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用好红色资源推进高校思政教育创新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21-07-1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高校将红色资源融入到大学生思政教育当中,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用好红色资源创新思政教育,提升高校思政教育的实效性,使当代大学生能够牢固树立红色理想,厚植爱党爱国情怀,担当起民族复兴历史大任,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力量。

    推动红色资源与思政教学的深度融合

    红色资源为思政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甘肃省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为红色资源与思政教学深度融合提供了有力支撑。将红色资源融入思政教学过程,是西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构建大思政育人新格局的重要举措,通过大学生红色践履活动,举办甘肃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教研活动,坚持以学生成长为中心、以教师发展为根本,突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中心地位,将科研与教学有机融合,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承创新与发展服务相结合,促进大学生“五个认同”意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达到铸魂育人的目标。强化红色资源融入思政教学的理论研究既要大胆探索,又要以提升思政教育实效性为检验标准,强化理论研究,实现教学相长,以正确的理论引导红色资源融入思政教学走深走实。

    以牢固树立红色理想为导向推进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现实实践

    红色理想是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奋斗精神的生动体现,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成为大学生牢固树立红色理想的主阵地、红色血脉传承主平台,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红色属性,实现铸魂育人目标。西北师范大学地处西北,来自全国各地各民族的大学生人数较多,铸牢各民族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升国家认同意识,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重要目标,树立共同红色理想是关键。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中,强化红色践履导引,要积极借鉴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以学生健康成长为中心,建立学生主体体验式的教学方法,学深悟透与落实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关键,从而促进学生对于社会实践中真善美的探索,帮助学生建构健康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在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中,运用红色视频资料,开展爱国主义主题教育研讨活动,将红色资源与“四史”学习教育生动结合,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厚植当代大学生知史爱党、知史爱国的理想信念,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升各民族大学生国家认同意识。

    开展教师红色血脉传承教育,增强高校思政教育育人工作的红色价值导向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教育强国,是高校思政教育育人工作的重大使命,建设一支宏达优秀的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队伍是关键。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思政课教师要做到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高校教师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将红色资源融合到高校思政教育中,确保红色江山和红色基因代代相传,必然要求增强高校教师红色血脉传承意识,开展教师红色血脉传承教育,从而促进高校思政教育育人工作的红色价值导向。西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强化教师的红色血脉传承意识,每学期组织思政课专兼职教师前往兄弟院校学习交流研讨思政课教育创新,在研学中突出实地参观红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铸牢理想信念,以便达到“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西北师范大学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培训研修中心之一,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培训中突出教师的育人角色价值,积极构建教师红色血脉传承意识教育平台,高校教师需要始终将全面育人作为自己的职业理想,在开展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教育过程中,结合课堂教学目标,运用好红色资源,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避免生搬硬套、思政育人效能低下。

    (张雪雁)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