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一体四维”体系 实施精品德育工程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21-05-2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山东省济南市莱芜第一中学,始建于1952年,是山东省重点中学、省级规范化学校和“省级文明单位”。办学以来,秉持“德育引领、机制保障、质量为本”办学理念,已为社会培养了近4万名合格毕业生。

    近年来,山东省济南市莱芜第一中学(以下简称“莱芜一中”)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扎实推进德育工作改革创新。构建起“一体四维”德育体系,即德育共同体、“党建+”育人维度、活动育人维度、主题教育维度和社团育人维度。不断优化德育实践活动项目,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让实践活动成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着力点。

    构建德育共同体

    夯实根基

    莱芜一中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育人优势,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形成全岗位、全课程、全时段、全方位育人格局。

    全岗位育人。学校所有工作人员参与德育工作,全员签订岗位责任书,突出育人职责,学期伊始开展岗位培训,期中跟踪、期末考核,做到职责清楚、实施教育到位。遴选培养造就一批有高尚品格、有教育情怀、有教育思想、有实践智慧的教育家型班主任,通过多形式、多层次培训,提升领军人选的教育理念和素质能力,传承带领其他班主任提升。统一协调、组织任课教师担任育人导师,与不同层次的学生结成对子,对学生采取“四导”策略,即思想上引导、学业上辅导、心理上疏导、生活上指导。

    全课程育人。学校打造精品校本课程工程,扎实推进“明德类”“阅读类”“学科类”“活动类”“环境类”“安全类”校本课程建设,为培养核心素养提供丰富资源。认真落实《山东省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实施指导纲要》,全面加强德育课程、学科德育、文化德育和实践德育建设,逐步构建起学科横向融通、课内外教育教学活动深度融合、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德育课程体系。

    全时段育人。制定并完善《莱芜一中全时段育人制度》《德育学分制考核规定》《教师值班管理制度》《莱芜一中课堂教学常规》等各时段育人制度,全天候、无缝隙育人。积极推进“六个一素质提升工程”,实施“育人质量”攻坚行动,促进学生“内心充盈、主动全面”地成长。

    全方位育人。成立班级、级部和学校三级家委会,完善家委会章程,落实家长学校与家长委员会建设标准。完善“泉家共成长”课程体系,深化家庭教育工作向社区服务延伸,建成标准化家长学校。邀请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工作,发挥监督作用,鼓励家长走进班级,发挥个人特长,实施育人活动,完善学校、家庭、社区联合育人机制。建立家校通网络平台,注入“互联网+”互动德育模式,构建家庭教育社区支持体系,统筹协调各类社会资源单位,形成家庭、社会与学校携手育人的强大合力。

    “党建+”育人维度

    形成品牌

    莱芜一中强化党的政治引领,融合党建和德育要素,构建“党建+”育人维度,实施“党建+”四大工程,打造“立德树新人,铸魂建新功”党建品牌。

    “党建+卓越教师”锻造工程。培养德育工作领军人物,遴选培育由100人组成的班主任和学科教师“双领军”团队。实施名师工作室制度,由正高级教师和学科骨干教师成立名师工作室,发挥名师工作室领航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的辐射作用,促进良好校风、教风、学风的形成。

    “党建+卓越学生”培养工程。建立健全目标激励机制和团队选拔机制,建立卓越学生个性化档案,开展个性化诊断,制定个性化学习计划,落实个性化辅导。成立以党员班主任为核心的教育教学团队,分类召开卓越生经验交流会,促进卓越生综合素质提高。

    “党建+学科”育人工程。建立学生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并重的学生品德评价机制。深挖各种活动的德育功能,强化活动的主题化、生活化、序列化,发挥学科育人、实践育人的载体作用,突出落实实践德育。

    “党建+文化”工程。推动党建阵地建设与校园文化建设融合,发挥文化教育功能,推进校园文化建设上台阶,发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德育功能。

    活动育人维度

    潜移默化

    莱芜一中贯彻活动育人理念,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致知,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文化育人的“读书节”系列活动。落实《莱芜一中校园读书节活动方案》,让读书成为全校师生的习惯,让书香飘满校园。引导教师制定阅读计划,读学科前沿书籍、教育学术著作、心理研究著作等,提升教师综合素养。举办“书香溢校园,醉美读书声”朗诵大赛,激发学生朗诵美文、创作诗歌的兴趣,提高学生口语交际水平和合作学习的能力。举办“读书日”经典诵读活动,开阔学生视野、增长才智、充实生活。多种方式引导学生阅读传统书籍,开展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各类活动,以此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强身健体的“体育节”系列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如春秋两季运动会、师生篮球赛、足球赛、拔河比赛、跳绳比赛等。组建足球队、篮球队和排球队,创新体育特长生的培养和训练形式,使体育特长生培养出现实质性突破。2003年以来,将体育节承办权通过竞标方式交给学生举办,为学生提供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让学生在竞争中合作、在挫折中成长,发扬不屈不挠的运动精神,增强班级凝聚力。

    提升艺术素养的“艺术节”活动。一年一度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两个月时间里,有开幕式、演讲比赛、大合唱比赛、辩论赛、艺术作品展、书画作品展、班级文化节、校园歌手大赛等,为全校师生提供放松大脑、放飞心情的空间,也为学生提供施展才华、张扬个性的舞台。作为校园精神文化生活特色活动之一的艺术节,发挥文化育人功能,进一步拓展学生综合素质,展示了学生良好的精神面貌。

    开阔视野的“植物节”活动。学校占地600多亩,拥有丰富的植物资源。利用这一优势,学校建立草本植物教学园地,生物教师根据不同花期录制视频,为学生直播盛开的花、嫩绿的草,介绍植物知识,欣赏美丽的校园。定期举办“植物节”系列活动,今年的主题为“校园·植物·生态”,使学生更加懂得敬畏自然、保护生态。举办“五谷文化展览”,帮助学生认识五谷、感悟文化,引领每一名学生做“四体勤,五谷分”的合格高中生。

    提高科学素养的“科技节”活动。定期邀请专家作讲座,举行各种科技比赛活动,积极参加“地球小博士”地理科技大赛等各种比赛。在2020年第八届科技节上,中科院科普团孙万儒教授的“病毒之谜”和陈贺能教授的“练就基本功、成就科学梦”讲座,在学生中引起强烈反响,激发了学生们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情,培养了学生多思、多问的创新意识。

    主题教育维度

    浸润心田

    学校分年级构建主题教育体系,与节日结合,按板块推进。

    与节日相结合的主题教育。清明节进行民俗教育,“三八”妇女节、端午节、中秋节进行感恩教育,党的生日、建军节对学生进行革命励志教育,春节对学生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等。

    板块式推进主题教育。根据时代特色和学生特点确定不同阶段的教育主题,今年上半年系列班会主题包括学习党史、生命教育、防疫等。致力打造精品班会,精心安排,统一备课、统一制作课件、统一召开班会。

    心理健康主题教育。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健全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推进心理健康教师专业发展;加强班主任、任课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培训。将心理课和生涯规划课相结合,设计了“自我认知”“学业规划”“职业规划”“生活规划”四大模块,加强心理辅导课堂建设。遵循“发现自我、唤醒潜能、科学规划、助力成长”的核心理念,整合资源,科学安排,满足学生在理想、学业、生活等方面的个性化选择,对学生进行科学有效的指导。

    社团育人维度

    培养特长

    学校着力打造精品社团,为学生个性成长和提升综合素养打造广阔舞台。增强学生责任感,推动学生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各种社团做到“七有”:有章程、有组织、有纪律、有目标、有活动、有考勤、有奖惩。引导学生自主管理、自我发展、自我建设,主动融入学校发展需求和学生素养提升需求。如模拟联合国社团致力于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定期开展主题讲座活动和国际热点问题的课程指导;摄影社团为丰富校园文化定期举办影展,丰富校园生活;生物社团开展葡萄酒的制作活动,缓解压力,助力高考

    从“兴趣”走向“课程”。对于坚持常年开展的社团活动,学校鼓励指导教师对其进行课程化改造,发挥指导教师和骨干成员的积极性,打造精品社团。汶水文学社团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学活动,一批文学才俊脱颖而出;健美操社团丰富学生课余文化生活,培养健美操特长,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演讲与辩论社团、播音与主持社团等,提高学生口才、胆识、应变能力,为校园广播网、艺术节、体育节等大型活动提供应用人才。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