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众筹私教”当用众人之力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21-09-2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日前,教育部召开新闻通气会表示,要强化监督检查,加大对“一对一”“高端家政”“众筹私教”“住家教师”等隐形变异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

    这是短短20天内,教育部再次就变相违规开展学科类校外培训作出重要部署。9月3日,教育部发布通知要求各地教育部门强化部门协同、条块联动,压实责任,依法依规坚决查处违反培训主体有关规定,以咨询、文化传播、“家政服务”“住家教师”“众筹私教”等名义违规开展学科类培训等行为。

    “双减”意见印发以来,各地大力推进校外培训治理,取得初步成效。但不可回避的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以“住家教师”“众筹私教”等名义违规开展学科类培训,在居民楼、酒店、咖啡厅等场所开展“一对一”“一对多”等学科类培训现象仍然存在。

    破解学科类校外培训隐形变异难题,关键是找准切入点,见招拆招,用高招破除有关机构的歪招,用实招戳破有关机构的花招。也就是说,无论有关机构披上什么马甲,怎么实施“变脸术”,也难逃监管的火眼金睛,难以躲避惩处。

    怎么破解?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的通知说得很清楚,一是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可以成立专家委员会或指定专业机构,对隐形变异培训行为进行科学辨别。二是充分发挥社区综合治理功能,开展区域巡查执法。三是畅通投诉举报渠道,拓展问题线索来源,强化社会监督。应该说,这三个招数都是高招,只要每一招发挥出作用,都能有力有效遏制变异难题,如果三箭齐发,则事半功倍。

    “用众人之力,则无不胜也。”以畅通投诉举报渠道为例,无论有关机构再怎么搞“家政服务”“住家教师”“众筹私教”,再怎么化整为零都会留下蛛丝马迹。都说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提升民众的热情,激励他们采取合法手段积极举报违规现象,那些变异做法便难以存续下去。

    此外,还要加大查处力度,提高有关机构的违规成本。“双减”要求各地明确专项治理行动的路线图、时间表和责任人,“对违法违规行为要依法依规严惩重罚,形成警示震慑”。对隐形变异违规培训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通报一起,在法律框架内,对屡教不改者加大惩处力度,也能起到震慑效果。

    如果说查处侧重于堵,那么还要想出办法找到疏通之道。一些家长为何迷恋校外学科类培训,一个重要原因是,怕孩子在校内功课上吃不饱、吃不好。对此,有关部门要真正发挥学校主阵地作用,让学校坚持应教尽教,着力提高教学质量、作业管理水平和课后服务水平,让学生学习更好回归校园,在校内“吃饱”“吃好”,减少参加校外培训需求。

    另一个重要原因,则与家长焦虑有关,担心孩子在社会激烈竞争中落了下风,便千方百计让孩子抢跑,让孩子尽可能地多参加一些学科培训,以便在小升初中考中取得先机。对此,有关部门则需要强化对孩子的素质引领,比如改进考试方法、坚持以学定考等,如“双减”所提出的,“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树立正确政绩观,严禁下达升学指标或片面以升学率评价学校和教师。”

    值得一提的是,截至9月22日,全国有10.8万所义务教育学校(不含寄宿制学校和村小学)已填报课后服务信息,其中96.3%的学校提供了课后服务;有7743.1万名学生参加了课后服务,学生参加率85%,其中有71.2%的学生每周5天全程参加;534.5万名教师参与课后服务工作,占这些学校教师数的86.2%,另聘请了20.6万名校外专业人员参与课后服务工作。这是一个令人欣喜的变化,假以时日,“双减”效果将越发明显,校外培训乱象将逐渐得到根本性遏制。

    落实“双减”部署,需要系统推进,也需要部门联动;治理学科类培训乱象,不可能一蹴而就,不能追求一劳永逸。不断压实责任,建立责任追究机制;建立配套治理体系,强化部门协同、条块联动,以新担当成就新作为,以实招求实效,这场利国利民的治理行动将取得多赢。

    (作者系媒体评论员)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