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21-04-3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办有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

    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时发表的重要讲话高屋建瓴、思想深邃、内涵丰富,高度肯定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成就,就新时代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发展任务、发展道路提出了殷切期望和明确要求。这篇讲话与总书记关于高等教育的系列重要论述和关于北京大学的重要讲话、回信精神一脉相承,同时又根据新形势提出了许多新论断,对北大实现高质量、内涵式新发展具有全局性、方向性的重大指导意义。

    北大党委高度重视,第一时间召开校党委常委会,安排理论中心组学习,并就全校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作出部署。今年是党的百年华诞,也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我们要始终坚持以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引领,把学习讲话精神与当前正在开展的党史学习教育及庆祝建党百年系列活动相结合,紧密联系工作学习实际,努力开拓各项事业发展新格局,在服务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伟大进程中推动北大迈向世界一流大学前列。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首先要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

    总书记在北大指出,“要坚持党对高校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办好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必须有中国特色”。这次在清华大学,总书记讲话进一步明确,我们要建设的世界一流大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流大学。我们要按照总书记指示,坚持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认真落实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特别是进一步增强院系党组织的政治功能,明确其抓党建、促发展的主体责任。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基础性工作是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总书记在北大强调,“教师队伍素质直接决定着大学办学能力和水平”“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应该是师德师风”。在清华大学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指出,教师要成为“大先生”,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示范。我们要切实把师德师风作为第一标准,将其融入教师招聘引进和考核评价全过程,实行师德失范“一票否决”,同时深入挖掘北大历代优秀教师典型事迹,引导广大教师自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我们还要深化人事人才评价体系改革,引导广大教师围绕世界学术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各尽其用、各展其才。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关键是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总书记在北大考察时指出,“高校只有抓住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个根本才能办好”。这次在清华大学,进一步强调,要培养一流人才方阵,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应国家之所需,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重点。我们要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立德树人全过程,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北大近年来充分利用多学科综合优势,发挥高水平教师的积极性,开展了一系列跨学科交叉人才培养项目,在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方面取得了很好的经验。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要求,对现有学科专业体系进行调整升级,建设适合学科发展与国家需要的新型专业,做好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加快培养紧缺人才。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必须提升原始创新能力

    总书记在北大考察时强调,“大学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加强对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的攻关创新”。这次在清华大学,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一流大学是基础研究的主力军和重大科技突破的策源地。我们要以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用好学科交叉融合的“催化剂”,保持和巩固北大基础学科优势,产生一流学术成果;同时围绕“四个面向”,大力发展应用学科,加强产学研深度融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这次在清华考察,总书记作出了“一流大学群体”“一流大学体系”等新的重要论述。我们必须从国家发展全局来思考高校的工作,心怀“国之大者”,努力吃透这些新论述新精神的重要内涵。在推进更高水平的“双一流”建设过程中,北京大学将进一步深化与兄弟高校、科研院所、政府部门、企业等的协同创新,努力在一流大学群体中发挥骨干力量,在构建一流大学体系中发挥枢纽作用,共同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 龚旗煌)

 

    努力推进“双一流”高校建设

    在清华大学建校110周年校庆之际,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清华大学考察,先后视察了美术学院、成像与智能技术实验室、重点教学科研成果展示和西体育馆,了解学校深化改革、人才队伍建设、教学科研创新和服务国家战略发展等情况。随后,习近平总书记与师生代表座谈并发表了重要讲话,对高等教育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除了学习精神、提高认识,我们也把总书记的指示贯彻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学校对正在编制的“十四五”规划纲要进行了系统性的修改,用总书记的讲话精神指导学校未来五年的具体工作。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高校新一轮“双一流”建设也即将启动。总书记的讲话,对高等教育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深切期望,为在新发展阶段建设中国特色一流大学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让我们对“双一流”建设增强了信心,倍感振奋。

    总书记强调,一个国家的高等教育体系需要有一流大学群体的有力支撑,一流大学群体的水平和质量决定了高等教育体系的水平和质量。“双一流”建设是构建一流大学群体、提升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举措,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我们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作为未来“双一流”建设的首要任务,深刻认识“双一流”建设的重要战略意义,坚持和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深深扎根中国大地,加快具有中国特色的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

    构建一流大学体系,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

    总书记指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高等教育的需要、对科学知识和优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双一流”建设高校要在培养一流人才方阵中发挥领头羊作用,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应国家之所需,全面增强人才培养能力,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清华大学在“双一流”建设中,秉持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教育理念,深入推进“三全育人”,不断加强和改进师生思想政治工作;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构建学生全面发展支持体系,着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提升全球胜任力,培养了大批肩负使命、追求卓越的拔尖创新人才。清华的人才培养体系中,美育和体育一直都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总书记视察了美术学院和西体育馆,对学校优良的美育、体育传统给予了肯定,也凸显了艺术和体育在塑造青年人精神品格和强健体魄中的重要作用。

    构建一流大学体系,要以学科建设为根基

    “双一流”建设始终强调学科的基础作用。“双一流”建设高校应该加强基础研究,加大自主创新力度,并在我国改革发展实践中提出新观点、构建新理论,努力构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总书记特别强调学科交叉,这是对新时期科技发展规律的准确判断,也是当前“双一流”建设面临的关键问题之一。重大原始创新成果往往萌发于深厚的基础研究,产生于学科交叉领域。“双一流”建设高校的学科基础扎实,应该成为交叉学科发展的第一方阵,要创新交叉融合机制,打破学科壁垒,提升学科解决科技前沿问题和攻克关键核心技术的能力。4月22日,清华大学在全国高校率先成立集成电路学院,瞄准集成电路“卡脖子”难题,首次提出“1+N”联合机制,致力于成为做实学科交叉、创新引领发展的一面旗帜。

    构建一流大学体系,要不断提高科研原始创新能力

    一流大学是基础研究的主力军和重大科技突破的策源地,要不断完善大学创新体系,加强产学研深度融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清华大学秉持“顶天、立地、树人”的科研宗旨,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在低温堆、导航与惯导、工业CT、微纳卫星、光纤激光器等方面攻克了一批关键核心技术;主动请缨成立航空发动机研究院,助力国家科技创新突围。

    构建一流大学体系,要坚持开放交流合作

    “双一流”建设高校应该主动肩负新的使命,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不断提升国际交流合作水平,深度融入全球创新网络,主动搭建中外教育文化友好交往的合作平台。清华大学在“双一流”建设中,制定实施全球战略,在西雅图成立全球创新学院、在米兰成立中意设计创新基地、在印尼成立东南亚中心、在智利成立拉美中心,创办苏世民书院,建设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发起成立亚洲大学联盟、世界大学气候变化联盟、世界慕课联盟并担任主席单位,全球声誉显著提升。校庆期间,学校举办了大学校长全球论坛,讨论形成了“清华共识”。面对高等教育面临新的不确定性和挑战,大学应该加强合作,建设更开放、更融合、更具韧性的大学,共同致力于推动高等教育进一步发展。(清华大学副校长 尤政)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