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扇了解中国教育的窗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21-06-29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遇到一份好报刊,就像茫茫人海遇到知音,捧读起来如老友对晤,沐浴春风。《中国教育报》就是这样一份沁人心脾的好刊物。自从踏上三尺讲台,《中国教育报》一直是我的良师益友。光阴荏苒,我对她的喜爱历久弥深。

    2014年,我作为学科骨干教师,成为一名从事党建工作的副书记。《中国教育报》这位老朋友再次走进我的心田。徜徉于各个专栏,我如饥似渴地拜读关于党建方面的动态、经验与成就,在浓浓墨香中我感受她的睿智,践行她的理念。

    作为党务工作者,我必须要适应党建工作新形势的需要,善于学习提能力。作为中国最具权威和最有影响力教育新闻媒体的《中国教育报》,始终聚焦中国发展进步,始终关注教育改革发展,始终坚持唱响中国前进主旋律,可以说,她成为了我们了解当下中国教育的一扇窗口。

    时至今日,我已经渐渐形成了一种习惯,每当重要教育政策出台,重要教育决策部署,重要教育法规颁布,重要难题需要解决,我都会第一时间翻阅《中国教育报》,从她带着温度的语言里,聆听时代强音,厚植理论根基。

    2021年3月1日,《中国教育报》再次进行改版,这是无数次重逢之后的又一次相见,我和她站立的距离变得更加触手可及,心灵变得更加契合。其独特风格和深厚魅力,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接受新知、提升素能、推动工作的良师益友。

    如何提升党日活动吸引力和效能,是我一直关注和探索的问题。困顿之时,《中国教育报》一篇《跨前一步,鲜明一度,以党心引领民心》的报道深深吸引了我。文中一位书记的几句话,让我感触很深。第一句话:“对于党的建设,特别是一些‘痛点’问题,我没有找到‘速效药’,只有老老实实地用‘笨方法’,认认真真地抓,实实在在地做。”第二句话:“要让‘痛点’转化为‘支点’。怎么做?答案是:以人为本。”

    读到这些话,我豁然开朗。主题党日活动既要确保规范性,更要以人为本,力求做到形式新、主题鲜、接地气、聚人气。

    结合学校实际,我积极探索“3+X”主题党日模式,不断激发党员奋发进取的强劲动力,激发支部活力和创造力。一是内容上“+”:丰富党日活动主题,通过设计时事政策类主题、促进工作类主题、节日纪念类主题,让党日活动更有召唤力。二是形式上“+”:创新党日活动形式,通过生动活泼、喜闻乐见的活动,调动广大党员参与活动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让党日活动更有吸引力。三是实践上“+”:丰富党日活动载体,努力把党组织生活策划得有声有色,富有成效,让党日活动更有生命力。

    《中国教育报》帮助我一次次在实践历练中挖掘潜能,实现蜕变:在区教委党务工作培训会上作“思政课程建设”典型发言;在项目学习中走进太师屯镇中心小学,作经验分享……

    《中国教育报》一次次带给我进步的源泉和养分,带给我丰富的党建工作理念和思潮。她就像一个圣洁的使者翩翩飞入我的视野,走进我的生活,融入我的工作,成为我教育工作中一盏永不熄灭的指路明灯。

    (作者单位:北京市密云区太师屯镇中心小学)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红色思政“舞”起来     下一篇:“永远跟党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