赓续红色基因赋能乡村振兴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21-04-29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近日,有媒体报道,河南理工大学建艺学院原院长、“草帽教授”陈兴义多年来坚持到河南省焦作市开展农村调研,了解乡村现状、思考发展对策,总结出“打造红色走廊、开发红色产品、形成红色产业”等12条路径,在激活老区红色基因的同时,带领老区人民实现乡村振兴、走向共同富裕之路。该新闻引发了对如何赓续红色基因赋能乡村振兴的讨论。

    究竟什么是红色基因?新时代该如何传承和弘扬红色基因?特别是,当前我们怎样才能将红色基因与乡村振兴进行深度有机结合,从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中,文化振兴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我国广大乡村蕴藏有巨大的宝贵的“红色基因库”。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创造、积累的先进思想因子的结晶,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世界优秀文化的继承、发展与创新,是凝聚各方力量的先进文化。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充分发挥红色文化的优势,拓展乡村文化建设的视野,有助于推动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

    激活红色基因,用好红色文化,还须多措并举、全面发力,以不断培育乡村振兴的新动能和新优势。

    首先,要正确把握红色文化的深刻内涵,秉承“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的理念,毫不动摇坚持红色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的引领作用。在当前的乡村振兴过程中,必须不断探究红色文化资源的符号化设计价值与途径,大力创作红色优秀文化艺术作品,广泛开展乡风文明创建活动,走好文化兴村之路,为实现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其次,要最大限度地优化、整合和利用各种人力、物力、财力以及其他社会资源,合理利用红色文化资源的经济价值,全方位拓展红色产业链条,努力催生新产业新业态。一方面,要做好顶层设计,强化红色文化内涵发掘,着力在发展红色文化旅游产业上下功夫,切实促进农民增收和产业振兴;另一方面,要培育农业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协同发展,打造产业融合发展新载体新模式,不断突出“红色+乡村振兴”“红色+绿色生态”等“红色+”品牌,形成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功能互动、互惠多赢的红色资源一体化产业新格局。

    再其次,要做好传承红色基因、激活乡村振兴的各类人才资源的教育、培养与建设工作。当前经济和产业发展瞬息万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创新是第一驱动力,必须破解人才瓶颈制约。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要着力培育和发展一支心系乡村发展的年轻干部队伍、一批乡村地区需要的科技型人才和一群心怀理想的创业人士。他们既要有学历、懂科技、爱农村,更要有家国情怀,能坚守自己的“根”和“魂”,能在乡村振兴中主动当好红色基因的传承者和实践者。

    乡村振兴这幅“画卷”,既要看得见绿水青山,也要留得住金山银山,我们要充分激活红色基因,让红色文化的力量不断赋能和助推乡村振兴提质增效、行稳致远。

    (作者系伊犁师范大学“一带一路”发展研究院副院长)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