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中国高等教育十大关键词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20-12-2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如何落实新文科建设理念

    贺祖斌:作为高等学校如何来推进新文科建设?一是专业优化,积极发展文科类新兴专业,不断优化文科专业结构;二是课程体系,开设跨学科跨专业新兴交叉课程、实践教学课程,培养学生的跨领域知识融通能力和实践能力;三是模式创新,聚焦应用型文科人才培养,促进学界业界优势互补;四是质量文化,坚持学生中心、坚持产出导向、坚持持续改进,构建中国特色的文科教育质量保障体系。要将新文科建设的理念和方案落实,需要学校顶层设计、文科学科、教学管理、师生共同努力。

8.医学教育国际认可

    事件回顾:6月,教育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工作委员会以“无条件通过”成绩正式获得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WFME)医学教育认证机构认定,标志着我国医学教育标准和认证体系实现国际实质等效,医学教育认证质量得到国际认可。

医学毕业生跨国界流动取得入场券

    贺祖斌:医学教育显示一个国家的健康力。这次医学教育认证机构通过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的认定,标志着认证机构的资质、认证标准与流程以及认证后的监督、决策过程得到认可,标志着所认证高校的医学教育质量已达到合适且严谨的国际标准,也标志着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以及保障体系建设取得新的成绩,为中国医学毕业生跨国界流动取得了入场券。同时,面对世界医学发展的新动态,迫切需要从健康中国的高度加快医学教育改革。

医学教育改革仍有相当长的路要走

    储召生:无论西医或中医,目的都是让人增进健康、减少病痛、延长寿命。治病方法也应是多元的,既有科学的、哲学的手段,也有技术的、人文的手段。北京协和医学院院长王辰院士就认为,高中毕业直接学医是我国医学教育的一大短板,因为他们普遍缺乏人文、管理等多学科必备素养。我国这种按生物医学培养的教育模式,与国际主流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教育模式相去甚远。这或许也是“新医科”的努力方向之一。

9.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

    事件回顾:9月1日,中央深改委审议通过的《关于新时代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的若干意见》强调,主动对接重大区域发展战略,突出优势特色、汇聚办学资源、促进要素流动,激发中西部高等教育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推动形成同中西部开发开放格局相匹配的高等教育体系。

是构建高等教育强国的需要

    储召生:建设高等教育强国,仅拥有若干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批世界一流学科是远远不够的,强大的高等教育体系必定是一个相对均衡的生态系统。中国高等教育资源仍然存在区域失衡现象,整体上看,我国高等教育已经实现普及化,但是对于中西部省份如云南、广西、贵州、西藏等,却仍处于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的集群发展,要从以往粗放型的省域布局,转变成精细化的城市布局。

形成区域高等教育特色办学

    贺祖斌:对中西部高等教育的发展,我认为有两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一方面,逐步形成区域高等教育特色办学、错位发展格局。高校根据自身办学层次、办学类型及资源优势不同,形成独特的办学特色,集中资源突出亮点。另一方面,深化区域高等教育协同发展。高校在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中,构建高校、企业、行业和地方政府之间相互协作、优势互补、资源整合的格局,形成开放共享的协同育人体系。

10.独立学院转设

    事件回顾:5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独立学院转设工作的实施方案》,明确到2020年末,各独立学院需要全部制定转设工作方案,同时推动一批独立学院实现转设。

推动应用型高校发展的新机遇

    储召生: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独立学院发挥了满足高等教育多样化需求和推动体制创新的作用。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形势下,独立学院转设并规范发展,势必将推动应用型高校的专业设置对接社会需求、课程内容对接职业标准、教学过程对接实践过程,把办学思路真正转到服务地方、聚焦应用、增强“双创”上来。

明确独立学院转型发展的路径和方向

    贺祖斌:在推动独立学院转设过程中,关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理清产权问题,依据相关制度、政策,明确相关主体的产权和利益;二是创新转设路径,独立学院转设要因地制宜,探索符合政策要求的多样化转设模式;三是明确发展定位,坚持聚焦应用、错位竞争的发展路径,构建特色鲜明的学科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我国现有的独立学院全部实现转设,将是我国应用型高校又一次大的转型和发展。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