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报国从“天边”到“身边”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21-02-27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握紧榜样“接力棒”,跑出发展“加速度”

    “退休后三十年如一日坚守实验室的宋金如教授是一位怎样的可爱奶奶?”“院士学长王耀南教授当年在学校是如何求学的?”……东华理工大学的“核新讲坛”是青年学子们最为追捧的活动,场场座无虚席。学习研究、创业实践、自立自强、科学创造、公益服务等领域的师生典型纷纷登台宣讲,将自己的经历变成鲜活、生动的成长教材。

    目前,“核新讲坛”已开讲500余场,成为“东华理工名片”中浓墨重彩的一笔,让10万余学子现场感受榜样力量。

    “我活着的时间不多了,要珍惜时光,多干事,才不愧于党的培养。”在核军工故事分享会上,宋金如哽咽难言,听众也数度落泪。

    “年衰岁暮,初心弥坚,宋老师这么大年纪还在拼尽余生之力感恩党、服务师生,这份对党、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忠诚让我深受震撼!”听了“90后”宋老师的肺腑之言,“90后”的张欣泪水夺眶。

    同样打动人心的场面也发生在周义朋的故事分享会上,现场400人把报告厅挤得满满当当,甚至有同学围着讲台席地而坐。

    “我们很喜欢听老师分享他在新疆野外科研的经历,希望我在学业有成之时,也能像他一样将专业知识用到国家、社会、人民最需要的地方!”报告结束,同学们蜂拥而至。大家热情地围着周老师,一聊就是几个小时,茶水放凉了也浑然不觉。

    思政课不只局限在校园,李荣同的言传身教也在田间地头。

    “8月暴晒的时候,李老师经常到田地里帮农户采摘秋葵花。有些同学看田里太泥泞,采摘又辛苦,有些不情愿。但李老师不一样,他把裤脚一卷,拿起袋子就下田。”学生熊雨田的话语里透着满满的敬佩,“他常告诉我们‘只要是帮助农民的事,我都愿意做’,这两年直播带货比较火,李老师也学起了直播,想帮助村民把山货卖到山外去。”

    “每年暑假我们都利用社会实践,把学生带到老师们工作、服务的现场,在田间地头感受老师们的初心。”2019年,东华理工大学团委书记曾华负责带队到李荣同服务的黎川县。

    “下午三点多,李教授带我们去栽种菌菇的大棚。大棚帘子一打开,热浪袭来,我们都站不住脚,但看到老师迎着热浪走进大棚,同学们也默默跟了进去。”曾华说,那一刻,自己明白了榜样的力量。

    在榜样的带领感召下,东华理工大学不断涌现出感人事迹,包括勇救落水儿童的张勇烈士、执行任务光荣牺牲的毕业国防生刘刚烈士、抗洪英雄程扶摇烈士等一批英雄学子。在抗击新冠疫情和防汛救灾中,学校青年学子“疫”不容辞、闻“汛”而动,1000余名大学生投身志愿服务一线……

    “握紧榜样‘接力棒’,跑出发展‘加速度’,学校将继续传扬核军工精神,为服务国家特殊重大战略需求和区域发展贡献强劲‘核动力’!”东华理工大学校长孙占学说。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