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沭阳县东兴小学:以“承晖”文化立校 筑“东兴特色”强校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21-07-24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学校文化不是打造出来的,更多的要靠传承、凝练、创新而来。百年老校江苏省沭阳县东兴小学(以下简称“东兴小学”),便是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和当下学校的特点进行融合,是逐渐积淀生成独特校本文化的典型。学校结合百年历史及发展特色,确立以“承晖”为校园文化核心理念。“承”,一方面指传承学校的百年文脉,传承浓郁的沭阳地域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另一方面,传承意味着继往开来,要有敢于开创未来的担当精神,更好地承担教书育人、泽被万家的重任。“晖”,是“春晖、光辉”,寓意阳光、健康,是“太阳每天都是新的”之意,寓意积极向上。因此,“承晖”文化的内涵可表述为传承担当,健康向上。

    以文化立校,以特色强校

    百年承晖,岁月峥嵘。始建于1907年的东兴小学,原名为承晖门小学。从默默无闻的村级小学到全省知名,学校已走出了一条以“承晖”校本文化统揽学校全局的特色之路,无论是启动经典诵读工程、精心布置环境文化,组建“印咸”摄影社团、推进武术进校园,还是开展“承晖大教研”、培育“承晖教师”等,都无不彰显着东兴小学的以文化立校、以特色强校的实力,这所历史悠久的学校深谙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承学校深厚的文化底蕴之间的着力点。

    “要想造就天才,首先必须准备天才生长的土壤”,这句话被牢牢记在了东兴小学教育者的心底。“一场、两院、三廊、四园”让学生们得以在雅园、耕园、仁园、和园中,观花赏草陶冶情操,劳动锻炼砥砺意志,传承儒家文化,提升自己的境界;在晨晖、春晖书院中,感悟一生之计在于勤;在汉字文化、诸子百家文化、文学文化长廊中,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洗礼;在承晖广场中,认识学校百年沧桑变化和辉煌历程……

    校本课程,书写“东兴特色”

    提及东兴小学,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东兴特色”,即“印咸摄影”和“武术”。作为距离老一辈摄影艺术家吴印咸的故居——郝巷仅百米的学校(原校址),东兴小学于2011年10月成立“印咸”摄影社团,开设摄影课程,探讨文化与艺术课程的融合。这之后,学校不仅因应邀参加吴印咸摄影艺术双年展和吴印咸故居开馆仪式而轰动一时,也因师生摄影作品频频获奖而备受赞誉,校本摄影教材《童眸》荣获江苏省基础教育成果二等奖,学校获得“宿迁市摄影家协会会员单位”称号。

    为了响应国家“阳光体育一小时”的号召,践行“承晖”文化培养学生的担当精神和积极向上的乐观情怀,东兴小学把中华传统武术纳入学校特色项目。学校通过实施武术特色课程,即开展以武术为基础的心理健康教育、道德教育、行为习惯教育、文明礼仪教育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等,使学生掌握了武术的基本技能,提升了自信,同时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爱国情怀等优良品质。

    事实上,无论是“印咸摄影”还是“武术”,都是东兴小学校本课程项目的组成部分,除此之外,学校围绕“承晖”文化“传承担当、健康向上”的核心内涵,还开发出了楹联、国学、书法等具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色的课程。例如,楹联校本课程主要通过组建楹联特色班级和楹联社团两大渠道,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国学校本课程主要引导学生学习积累诗词歌赋,亲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学生能更好地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砥砺品行;书法广泛的实用性让东兴小学还额外增加了书法课程,在学校看来,书法以汉字为载体,涉及语言、文学、历史、美学等方面,又与音乐和美术相通,能触发人们对美的感受和联想,是审美与实用的结合体,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写字水平,传承民族的文化艺术,还能修炼人的涵养素质。

    “承晖课堂”,以教研为源头

    当“承晖”文化遇上课堂主阵地,东兴小学的课堂成为独具特色的“承晖课堂”。在这样的课堂上,语文课拥有“两课·四步”的教学模式,数学课拥有“分享式教学模式”,英语课拥有“趣味情景教学模式”。为不断改革教学模式,挖掘学生潜能,学校高度重视教师专业成长,引导教师把教研视为课堂教学的源头活水。在东兴小学,每月有分学科的教学论坛——“承晖论坛”,每两周有将工作反思进行演讲的“承晖讲堂”,每学年有分学科的优课比赛和以新进教师达标课验收活动等为主的“承晖擂台”……

    “承晖”文化的终极目标是什么?是培养既谦谦儒雅又具有创新精神的阳光学子。带着这样的教育理想,东兴小学让教师“育之以爱,教之以方”,让学生“文质兼善,学思并济”,让学校成为“书香浸润的知识沃土,幸福盈心的成长乐园”,这所肩负历史重任的百年老校,正在朝着校风好、质量高、特色明、有品位的现代化优质小学行进。

    (武传杨 张民)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