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基础教育总体满意度稳中有升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21-09-07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巩固强项、补齐弱项、突破难项 努力让人民群众享受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教育

    人民群众对基础教育的满意度如同教育工作的“晴雨表”“风向标”。人民群众最满意的方面可以反映教育发展的成绩,而最不满意的方面则是教育工作中有待改进和解决的问题。本次调查对实现“把基础教育越办越好”的目标有以下三点启示:

    一是巩固强项。教师工作态度、学校疫情防控、师生关系、教师教学水平、学校对学习困难学生或残疾学生的帮扶是人民群众满意度较高的方面,这与党和政府长期以来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关注每一名学生的健康成长,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狠抓师德师风建设是分不开的,这些举措赢得了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面对成绩,政府和学校不能松懈,应该进一步强化师德师风建设,持续抓好教师能力提升、弱势学生群体帮扶,不断巩固基础教育改革发展成果,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奠定基础。

    二是补齐弱项。幼儿园收费高、普惠性幼儿园学位仍显不足、部分义务教育学生上学远以及义务教育学校师资水平差距大是人民群众满意比例相对较低的方面。这些问题都与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和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不足的结构性矛盾有关。政府仍需要持续推进教育公平,继续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建立合理的学前教育成本分担机制,优化义务教育学校布局,不断推进师资的均衡配置,努力让人民群众享受公平而有质量的基础教育

    三是突破难项。调查发现,人民群众对教师根据学生特点进行教育教学、鼓励学生发表不同意见等有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教学方式满意度相对较低。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课程开齐开足、满足学生发展需求方面已经取得了进步,但是课堂教学对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责任担当等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上仍存在不足。未来要在牢固树立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质量观的基础上,将课堂作为改革创新的主阵地,狠抓育人方式改革,深入推进课堂革命,促进学生创新意识、批判性思维、问题解决等关键能力的提升。

    (本课题为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2020年度公益金重大项目“全国基础教育满意度调查”研究[GYA2020003]成果。课题指导:崔保师、刘贵华。课题主持人:张宁娟、任春荣。核心成员:武向荣、吴建涛、史亚娟、燕新、张文静、郝静、程蓓、王钰彤等。执笔人:左晓梅、余蓉蓉。中国教科院教育信息与数据统计研究所、全国31个省区市教科院所参与了本次全国抽样调查并给予大力支持)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