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构建高水平课程思政工作体系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20-12-2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所有课堂都有育人功能”“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浙江按照总书记的要求,全面贯彻落实《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着力构建高校课程思政工作体系。

    一、围绕“建什么”,精心谋划课程思政定位。我们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全面开展高校初心使命大讨论,进一步明确“育人先育德”的理念,引导每一位专业课教师不断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和责任。

    二、围绕“怎么建”,不断充实课程思政资源。一方面,我们组织高校深度挖掘各类课程的思政教育“切入点”“动情点”“融合点”,努力通过专业教师潜移默化、春风化雨的教学,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有机融合。另一方面,充分利用浙江“三地一窗口”的政治资源和实践资源,帮助专业课程丰富“课件资源”,编写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浙江的实践》等思政教材。

    三、围绕“谁来建”,打造高素质课程思政队伍。2019年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意见》,规定“所有教师每学年40学时集中政治学习”,还将教师参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化为工作职责,计算工作量、落实相关待遇。今年开始,组织高校将课程思政纳入教师岗前培训、在岗培训和教学能力提升范畴。同时,积极用好两支“编外教师”队伍:一是领导干部。迄今省委、省政府领导已为高校师生作形势与政策报告达350余场。二是优秀模范。组织开展“浙江人文大讲堂”系列讲座,邀请劳动模范、优秀浙商、工匠名师等为学生开设“大思政”课堂。

    四、围绕“为谁建”,着力提高课程思政实效。将学校课程思政教学情况纳入本科教育和高职教育述职评议范围,把课程思政教学成效作为本科教学分类评价的重要内容,并在教学成果奖、教材奖、教学名师、一流课程等各类教学成果的评比表彰奖励中突出课程思政权重。探索完善“学评教”机制,把课程思政的成效纳入教师评价体系。根据2020年全省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状况滚动调查显示,我省大学生对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满意度达到93.8%。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