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学子柏坡情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21-06-17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旧址。 本报记者 刘琴 摄 扫码观看视频报道《新中国从这里走来》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特刊 领航100·河北篇

    漫漫实践教学路,悠悠学子柏坡情。

    西柏坡,是一部厚重的红色书籍,是一片敢于斗争、甘于奉献、勇于创新的土地。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全国土地会议在这里召开,《团结就是力量》在这里唱响,新中国从这里走来。当我得知石家庄铁道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建立了“西柏坡红色胜典”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就迫不及待地来到了这里。

    西柏坡纪念馆前临碧波荡漾的柏坡湖,后倚松涛阵阵的柏坡岭,一下车就感受到了一种远离喧嚣的庄重。我怀着崇敬的心情参观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少奇、任弼时等革命伟人工作过生活过的地方,这些富有当地特色的平顶房又矮又小,外墙抹着一层白灰,屋里上了一层黄泥,家家户户都是木板门,屋里的地面都是用灰渣和泥土混合起来铺设的,时间长了就形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坑坑洼洼的地面。就是在这些简陋的农家小院里,革命前辈们指挥了震惊中外的三大战役,从而取得了革命的全面胜利,这里有他们艰苦奋斗的生活印记,有传承至今的西柏坡精神。这些红色文化资源蕴含着的理想信念,为我们这些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成长提供了宝贵的资源。

    学党史,悟初心,重走赶考路。我们系统地学习了波澜壮阔的革命史和英雄史,重读伟大领袖嘱托,深刻领悟中国革命的成功是中国人民的伟大胜利。我们面对党旗,把党徽佩戴在心脏的位置,重温入党誓词。我们来到抗战老兵身边,聆听革命前辈以身报国的感人事迹,致敬军功章上闪耀着的赤胆忠心。我们捧起一本本革命书籍,透过文字感受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牢记“两个务必”……

    在西柏坡,我立下志向,要把在革命圣地收获的这种感悟转变为实际行动并持久地坚持下去。去年5月,我在水深4米的湖中救起了一名落水男童。在和平年代我们没有机会征战沙场,但做好本职工作,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人,就能以一种平凡而不平庸的生活方式实现人生价值。

    跨入新时代,悠悠学子定不负韶华,知党史,感党恩,在新的赶考路上奔跑追梦!

    (作者系石家庄铁道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2019级硕士研究生)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