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播洒世界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21-07-07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新时代背景下,河南大学立足中原,面向世界,把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重要职责,打开了一扇扇向世界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窗口,书写出一段段中西文明共荣互鉴的动人故事。

    “希望通过我的唱腔让更多朋友了解正在发展的中国”

    当前,全国上下正在如火如荼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河南大学也不例外。师生们用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各类活动表达爱党爱国的热情,为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庆祝欢呼。值得关注的是,在这些活动中,外国留学生的倾情参与成为一大亮点和特色。他们通过唱红歌、唱戏曲,表达对中国的祝福与喜爱,生动诠释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向世界传播的别样魅力。

    “我爱你中国,我爱你中国……”2021年6月5日晚,在河南大学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青春歌会上,来自莫桑比克的留学生阿贝尔激情满怀演唱一曲《我爱你中国》,深情表达了他认识中国、喜爱中国的生动历程,引得观众席爆发阵阵欢呼喝彩声。

    无独有偶,在河南大学庆祝建党100周年戏曲演唱会上,一位来自喀麦隆的留学生刘汴京演唱豫剧选段。字正腔圆的吐息,有模有样的动作,让观众们不禁惊呼外国人唱起中国戏曲来也这么“中”!

    对于刘汴京来说,这并非他首次演唱中国戏曲。2020年,在中国外文部门主办的“第三只眼看中国”国际短视频作品大赛中,河南大学策划选送的作品《知否?》从100多个国家40余万件作品中脱颖而出,进入前50名,成为该次大赛中河南省仅有的一部获奖作品。

    刘汴京便是《知否?》的故事讲述者。他参加了颁奖典礼并现场演唱豫剧《朝阳沟》选段,得到全场的热烈贺彩。

    刘汴京,本名Sime Nkemeni Darrin,在河南大学攻读材料学研究生的他,在开封已经生活了3年多,发自内心地爱上了这座古城。于是,他给自己起了这样一个中国名字,作为这份独特喜爱之情的注解。

    百年名校的文化积淀和千古名城的宋韵文化都濡染着他。他在这座古城、这所学校的生活充实而精彩。他追踪黄河的足迹,探寻古城的烟火,在文化中行走,在艺术中熏陶,培养敏锐和热情的感受力,并将之运用到研究中。

    更为有趣的是,他爱上了中国戏曲。他在这座古城老胡同的剧团里认识了师兄,又因为古老的剧种结识了很多中国朋友。他在戏曲的节奏和韵律中,感受到了中国人内心的情感;在一字一句的千锤百炼中,找到了一种古老文化的精神。他毫无保留地将这种从戏曲中得到的快乐分享给学校的老师和同学们,还通过网络分享给更多的朋友。他在中国与世界的对话中架起了一座桥梁,这使他感到尤为快乐。

    “希望通过我的眼睛,让更多的人看到我的学校、这座城市还有那条黄河;希望通过我的脚步,替大家走遍这里的每一条小巷和每一处文化遗存;希望通过我的唱腔,让更多朋友爱上这里的生活,了解正在发展的中国。”这是刘汴京发自内心的朴素愿望。

    “希望剪纸艺术能登上世界大学的课堂”

    在今年的河南春晚上,一群俏皮可人的“唐宫小姐姐”,以灵秀的舞姿舞“活”了大唐文化,火遍网络;元宵节前夜,她们再一次穿越古今,跨越千年,带领观众在一件件文物瑰宝的穿梭中品味中华文化的饕餮盛宴。作为反映北宋风俗的传世名画之一,《清明上河图》正在这些文物之列。

    河南大学便有一幅“剪”出来的《清明上河图》。

    在明伦校区博雅路旁,河南大学文物馆掩映在一片绿树丛中。兰瓦封檐,古色古香。

    走进一楼文化主题展厅,几十幅剪纸作品错落有序,浓淡相宜,一一映入眼帘。

    远远望见这幅《清明上河图》,规模宏伟、结构严密,人与物远近疏密、起伏有节,别有一番神韵。

    仔细观赏,全卷分为郊野、汴河及街市三个部分,共有各类人物684个,大小牲畜96头,房屋、楼阁122间,各种舟船25艘、车15辆、轿8顶。其剪法传神、技巧独到、工艺繁杂,使得前来参观者无不叹为观止、称赞叫绝。

    这幅历时数月精心剪成的巨作出自张朝晖之手,他是河南大学小有名气的“人物”,这个展厅也相应被称为“张朝晖剪纸艺术展厅”。

    张朝晖是首届“开封工匠”,他的剪纸艺术工作室被河南省教科文卫体工会授予“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他不仅是河南省民间工艺美术大师,还有着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等多重身份;他借助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提供的良好平台,把剪纸技艺带入大学课堂,在河南开创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进大学课堂的先河;他原本已任学校副处级行政职务,却因怀着弘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梦想,转而投身一线教育教学事业。

    他用热爱和坚持剪出一件件剪纸艺术精品,为剪纸艺术的弘扬传承尽心尽力。

    2013年10月25日,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电子工程系教授崔琦,在重返河南老家后的第二天,偕夫人琳达来到河南大学考察,专门参观了“张朝晖剪纸艺术展”。这些精美的剪纸让崔琦流连忘返。得知崔琦属兔,张朝晖拿出剪刀,嚓嚓几下,一个可爱又形象的玉兔便出现在大家眼前,张朝晖将此赠给崔琦作为纪念。

    在河南大学,张朝晖关于剪纸文化的讲座极受留学生们的欢迎。大家纷纷表示想拜师学艺,私下里还拿着剪好的作品向张朝晖请教。“没想到他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么感兴趣。看来,中国剪纸在国外也能生根发芽。”面对学生们被点燃的剪纸热情,张朝晖欣慰又自豪地说。他总是耐心地给学生们讲解,并以一双巧手、一把剪刀作出亲身示范,让学生们在“学思行”中领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随着张朝晖剪纸作品被越来越多的人熟知,他的作品被国外友人带到了海外,走进洛杉矶艺术博物馆和尼克松国家图书馆。他还应中美文化交流协会等组织的邀请,赴美进行文化交流,使得剪纸艺术在国外也深受欢迎和好评。

    20多个春秋冬夏,20多年勤剪不辍。在张朝晖的衣兜里,永远放着一把剪刀,灵感来时,随时拿起心爱的剪刀进行剪纸,这已经成为他多年来的一个习惯。

    “希望有朝一日,剪纸艺术也能登上世界大学的课堂,让这一民间传统技艺成为世界文化的瑰宝。”在张朝晖心底,这样的宏愿促使他一刻也不敢停下,朝着目标持续迈进。

    让中华武术在国际舞台传递中国声音

    刚柔并济,动静相依,舒展收放之间如行云流水,连绵流淌……2019年8月,在希腊爱琴海大学访问交流期间,河南大学武术学院院长洪浩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太极拳表演,一招一式打出了中华武术的精髓,赢得围观师生阵阵掌声。

    时光流转,一年之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公布,中国单独申报的“太极拳”项目,经委员会评审通过,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消息传来,河南大学师生倍感振奋。

    作为我国传统武术类非遗项目中仅有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太极拳发源于河南省焦作市温县陈家沟,拥有300多年的发展历史,是享誉世界的中国文化瑰宝,也是河南大学努力打造的一张金色名片。

    行走在古朴典雅的河南大学校园里,铁塔湖畔,绿茵场上,随处可见河大师生舞动太极拳的优美身影。河南大学连续17年举办全校本科生、研究生太极拳比赛,每年有万余名学子参赛;带着赤诚与热爱,河大学子将太极拳打出校园,走向国内、国际各项赛事,并屡屡获得佳绩。太极拳文化的种子早已在河大师生心中生根发芽,在河南大学这片热土枝繁叶茂,成为一种符号、一种印记。

    如果说太极拳是中国传统武术中极具代表性的一项,那么,从中便可以窥见博大精深的中华武术那极致而神秘的吸引力。

    2020年12月28日,河南大学明伦校区大礼堂内流光溢彩,热闹非凡。河南大学与少林寺合作培养武术国际生签约仪式在这里热烈举行。

    “这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的有力探索,也是河南大学与少林寺优势互补、锐意进取、创新发展的具体实践。”“希望本次合作能为河南教育工作作出典范,积极传播中华武术精神内核,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好河南故事,讲好黄河故事,讲好中国故事。”仪式现场高朋满座,大家纷纷对此次合作致以热切的希冀与美好的祝愿。

    在全球范围内招收普通进修、本硕博在内的汉语授课武术专业国际生,让中华传统武术在国际舞台上传递更多中国声音,在“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中坚定文化自信,这是河南大学与少林寺共同的目标、共同的愿景、共同的期盼。

    “互联网+时代”,如何运用网络平台让中华武术“活”起来、“火”起来,是河南大学一直思考的问题。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