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中国教育信息化十大关键词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21-01-02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点评人:钟柏昌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教授、博导 点评人:黄蔚
中国教育报信息化版主编 点评人:张学波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副院长 插图设计 林芷华

    2020年对教育信息化界来说是非常特殊的一年,新冠疫情的暴发,催生和改变了教育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逐步形成了新的教育生态,信息化对教育的深刻影响从“遭遇战”变成了“持久战”。中国教育报信息化专刊特邀请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副院长张学波,教授、博士生导师钟柏昌对“2020年教育信息化十大关键词”进行深度分析和点评。

    1.在线教育抗疫

    事件回顾:

    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引发了一次“史无前例、世无前例”的大规模在线教学实践。教育部启动“停课不停学”工作,开通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通过电视空中课堂保障没有网络或网速较慢地区学生的居家学习;全国1454所高校开展在线教学,103万名教师在线开出了107万门课程,在线学习的大学生共计1775万人;会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弹性教学手册——中国“停课不停学”的经验》,为世界各国在线教学提供了中国方案。这次疫情,以信息化有效支撑了近3亿师生的在线教学,交出了一份合格的答卷。

    专家点评:

    受疫情影响,2020年是在线教育快速发展的一年,引发了一次“史无前例、世无前例”的大规模在线教学实践。

    “战疫”成功为在线教育的大面积开展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全社会对教育信息化的认识发生了质的飞跃,也激发了学术界广泛而深入的理论研究。然而,这既是一场“遭遇战”,于未来而言则更像是一场“持久战”。无论如何,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没有教育信息化就没有教育现代化。但实现常态化发展还有较长的路要走,亟待新思路、新技术和新方法的探索与实践。

    2.三个课堂与扶贫攻坚

    事件回顾:

    2020年3月3日,教育部印发指导意见,指导各地推进“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和“名校网络课堂”三个课堂应用,旨在利用教育信息化手段促进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和教师专业发展。

    11月10日,全国民族地区“智能教育试验区试验校”教研活动暨教育信息化与学科创新融合智慧课堂研讨活动在贵州省黔西南州兴义市举办。

    专家点评:

    “三个课堂”的政策背后都有一个重要的出发点,即通过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促进教育公平、实现教育精准扶贫和助推教育现代化。2020年是脱贫攻坚战的决战之年,“三个课堂”有效促进了民族地区尤其是“三区三州”的教育精准扶贫,探索了一条教育精准扶贫的新路径。

    华南师范大学联合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广东省教育技术中心和西藏林芝市教育局举办了第一届粤藏教育信息化帮扶促进研讨会和送培活动,有效展示了“三个课堂”在当地的适用性。

    2021年将是“三个课堂”等政策持续落地的一年,同时也是国家“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教育信息化助力教育精准扶贫将会持续发挥其效用,尤其是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广泛应用,可以深刻变革人才培养模式、教育治理体系和教育服务方式,为深入推动教育扶贫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3.教育APP治理

    事件回顾:

    2020年5月1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管理局发布《关于侵害用户权益行为的APP通报(2020年第一批)》,截至12月21日,共发布七批侵害用户权益行为的APP,其中有相当一批为教育APP。

    专家点评:

    教育APP通常会明确要求获取用户的位置信息、学校、年级、年龄、性别、学习爱好等信息,也必然记录学习过程和结果信息。遗憾的是,这些信息将成为教育APP营运商或其合作伙伴推销产品和服务的重要来源,这也是这些企业在免费模式下“流量换流水”的生存法则之一。

    从企业生存的角度,对部分功能收费且遵循自愿付费原则,符合市场营运的基本规范。然而,和隐私信息的界定一样,哪些功能属于基础服务不应收费,哪些功能属于增值服务可以收费以及收多少,界限依然比较模糊,缺少规范性的要求,且违规后的惩罚标准也不明确或缺少震慑力,增加了监管的复杂性。

    4.人工智能+教育

    事件回顾:

    2020年11月20日—21日,教育部在宁夏石嘴山市召开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暨加强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现场推进会。会议总结了近年来各地利用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和促进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经验成果,分析当前我国教育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对下一步运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破解教师队伍建设突出问题、全面深化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改革等工作进行了部署。

    12月7日—8日,第二届“国际人工智能与教育会议”举行,主题为“培养新能力,迎接智能时代”。会上介绍了中国政府在全力实施2030年教育议程、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实践探索。

    5月30日,华中师范大学启动成立人工智能教育学部,旨在打造人工智能教育领域人才培养、科研创新和智库研究的新高峰,推动教师教育改革与示范。

    专家点评:

    与在线教育一样,“人工智能+教育”是2020年教育信息化发展中的另一条主线。这条主线不仅体现在多个高校人工智能教育研究机构的成立,还体现在一大批学术会议对人工智能教育主题的聚焦。目前,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不仅存在技术瓶颈,缺少成熟的高技术产品和应用案例,而且在安全、隐私、公平等方面存在较大的伦理困境。

    人工智能与教育的深度融合,乃至整个教育信息化建设都离不开大量高水平人才的参与。师范院校教育技术学专业作为承担教育信息化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发展前景可期。教育技术学科在“战疫”期间的亮眼表现,在2020年高考招生中有非凡的表现,在毕业生就业方面也得到了用人单位的青睐。

    未来随着疫情的持续,以及人工智能带来的新的增长点,教育技术学专业的知名度和认可度将有望得到进一步提高,与人工智能教育相关的研究机构、学部院系、专业和实践基地也将不断增多,有望扭转教育技术学专业办学规模缩小的局面。然而,面对新形势,人工智能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所需的课程、师资、实验室、实践基地等的建设将面临较大的转型升级压力,人才培养单位所需的经费和政策支持有待大幅改善。

    5.在线一流本科课程

    事件回顾:

    2020年11月24日,教育部公布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结果,共计5118门,其中,线上一流课程1875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728门,线下一流课程1463门,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868门,社会实践一流课程184门。

    专家点评:

    一流本科课程也被俗称为“金课”。在首批国家级五类“金课”中,与教育信息化直接相关的有三大类:线上一流课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合计3471门,约占68%。

    在最新公布的省级“金课”中,三类“金课”同样占有较大比重。由此可见,教育信息化在国家“金课”建设中发挥了重要影响力。

    展望2021年,第二批国家级“金课”的认定也将进行;为备战国家级“金课”的遴选,各省级教育厅也将陆续公布省级“金课”的认定名单。

    随着在线教育在高等教育领域进入常态化发展阶段,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将占据更大比重,成为“金课”遴选的重头戏。作为一流高校建设和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的重要指标之一,各所学校也必将加大力度支持一流课程的建设和申报,一流课程也将成为高等教育资源分配的一个重要杠杆。

    6.开放大学综合改革

    事件回顾:

    2020年9月2日,教育部印发《国家开放大学综合改革方案》,提出经过5年左右时间,通过改革和优化开放教育办学体制机制,解决定位不清晰、体系不健全、质量不高等问题,使国家开放大学成为我国终身教育、在线教育的主要平台,成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重要力量和技能社会的有力支撑。

    12月底前,39所(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13个计划单列市或副省级城市)省级广播电视大学将统一更名为地方开放大学,并向教育部备案。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