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教育强国战略 写好“奋进之笔”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21-01-12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河南省水环境与健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全国民办理工高校新工科教育论坛在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召开

    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年份,受新冠疫情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然而,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毕业生就业率却逆势上扬,尤其是护理、康复治疗等特色专业的毕业生成了“香饽饽”。护理专业优秀毕业生张珂珂被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评选为“2019—2020大学生就业创业年度新闻人物”,这也是本年度河南省仅有的获得国家级别就业创业年度新闻人物荣誉的毕业生。

    除医学相关专业就业率一路走高、热度不减外,机电、建工、经管、大数据、药物制剂等专业学生还没有毕业,就被用人单位“预订”。毕业生就业呈现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双高”局面,这缘于学校搭建的实践实训、成果孵化、校企协同等多元发展平台让学生练就了过硬的本领。

    “夺冠军,何论老校新校;获大奖,不分公办民办。”这是校长在大学生科技竞赛表彰大会上对全体师生的殷切寄语。近两年,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师生获得省级以上奖项500余项,其中国家一等奖60余项。学校以特色品牌培育为引领,围绕河南省重点领域和重点产业,建设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打造省级特色专业、品牌专业。天道酬勤,业道酬精。近几年,学校获批省级科研创新平台和省级教学工程项目数量均居河南省同类高校前列。

    特色品牌建设有效促进了学校高质量发展,学校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逐年提升。一系列成绩的取得,充分展示了学生较高的科学素养和技术水平,彰显了学校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培养特色。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成绩的背后是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在新一届校领导班子带领下,深入开展“三风”建设,大力实施学校制定的“轩辕计划”,以守正出奇、品牌制胜战略推进应用型大学建设向更高质量、更高水平迈进的不懈努力。

    明确目标,建设特色鲜明的应用型民办大学

    自2016年顺利通过教育部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以来,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坚持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以先进的办学理念和清晰的办学思路,聚焦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创新发展。围绕“把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建设成为实力雄厚、特色鲜明、品质一流的应用型民办大学”的发展目标,“十三五”期间,学校领导班子统筹谋划,明确转型目标,完善顶层设计,系统规划转型发展路径。全校上下进一步转变观念,统一共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推进应用型专业集群建设、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为突破口,全面推进学校整体转型发展,全力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把党的政治优势与学校的体制优势结合起来,把党的政治建设与学校的改革发展结合起来,致力于扎根中国大地把学校办成全国名校。近年来,学校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以“四个服务”“九个坚持”为根本遵循,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切实发挥党委政治核心作用,严格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把“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有机融入“崇德尚术,全人教育”的内涵体系,力求人才培养过程中既凸显应用知识之法的专业规格,强化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又恪守知识应用之道的德育规格,厚植远大理想和人文情怀,以实际行动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

    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以思想建设为核心、以制度建设为保障、以队伍建设为基础,全面推进特色鲜明的应用型民办大学建设。在思想建设上,进一步强化应用型本科思维、强化质量立校意识,通过举办全国民办理工高校新工科教育论坛、全国民办高校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培训会,先后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原校长李培根教授,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名誉会长周远清教授,加拿大工程院院士、CSCE主席A.Ghani.Razaqpur,日本常枼大学青山满喜教授等数十位国内外知名教育专家作主题报告或讲座,深入剖析国内外应用型高校学科专业发展情况及新时代人才培养的新趋势、新要求和新模式。除专家学者外,来自企业、行业一线的科技工作者、工程师和企业家也都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积极建言献策。学校还在学习借鉴校企合作和欧美先进教育经验基础上,创新性地将“大应用观、大工程观、大职教观、大文化观”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在制度建设上,学校出台了应用型大学建设一系列规章制度,系统规划了转型发展路径。实行“一院一政策”“一院一品牌”,推动管理重心下移,充分激发院(部)办学活力,彰显专业学院特色优势。坚持校企合作协同创新,明确了产业(行业)学院建设模式、内容和管理机制,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保证经费向产业(行业)学院建设、产教融合项目倾斜。

    在队伍建设上,学校大力引进具有企业工程、管理背景的人才,同时选派教师到企业行业一线进行生产实践、学习观摩、挂职锻炼、顶岗实践,强化“双师双能”。持续实施“专人专议”“一人一策”,柔性引进知名专家到校兼职,通过实施“重奖高端、助优中坚、扶强青年”的人才政策和统一化与差异化相结合的培养策略,优化教师梯队,促进不同层次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通过开展“两学一创”(“两学”即通过多种形式,学习上级主管部门的有关文件和领导讲话,学习新时代高等教育涌现的新理念、新方法;“一创”即根据新理念、新精神、新方法,专任教师创新教育教学方法、管理人员创新管理方法、服务人员创新服务模式)活动,引导教师依照“问题—选题—课题—成果”的思路,开展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积极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路径与模式。

    守正出奇,以新工科建设领跑学校教育变革

    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现有本科专业47个,其中工科专业27个,占57%。面对新经济对工程技术人才提出的新要求,学校在做强传统工科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新兴工科,做优特色学科。

    学校紧跟新工科背景下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为特征的新经济发展步伐,结合河南省推动“五区联动”、“四路协同”、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人才需求特点,主动适应全省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主动对接智能装备、现代生物和生命健康、新一代人工智能、商务服务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新兴服务业需求,围绕地方紧缺专业或专业空白点,构建了先进制造、康复养老、现代服务、城乡建设等4个专业集群,专业设置上以机器人工程、大数据、物联网工程、现代物流、养老护理等为主,更加适应河南省产业需求、新型城镇化建设、民生改善需要,确保专业建设结构更加合理,与地方主导产业发展同频共振。

    “学科特色凝练工程”项目经过多年建设与发展,结构工程被评为省级重点学科。目前,学校有河南省一流专业3个、河南省特色专业1个、河南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4个、河南省民办高校品牌专业12个、郑州市重点(示范)专业6个。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的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格局已经形成。

    在应用型新工科人才培养方面,学校积极拓展思路、创新工作方法,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建设多样化的人才培养体系。在实施“三合三双三对接”(学产结合、学研结合、学社结合,双主体培养、双平台育人、双维度评价,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对接、专业教育与职业方向对接、学校培养与产业培养对接)人才培养模式基础上,不断建设和完善由学科大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跨学科人才培养模式等构成的多样性跨学科人才培养体系。同时,通过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以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和国家专业类教学质量标准对标为抓手,建设高标准实验实训中心和协同创新平台,以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为路径,大力推行“校中厂”“厂中校”模式。目前,学校探索校企共建了“华为网络学院”“金蝶精一学院”“智能装备产业学院”“电子信息产业学院”等4个产业(行业)学院,按照企业化的运作模式构建“教学工厂”,使其具有教学、生产、实训、培训、考证、技术服务等多种功能,真正做到了“学中做,做中学”,打通就业的“最后一公里”,实现了学生毕业与就业“无缝连接”。

    学校还不断完善和深化企业定向冠名班等合作模式,为校企协同育人、学生就业创业搭建平台。现开设有京东物流班、君和营销班等13个冠名班,校企联合申报应用型研究课题,共同编写应用型特色教材,促进科研成果进行教学转化。学校8部教材入选河南省“十四五”普通高等教育规划教材立项建设名单,在全省参评的56所大学中名列第13名、民办高校之首。

    信息工程学院按照“创新型、综合化、全周期”的工程教育认证理念,优化和调整专业结构,打破专业、学科、学院界限,促进学科专业融合,优化人才培养知识结构,构建复合型人才培养机制,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间的有效对接。深化产教融合,完善校企双方互利共赢的合作机制,充分利用企业工程实践优势,搭建协同育人平台,其中亿鸿通讯实训中心实验设备价值800多万元,设备由企业无偿提供,是河南省高校中仅有的以运行维修、维护为主要功能的校内实训室,使学生在实践与操作中提升创新能力。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