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的力量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21-04-3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校长夏青峰(右一)与学生们走在校园中。

    栏目简介

   本栏目关注区域、学校等在教师队伍建设上的探索与实践,重在发现基于问题的好经验。

 

    让人成为人,让自己成为自己,让世界因我更美好!

    ——北京中学育人理念

 

    走进北京中学,我们迅速被这里的教师感染。

    他们更像是一个创业团队,无论老中青,都走路昂扬,脸上带着笑,眼里闪着光。

    校长夏青峰说“是这群优秀教师成就了北京中学”,老师们却说“北京中学让我们的生命如此舒展”。

    汇聚“理念相近”的教师

    5年前,卢菁搁下与另一所名校签约的笔,来到北京中学,成为一名初中物理教师。卢菁坦言:“北京中学的教育理念吸引了我。”

    已有20多年教龄的小学语文教师李燕巧来到了这里,在大学工作了16年的生物教师方海红来到了这里……都是因为北京中学的育人理念——“让人成为人,让自己成为自己,让世界因我更美好!”

    这理念之所以打动人,是因为它不空洞,真实地体现在教育生活的细微处:即便只有一个学生选修,也想方设法克服师资困难开好课;学校会痛快地批准学生们照顾流浪猫的经费申请;拍大合照领导从来不站中间;学生可以在会议室里自习……最触动卢菁的是,校名的牌匾竟是由学生题写的!

    “只谈教育,是一件特别幸福的事儿。”李燕巧觉得,在北京中学做教育很纯粹。

    夏青峰在有意识地寻找这些“理念相近”的人加入,确切点儿说是“吸引具有相同文化基因的人汇聚到一起”。

    他“面试”每一位应聘者时,问得最多的是两个问题:“如果有机会站在北京中学的课堂上,不给你任何限制,你准备怎么教?”“如果给你一个班,怎么把学生带好?”

    他要探出两点:“第一,他是否真正热爱教师这个职业,是否真正爱孩子。第二,他是否有教育追求和创新精神。”

    新教师一进来,他会不停地引导教师确立共同的教育志趣——教育教学要有心、有根。“有心”是说,教育必须在孩子内心起作用;“有根”是说,要培养学生成长为“有根的人、自主发展的人、能创造的人”。

    为此,北京中学对教师提出了两条底线要求:一,别伤害孩子,别折腾孩子;二,让孩子越来越喜欢这门课。

    “在这样的导向下,教师不仅注重教知识,还在极力研究学生在品德、思维、视野等方面的发展。”副校长范小江说。

    在“吸引力法则”之下,一群有教育理想的人一起用心做教育,后来的教师会很快被同化。

    当所有教师都把培养“有根的人、自主发展的人、能创造的人”作为目标,围墙就消失了。教师间紧密合作的好项目,在北京中学很常见。

    比如,“师带徒”这种互助型关系在北京中学落实得特别暖、特别实。学校为很多入职3年以内的新教师配两个师傅:一个指导教学,一个指导德育。国际部经济学教师梁潇跟过两届师傅:“每次我不知道怎么办时,德育师傅或教学师傅都会特别神奇地及时出现,他们的现场解决对我来说是最好的示范。”

    在这里,跨学科合作式教学有很多,都是为了探索以学生为主体的建构式学习。比如,小学部科学教师与语文教师、美术教师共同开发的“观鸟课程”等。

    信任文化培育“舒展”教师

    “我们有时候做实验做到晚上10点后,还做得贼兴奋。”据初中化学教师杨晓敏介绍,这是北京中学教师的普遍状态。每天早上7点半前,很多教师已在学校安静地批改作业、备课、做课题,有些教师甚至周末也会到学校……

    但事实上,北京中学从来不要求坐班。为什么会这样?

    所有受访教师给出的是同一个答案:因为学校的信任!

    在北京中学,对教师没有任何机械检查和约束性制度,唯一的评价就是学生和家长对教师的满意度调查。

    “学校是以心灵影响心灵的,必须在制度、机制上建立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信任,”夏青峰指出,“只有教师被信任了,他们才会信任学生。”

    在校园文化的营造上,北京中学在努力为教师创设一种平等、自由、宽松的环境。学校设置了帮教师修理物品的“嗨尔铺”、哺乳室,还有教工之家、按摩椅、咖啡屋,让教师在学校体验到家的温馨。

    “我们经常在朋友圈发创意活动,一发出来夏校就点赞。”48岁的陈颖文每天忙得不亦乐乎,“让每个教师都能被看见,北京中学的领导一直在做这件事。”

    “当领导特别信任我、处处为我着想时,我就一定会想方设法把活儿干好,我要对得起这份信任。”51岁的小学数学老教师王来田挥舞着双手笑得开怀,“来到北京中学后,我摆脱了假期综合征,每天背着双肩包高兴地走进学校。真没想到,教学时光可以这么舒展!”

    高中思政课教师余国志深有同感,他把这种氛围比作“物理加速器”:“人在这个场里面就会自动加速。”

    因为学校能包容每位教师的个性特点,教师发展便有了无限的可能性。

    梁潇刚开始教的是道德与法治,后来居然与数学组教师一起组建了数学建模团队,还成了北京中学数学组的品牌,连续4年获得数学建模国际大赛特等奖。

    也因为鼓励教师大胆创新,北京中学的课没有固定模式,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风格。

    这群教师,创造了贯通培养的丰富课程,从初中到高中,从社团到选修;创新了课程走班、时空走班、学习方式走班等多种走班方式;探索了个性化学习、联系性学习、体验式学习等多种学习形式……

    这些,都成为学生取得耀眼成绩的强有力支撑!

    搭建脚手架和个性化平台

    王来田将北京中学的“发展路”比作唐僧师徒的“取经路”,但遇到问题,校长不是念紧箍咒,而是会跟教师一起面对问题。

    校长想方设法为教师拆除“天花板”:

    李燕巧是普通教师,却以校长身份去参加研讨会。夏青峰说:“只要能去学习,身份不重要。”

    “校长,我想申请课后带领孩子们诵读《道德经》。”“行。”

    “我想在图书馆做一个艺术展览。”“可以。”

    “最近故宫博物院有展览,语文组想去开展现场培训,希望学校邀请专家做讲解。”“没问题,历史教师也可以一起。”

    ……

    “只要我们求助,学校都会无条件支持。”卢菁说,这对教师成长特别重要。

    为了帮助教师专业发展,北京中学构建了“三专”模式:专业阅读、专业写作、专业成长共同体。除借助教研组、教学组推动教师阅读、听课议课、分享促进外,还特意为每位教师量身打造发展平台。例如,学校把朝阳区的生物特级工作站引入学校,让方海红担任副站长,负责组织开展各种研究课。

    教研和培训,是北京中学教师专业发展的脚手架。学校为每位教师设置知网账号,创造学术拓展的条件;不断举办大型教研和培训活动,让教师与名人名家名师现场对话,让新思想流入校园;以课题为引领,通过宣传鼓励、指导立项、评审评级等为教师畅通教研通道。

    初中数学教师于晓青就是借助课题成长的典型。她入职五六年,从校级课题做起,如今已成功申请到一个国家科学基金课题,她任主持人。

    “来北京中学后我最大的变化就是,对教育有了更多、更深刻的思考。”余国志说,“这里让每个人都有机会成为研究型、创新型的教师。”

    对青年教师的指导,北京中学有要求、有组织、有支撑。

    学校号召青年教师开展阅读分享、随笔交流、主题沙龙、专题演讲、课堂观摩、课题研究等多项活动。

    在支撑上,通过青年教师协会、青年管理人才研修班、特级教师与青年教师同课异构等,探索出了一套“理论—实践—研究—管理”的青年教师校本发展模式。

    在激励上,学校设置了一整套的校级荣誉体系,比如评选十大年度人物、教改先锋等。高中部校长周端炎说:“我们希望给教师的评价都是正向反馈。”

    在北京中学,我们感受到了一股新时代的教师文化气息,它在“和而不同、乐在其中”的校风里,在“世界因我更美好”的精神追求里,更在每一位教师的状态里。

    这种文化在成就每一位教师,更在成就一代新人——

    2020年,北京中学被授予“全国课程改革骨干教师研修基地”称号。此前学校还成为中国教育学会“十三五”教改示范校、中国陶行知研究会示范校、中国教育科学院名校长研修基地、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学实践基地……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