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秩坚守 对师生的当下和未来负责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21-09-25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1950年代的宁晋中学 现在的宁晋中学 学校文艺汇演 运动会开幕式歌舞表演

    《大学》开篇有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学校教育一个重要的宗旨和目标,就是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引领人不断通达至善之境界。河北省邢台市宁晋中学已经在“大道明德,大学明理”之路上坚定行进了70载,虽栉风沐雨,但初心如磐。由当年县城文庙旧址杂草丛生、瓦砾遍地的废墟上艰难起步,到如今两个校区有近百个教学班、在校生5800人,70年间,宁晋中学改变的是办学规模、办学条件以及日益攀升的教育质量和社会口碑,不变的是求真务实、自强不息的精神,以及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每一名师生当下和未来负责的使命与担当!

    “洨河之滨,文运昌隆,凤凰来仪,人杰地灵。巍巍学府,起文庙之旧地,据古郡而勃兴。”在河北省邢台市宁晋中学(以下简称“宁中”)70华诞之际,回望过往岁月,我们看到的是一条写满成绩与梦想之路。学校创建于1951年9月,1978年被命名为河北省重点中学,2003年5月被命名为河北省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河北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2020年9月,被评为河北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还先后获得全国教育科研先进集体、全国素质教育先进示范学校、全国特色建设先进学校、河北省文明单位、河北省教育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忆往昔,校友风骚,星光熠熠耀史册;看今朝,英才辈出,雏凤清于老凤声。”70年岁月峥嵘,桃李争辉,群芳竞艳。学校培养出了嫦娥三、四、五号探测器副总设计师张洪华,负责“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项目管理工作的陈岳松,中国人民解放军石家庄机械化步兵学院院长刘海刚以及外交官田文进、中将曹和庆、著名书法家王文杰、著名童话作家郭明志等一大批杰出人才。2010年,杨燕茹同学作为全国中学生代表参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座谈会,并受到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身处新时代,站在新起点,肩负新使命。面对高考综合改革,宁中人认识到:只有转型,才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才能形成时代所需的人才培养模式。为此,学校从根本上厘清“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性问题,指向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形成特色教学文化,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让每名师生都能拥有充实幸福的当下和充满希望的未来,学校也由此建构了高中教育教学新秩序,步入了良性发展快车道,在燕赵大地上不断书写着改革创新、立德树人的崭新篇章。

    加强文化建设,凝聚开拓奋进的无穷力量

    在宁中人的血脉里,大爱无疆的家国情怀薪火相传,影响着一代又一代师生的思与行。2016年7月,作为全县首批防洪救灾安置点,宁中安置群众1400余人,全力做好接待安置和服务协调工作,受到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2020年3月,宁中教师无偿献血6800毫升,为爱逆行“热血”抗疫。宁中人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令人感动,究竟是什么铸就了这所学校的气质与风骨?了解宁中的人都知晓其中的答案,那就是文化的浸润与引领。多年来,学校着力显化文化内涵,强化文化氛围,内化文化自觉,深化文化积淀,有效提升了办学品位,助推了学校高质量发展。

    理念引领

    提炼显化文化内涵

    学校坚持从办学历史中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养分,从学校发展中提炼时代文化元素,构建了既有深厚底蕴又有时代特征且特色鲜明的学校文化。办学理念涵养学校文化,学校精神是学校文化的核心。学校提炼了“做更好的自己,老老实实办学,呕心沥血育人”的办学理念和“求真务实,自强不息”的宁中精神。突出务实文化,不练花拳绣腿;突出育人文化,一切为了学生;突出自强文化,努力做更好的自己。“三风一训”承载着办学理念与学校精神,涵养着师生习惯和教育教学行为。学校提炼了“明德励志,博学笃行”的校风、“敬业爱生,精益求精”的教风、“勤学会学,乐学博学”的学风和“大道明德,大学明理”的校训。敬业、笃行、勤学,彰显务实文化;明德、励志、爱生、乐学,彰显育人文化;明理、会学、博学、精益求精,彰显自强文化。此外,还有匠心独具的校徽,体现安宁晋福、文庙底蕴、家国情怀、明德文化、自强精神的校歌,以及激励鞭策师生做更好的自己的誓词,无不给宁中人以精神的鼓舞和方向的引领。

    悉心营建

    环境强化文化氛围

    每一个走进宁中的人,都会被它深深地吸引和感染。学校旨在以浓郁的环境和氛围熏陶人、凝聚人、引导人、鼓舞人。校园科学规划、用心布局,教学区、活动区、生活区,秩序井然,景物相融,处处有文化,四季有景观。明德石、励志石,形状各异的文化石激励着学子勤勉好学、精进不息;博文园、梦想园、耕耘园,一幅幅文质兼美的楹联诗词,一个个熠熠生辉的校友名字,鞭策着学生见贤思齐、勇立潮头。还有校史展厅、典藏室等,记录着宁中走过的不凡历程,激励后来者续写辉煌。校园中小径通幽,移步换景,耳边燕雀啁啾,触目花草繁茂。通过科学规划、用心布局,文化建设有了“容器”和“抓手”,在一草一木间落地,于无声处生根,实现了以文化人、以美育人的和谐统一。

    久久为功

    制度内化文化自觉

    文化靠自觉,自觉靠习惯,习惯靠养成,养成靠制度。宁中把学校文化细化到一项项具体的制度约束中,广泛、深入、快速地推进,日积月累间,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教师制度方面:一是严,严师德、严考勤、严坐班,养成教师讲人品、出精品的明德自觉;二是细,细化备、讲、批、辅、考制度,养成教师细节决定成败的敬业自觉;三是实,落实学研、反思、讲训、赛课等制度,养成教师精益求精的自强自觉;四是爱,实行育人导师制、学生评教制,养成教师内因决定外因的育人自觉;五是优,建立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的分配制度,养成教师比学赶超的求真自觉。

    学生制度方面:一是规范,坚持学生行为规范和教师伴守制度,从课上到课下,从学习到生活,要求具体明确,执行严格常态,养成学生言行文明的明德自觉;二是教育,建立四合一班会和一体化励志小组教育管理制度,养成学生奋发进取的励志自觉;三是评价,制定学生素质综合评价和自我评价约束激励制度,养成学生知行合一的奋斗自觉;四是坚持,坚持每日晨训、课前宣誓唱歌和课间励志跑操,养成学生“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自强自觉。

    激励展示

    活动深化文化积淀

    活动具有集体性、导向性、推动性,直接影响、促进、深化师生的思想观念、文化认同和价值取向,是丰厚学校文化积淀的有力抓手。一方面,学校积极开展各项评优活动:每学期从横比、纵比、同比成绩和教学过程、教学能力5个维度评定5A教师,激励教师强师德、练真功、创实绩;每学年评选“最美宁中人”,推荐、评选、展示一批精神美、敬业美、育人美、业务美、业绩美的典型人物,作为学校文化的先进代表,表彰“最美”、激励“更美”;每学期评比明德守纪好、励志自强好、习惯养成好、学习成绩好、锻炼身体好的模范“五好”学生,激励更多学子成为学校文化的践行者和带头人。另一方面,各项展示活动精彩纷呈,如对照“四有”好老师标准,组织教师自我画像,相互展示与促进,并编印了3本《教师映象》;每年组织运动会、联欢会等文体活动,展示师生才艺、点燃奋斗激情、凝聚宁中力量;经常开展班级挑战赛和演讲、写作、书画、学科等各项竞赛,让师生在竞赛中你追我赶,在展示中不断超越。

    春风化雨处,文化孕芳华。在宁中,学校文化的影响力无处不在,化育着全校师生的一言一行,激发了校园活力,凝聚了奋进力量,有力促进了宁中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推动学校不断实现新的跨越。

    创新体制机制,营造干事创业的优良环境

    张苹,1953年入校,语文教师。1925年北大毕业生,师从李大钊、陈独秀、胡适、鲁迅等大师,曾参加五四运动被捕。毕生精研文字音韵。

    那天要讲的课是鲁迅的杂文《“友邦惊诧”论》,他的讲课热情和妙语连珠令台下的我们大呼过瘾。讲到激情之处,只见他舞动手臂,声音更是调高了八度,那气势真有“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之概。(摘自王瑞虎《我的“一课之师”》)

    她不是把名词概念简单念叨几遍,而是在讲述了产生这个概念的背景后,对其中涉及的几个要素,如“生产条件”的展开,“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的阐述,最后在循序渐进中落到“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环环相扣,一气呵成,瞬间激发了大家的兴趣。同学们由开始的迷茫、不解,直到了解、熟悉,最终懂得。(摘自范存华《教政治课的王玉芝老师》)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