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运城:让师生人人有“空间”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21-05-26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2019年,山西省运城市入选“国家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区,两年来,运城市按照“全市一盘棋、区域一体化”的原则,坚持“项目突破、培训支撑、典型引路、绩效跟进”的工作思路,推动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项目持续深化。

    构建学生智慧教育“空间”

    “启动,运转,悬停……”日前,在运城市智慧教育示范区融合创新应用启动及网络学习空间应用推进会现场,由运城永济市实验小学8名四年级学生编程、设计、用近千个零件制成直径近1米的摩天轮装置,引发参会者极大兴趣。

    永济市作为运城市智慧教育试点县,网络学习空间应用一直走在全市的前列。永济市实验小学校长李更新介绍说,目前学校共开通管理者空间81个、校园空间78个、教师空间3495个、学生空间3万余个,实现了空间应用常态化。

    “过去,对班里一个科目测试的数据统计至少要近1个小时,现在运用信息化手段只需几分钟,而且非常精准。”在智慧黑板前,垣曲中学高395班历史教师王国权告诉记者。

    垣曲中学是运城市智慧校园示范校,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利用网络上传或下载应用课件试题,通过大数据对学生情况进行评价。学情一目了然,课堂问题有的放矢,课堂效率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提高。

    “这种‘问诊式’课堂模式,打通教与学的堵点,实现了教与学的有效衔接。”垣曲中学校长吴宝军说。

    “近两年来,在教育专网建设上,运城市完成了市、县、校三级核心交换节点、边缘物联设备部署。”运城市电教馆馆长解萍介绍,在智慧校园建设上,运城市已完成14所引领校、24所示范校和173所普及校的智慧校园建设任务,包括AI录播教室、智能化教室、创客教室等各类新型教室655间。

    创新教师网络学习空间运用

    信息技术如何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是智慧教育的重中之重,而教师则是其中关键的关键。

    “在智慧教育实施过程中,运城市、县两级教育行政部门牢牢抓住校长这一关键力量,以名校长、名师网络工作室为抓手,带动辐射,汇集、共享优质资源,助推区域教育资源优质均衡。”运城市教育局局长李明告诉记者。

    “早读新方法尝试”“课堂教学新形式感悟”……在运城市盐湖区涑水联合双语学校执行校长任玉萍手机的“同事吧”里,这种由教师发出的“教研帖子”每天不下几十条。

    “‘同事吧’两年里相关记录达200万字,跟帖留言1万多条,真正成为了教师的‘贴心吧’‘成长吧’。”任玉萍说,学校30个班级全部有班级空间,1311个孩子全部有个人空间。

    李明介绍说,从今年起,运城市教育局将每年评选10名领航校长、100名优秀校长,100名优秀教师,1000个优秀空间典型案例,激励带动更多校长和教师开展网络学习空间创新应用,进一步全面提升网络学习空间应用水平与层次。

    推动信息技术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为进一步推进智慧教育建设,运城市教育局一方面与中央电教馆合作,从2021年开始,开展为期三年的“山西运城智慧教育示范区教师信息素养提升项目”,另一方面,与北师大李玉顺教授团队合作,以课题实施的方式,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目前,全市共计有8大领域27个研究方向近200个子课题开题。

    在机制建设方面,运城市建立了‘四维一体’的创新发展机制。李明说:“一是成立市、县两级政府智慧教育领导小组,建立智慧教育资金保障制度和网络安全保障制度;其次,各级教育部门整合基教、电教、教研等力量,成立智慧教育协同发展中心;与18家企业合作,形成智慧教育发展的产业链;与服务企业签订了为期5年的合作协议,确保6个大类166项应用场景产品常态化持续服务。”

    “下一步,我们要进一步将教学资源、技术资源、数据资源、人力资源、经费资源和政策资源整合到智慧教育中来。加快形成具有运城特色的智慧教育融和创新应用项目,切实促进教育公平和教育质量提升”李明说。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