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思政课讲好中国故事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21-09-03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讲好中国故事”,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把中国悠久历史、灿烂文明及中国共产党的执政之路等内容,用生动活泼的语言、严谨的逻辑,用讲故事的艺术方法表达出来。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就要讲好中国故事。讲故事的方式,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思想政治课的感染力和亲和力。

    在思政课上讲好中国故事,离不开三方面内容。

    结合书本,挖掘教材故事

    初中思政课内容围绕个人、社会和国家几个方面展开,既贴近学生实际,又符合社会发展需求;既有日常小故事,又有国家大政方针。教材的内容极其丰富,需要思政课教师充分挖掘。以初中九年级上册《富强与创新》以及《我们的梦想》这两部分内容为例,书本上列举了一系列中国新时代的成就。这样一段历程就是宏观上的中国故事,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让学生观看《复兴之路》等主题纪录片视频,引导学生感受国家发展的脉络,随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围绕“路”展开讨论,通过讨论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教师也可以让学生根据书本上提到的成就举例,由某一个点切入,自己去查阅一个相关的故事并向同学们讲述。在《共筑生命家园》这一节,教材讲了浙江省安吉县余村的故事,很值得拓展和研究。

    关心生活,品读榜样故事

    讲身边故事,学生由旁观者变成剧中人。教师只要善于观察,就会发现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多题材,教师要引导学生关心身边事,品读正面的榜样故事,可以是传统美德方面的,比如学校对“光盘”的学生奖励半个苹果;可以是爱岗敬业方面的,如牺牲在扶贫一线的黄文秀;也可以是家国情怀和爱国主义方面的,如无数临危受命、不计回报的抗疫“逆行者”。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涌现出许多榜样与模范,有为国家作出杰出贡献的英雄,也有在平凡岗位上默默无闻工作的劳动者。他们的故事,低调而有内涵,朴实却温暖。他们是一个时代、一个特殊时期的象征,凝聚着那个时期所有人的价值共识。我们在讲授八年级《勇担社会责任》这一课时,用视频展示疫情防控期间坚守在平凡工作岗位上的英雄,学生们看得很认真,不少学生流下了感动的泪水。

    放眼家国,体会改革故事

    讲好改革故事,就必须让学生对改革及改革开放政策有个正确的认识。我们在九年级《踏上强国之路》的讲授中,重点引导学生认识到,改革是一场伟大而深刻的革命。改革开放让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国家日益强盛,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与日俱增,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民生活更加富裕。讲述改革开放的故事,有助于让学生更加坚定“四个自信”,激发他们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信念和决心。与此同时,改革开放带来中西方文化之间的碰撞与交流,网络信息纷繁复杂、鱼龙混杂,或多或少会影响学生对于国情的正确判断,影响青少年价值观的树立。因此,植根于中国的历史文化和现实,讲好改革故事,传递正确的价值观,是思政课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思政课教师在讲好改革故事的过程中,要让学生体悟改革的艰难历程,知晓取得伟大成就的背后经历了哪些困难,了解中国改革发展面临的国内外形势,明确个人成长与时代发展、国家走向、民族命运之间的内在关联。

    (作者系湖北省襄阳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第一中学书记、校长)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