠军;2019年10月,学校糖画班3名学生参加“天府小匠人”决赛,获“成都市非遗小小传承人”称号……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